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26号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公用平台。它是我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配置94个用户波束和11个信关波束,可以覆盖我国国土及周边地区,将为固定、车载、船载和机载终端等提供高速宽带接入服务。
星地联合设计,通信容量再创新高
作为高通量卫星家族的新成员,在中星26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与用户单位开展了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一体化设计,基于不同区域业务需求,优化卫星用户波束宽度、带宽分配和信关站选址等系统指标,将国内单颗高通量卫星的通信容量大幅提升至100Gbps。
按照研制目标,中星26号卫星可支持百万终端通信,最高通信速率达 450Mbps,星地系统设计和运营服务整体性能比肩国际水平。
据中星26号卫星总指挥魏强介绍,2022年年底,中国卫通与川航合作,在部分空客A320飞机上安装Viasat机载互联网设备。这些飞机目前已通过Viasat终端设备连接到以中星16号卫星为主的Ka频段卫星网络,为乘客提供机载互联网服务。乘客在空中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连接互联网时,网络运行流畅,体验良好。“相信中星26号卫星在轨应用后,将大大提升卫星互联网业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开启我国卫星互联网服务新时代。”魏强表示。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深度推进国产化应用
中星26号卫星在国内首次全面使用27~30GHz频段,比以往通信卫星频率扩宽了500MHz——这项突破给研制团队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据中星26号卫星总师王凤春介绍,随着频率的扩宽,产品的有效载荷设计会出现一系列技术难题。卫星研制团队相继攻克超宽带低PIM一体化馈源设计、天线在轨自主校准等多项新技术,有效减轻了载荷重量,大幅提升了卫星的载荷性能。
此外,研制团队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己任,自主创新、集智攻关,实现了Ka频段第四代低噪放、变频器和顺序式微波开关等多种产品国产化,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全面提升了载荷国产化水平。
优化研制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打开中星26号卫星的通信舱布局模型,可以看到舱内空间几乎被利用到极致,设备、高频电缆、波导等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但排列布局井然有序。
起初,卫星载荷舱的布局问题很让人头疼。“由于卫星载荷单机、射频电缆和波导数量众多,要在载荷舱有限的空间内摆放这些产品,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更何况还要兼顾考虑单机散热、整星质心平衡等因素,布局工作可谓难上加难。”相关研制人员介绍。
为此,研制团队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采用载荷链路与布局三维联动、波导精确定位支架等方法,解决了高密度、多波束复杂链路的布局设计难题,为后续型号提高载荷舱布局工作效率、缩短研制周期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卫星研制过程中,研制团队还积极推动和应用流程优化成果,在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公用平台混合推进配置卫星时,首次将平台状态总装及测试合并,大幅提升平台的测试效率;并且首次应用智能化、一键式射频测试系统,高质、高效完成热试验射频测试工作,为后续专业化测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北京2月23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张 蕾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春生)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4日 10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