在全球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均胜电子(600699.SH)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异军突起。凭借前瞻性的国际并购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在2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从区域性企业到全球汽车零部件细分市场领军者的华丽转变。近年来,顺应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新趋势,均胜电子在新技术领域加大研发布局,不仅斩获大量新能源汽车配套订单,更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汽车电子新领域实现了强劲增长。

日前,第一财经《2024年对话隐形冠军》栏目深度调研了均胜电子,探寻公司的创新与成长之路。

借力海外并购,实现技术市场“双突破”

均胜电子成立于2004年,起初以汽车功能件为单一业务。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入低端产品的价格战,而国际零部件巨头们却牢牢把持着高技术、高利润市场。

彼时的中国企业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车规级零部件研发周期长、难度高,中国企业靠自身很难摆脱落后跟随地位;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国际认可度偏低,难以打入核心车企的供应链体系。由董事长王剑峰带领的公司管理层意识到做低端产品没有出路,想要突破竞争壁垒,必须在战略层面做出改变。

破局之道,是海外并购。2011年,均胜电子首次出手,以1.79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百年企业德国普瑞,借此迅速进入汽车电子领域。

“均胜电子收购普瑞的时候,国内企业出海并购的案例很少,成功经验就更少。当时的国际金融危机客观上成为了我们收购海外资产的好机会。得益于公司多位管理层有着海外经验,我们在收购后保留了普瑞原有团队,尊重当地管理体系,规避了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双方良好的专业背景、业务意愿和相互尊重的态度下,彼此的沟通非常顺利,最终达成了成功的合作。”均胜电子董事、副总裁兼CFO李俊彧对第一财经表示。

时间证明了这是一次“1+1>2”的合作,普瑞的营业收入在2010年收购前约为3.5亿欧元,到2023年翻了4倍。

借鉴收购普瑞的成功经验,均胜电子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并购。2016年、2018年,公司先后完成对美国KSS、日本高田优质资产的并购,将其整合成均胜汽车安全业务板块。至此,均胜电子陆续进入到汽车电子、汽车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完成了技术和市场的“双突破”。

在20年的不懈深耕之后,公司成长为当下中国汽车电子头部供应商和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供应商,实现了“弯道超车”。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由2011年的14.62亿增长至2023年的577.28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35.8%。

与此同时,均胜电子充分打开了海外市场,在2014年至2023年的10年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70%左右,与宝马、奔驰、大众、通用、福特、本田、丰田等国际主流车企均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

“在汽车安全领域,前三大供应商占据85%左右的市场份额,均胜电子排名第二,占据约30%的市场份额,是三家中唯一的中国品牌。这是我们国际市场地位的反映,也反映出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壁垒。”李俊彧称。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稳健的盈利能力。2024年三季报显示,其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上涨2.6pct至14%,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则保持在19%以上。李俊彧表示,这得益于公司近年来对全球范围内资金、技术、产品、客户、供应链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公司推进全球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落地,建立强大且完善的产业生态,充分发挥了区域间、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实现了降本增效。

新能源汽车变革带来机遇与挑战

全球汽车市场近年来正发生历史性变化,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新能源电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对传统燃油车实现了大规模替代。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大关。

这无疑影响着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市场格局。李俊彧表示,在整车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处于显著领先地位,很多海外头部车企正在迎头追赶;在零部件领域,电动化也给国内零部件厂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她介绍,在全球汽车行业核心供应链中,海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仍占据TOP10主要位置,中国企业入选前50的仍然不多,只有宁德时代进入前10,均胜电子目前处在全球前40的水平。

“由于新能源汽车对安全更加重视,均胜电子的汽车安全业务获得了业务增长机会,前期大量研发投入也给汽车电子业务带来了不少新业务订单,目前公司新能源车相关订单占比越来越高。挑战也是并存的,我们原先以燃油车业务为主,新能源车零部件与燃油车不同,这使得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客户开拓上面临新的攻坚任务,但这也成为我们拓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动力。”李俊彧称。

除了借助海外并购带来的势能,均胜电子十分注重培植内生发展动力,长期大量投入前沿技术的研发。2018年至2023年,公司累计支出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每年研发投入约占公司营收近7%,这成为公司在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保持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在全球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704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订单约376亿,占比超过五成。目前,均胜电子已经对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TOP10车企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公司的电池管理系统、800V高压快充等高技术产品长期供应奔驰、宝马、保时捷等全球头部车企,占据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重要地位。

切入汽车智能化,走在行业前沿

随着消费者对驾驶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的要求与日俱增,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智能化汽车应运而生。均胜电子敏锐地把握住了市场机会,近年来积极进军汽车智能化赛道。

均胜电子旗下均联智行亚洲区CTO朱魁对第一财经介绍称,公司主要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三大领域研发布局。目前,公司布局的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可以提供全球领先的300+ TOPs AI算力,是今年微软制定的AI PC硬件规格的8倍,可以部署当前所有主流的端侧大模型,能满足2030年后智能座舱的算力要求。该产品带来了人机交互的多方面创新,能够极大地提升消费者的视听体验。

而早在2019年,公司已开始进军智能网联领域,计划于2025年全球量产融合5G/V2X技术的智能天线产品,有望成为全球首家量产供应商;下一步将布局卫星通讯技术,未来将侧重5.5G低空智联网技术研发。

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自2022年起聚焦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打破Mobileye在全球市场的垄断,L2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获主机厂定点,计划2025年在欧洲市场量产。公司还在中高阶自动驾驶领域与多家主机厂合作,并与高通和黑芝麻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融合的全栈解决方案。

均胜电子同步推动与国内外车企的合作,智能化产品在手订单目前已近百亿。公司的智能座舱助力大众汽车实现燃油车智能化升级,基于高通骁龙平台的Pro系列获得市场好评;5G车联网产品先在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快速量产,后续很快将产品技术转移到欧洲,收获了几十亿规模的平台化订单。

汽车智能化也带来了更多的跨行业合作机会。朱魁认为,AI大模型对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带来了全面升级和赋能,世界感知大模型和端到端大模型将彻底改变中高阶算法的实现体系,多模态大模型全面升级了智能座舱的空间交互能力;另一方面,智能化的提升带来了对芯片要求的提升,包括舱驾融合芯片、边缘计算芯片和适用于区域控制的FPCU芯片等,给芯片国产化带来了新的动力。

除了更优的驾驶体验,汽车智能化带来的安全性提升亦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朱魁表示,公司的智能座舱可以通过舱内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及时提醒并干预疲劳驾驶,还能通过方向盘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测驾驶员的血压、血氧和心跳等健康数据,保障驾驶员安全。智能驾驶技术可以借助车辆传感器与先进算法持续监测行车环境,代替驾驶员迅速且精准地作出响应,预防碰撞及其他潜在危险。V2X技术实现了车、路、云和弱势道路使用者的实时数据交换,主动提供安全信息,并对潜在碰撞危险实时预警,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与突围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中国汽车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汇正财经资深研究员黄锦华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正逐渐从配角转变为主角。对于企业的发展思路,他认为,首先,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同步开发适用于燃油车和电动车的配套产品,确保产能具备可迁移属性;其次,应顺应全球化浪潮,积极进行全球产能、销售布局,实现均衡分布。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汇正财经资深研究员张文认为,一方面,汽车产业升级趋势显著,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均价高于燃油车,受到海外市场广泛认可,产能出海有效拉动了企业利润率;另一方面,汽车产业正由规模驱动转向技术驱动的新模式,在智能化浪潮下,中国与海外车企处于同一起跑线,与燃油车时代相比更具优势,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挑战方面,黄锦华表示,从宏观视角,全球竞争加剧和逆全球化趋势都不容忽视,欧盟、美国对中国电动车产业施加的关税政策,将影响中国整车出口;从企业视角,智能化电动车零部件属于新产品条线,前期研发成本较高,并且在数据隐私保护、适应法律法规等方面也还需完善。

张文认为,从技术、供应链韧性等角度来看,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对产业链各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正逐渐由整车产品出海走向全生态产业链的出海,未来,随着包括新能源车零部件、销售渠道、物流运输、充电桩等在内的汽车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形成海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中国汽车工业优势将不断凸显。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