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势力销量榜单上,虽然问界和智界同时上榜,但问界逐渐掉出了榜一争夺,智界离进入前五看起来还早,很多人因此认为鸿蒙智行增长乏力了,尤其是一些所谓的车圈KOL。


感觉是,大多数的所谓KOL,真的不具备行业眼光和行业分析能力,也没有基本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全盘视角,他们只会盯着那么几个数字去YY。


甚至哪怕是盯着显性的数字YY,不知道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不懂,他们似乎无法分辨同样是1.5万+的月销,50万的车和20万的车所展现的价值,无论是利润贡献还是背后的品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


鸿蒙智行从去年问界新M7开始,爆发得太快了,一年多的时间,打造了三台超级爆款,以至于很多人似乎忘了鸿蒙智行诞生至今也才短短的四年时间。


而且这个四年时间里,鸿蒙智行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和调整,从智选车模式到鸿蒙智行,从问界到智界、享界和尊界,从赛力斯到奇瑞、北汽和江淮,太多的事儿要做,且过程中各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掣肘。


很多人也忘了,其实华为打造鸿蒙智行和小米打造小米汽车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始于21年初,而小米官宣造车,也是21年上半年。


从十月份开始,问界逐渐掉出了和理想的榜一争夺,在我看来,并不是问界掉队了,而是华为主动放缓了绝对销量争夺的步伐,而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段,去极速补课。


这个补课分两个方面,

一个是在问界之外,加快其他三界的发展速度,今年华为分了非常多的营销资源给智界和享界,智界从第一台S7翻车到智界R7的大爆发,也就大半年的时间。


另一个是,极速完善基础能力,为接下来的大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其实有三个很重要的新闻,很多人可能忽略了。


第一、华为在10月份以后基本上没有给到渠道多少新的销售政策,这和理想和完全不同的,理想销量爆发得背后是非常多的销售政策支持,包括5年免息,这本质上其实就是大降价。行业一系列的品牌跟进,鸿蒙智行似乎完全无动于衷。


第二、渠道的极速扩张,最近传统豪车4s店转投鸿蒙智行的新闻非常多,对于汽车来说,门店渠道就是用户触达的关键末端触角,某种意义上,也是未来竞争的桥头堡和第一阵地。BBA的销量看起来没有下跌,但渠道开始纷纷转向,这充分说明,在表象的销售数字依旧光鲜之下,内在竞争力已经在极速下滑了。

第三、四界里智界和享界的车标终于来了,是的,这其实挺难想象的,在智界R7单车破万奔着2万+的大爆款去的当下,品牌LOGO都还没有完成。


对于当下的华为来说,智驾第一这个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了,华为智驾接下来的看点并不是能不能保持第一,而是探索智驾的边界,极速推进用户心智建立,推动行业加快发展。


智驾之外,则是四界定位明确,渠道和服务快速完善之后,重磅车型极速下饺子,接下来的2025年,我们能够预见到的重磅车型包括,尊界S800、问界M8、享界S9增程和旅行版、问界M7大改款、智界R7增程(已发布)。


且,我们去看华为四界车型布局,相互之间的产品定位明确,差异性做得足够好。


理想L6的爆发明显影响到了L789,但问界M7也好,智界R7也罢,对问界M9几乎没有实质性的需求稀释。


10月份之后华为对渠道的政策非常保守,但现在,不是华为手里没牌了,也不是华为不会打攻坚战,实际上,华为终端的战斗力是极其恐怖的。


在四界基础补课完成之后,华为一定会开启总攻模式,且华为的仓库里,有足够多的子弹。


如果觉得24年的鸿蒙智行已经非常可怕了,那你需要明白另一件事儿,当下的鸿蒙智行依然是不完整的,且大概率是未来十年里,最弱的时候。


之前看到有KML说,明年小米YU7上市之后,小米有机会超越鸿蒙智行,直接看乐了。


看着吧,25年的鸿蒙智行,爆发速度和强度绝对是整个行业独一档的,一定比小米的爆发速度更快。


补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从外部视角去看,很容易误认为是发展的停滞,但实际上,表面上似乎原地踏步,内在其实已经开始了极速变革。


销售数字是一个非常表象的东西,所谓的销量榜单,大多数时候其实只是大家茶余饭后的图一乐罢了。$赛力斯(SH601127)$ $江淮汽车(SH600418)$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