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受益

  我们前面说了,无论怎么折腾,都是为了“利”。

  海尔这么大动干戈,也是如此。

  这是没毛病的。经营一个企业,为自己,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赚最多的钱,才是正道。

  别看海尔大健康现在有两家上市公司,但去年两家营收一共不到40亿。而且盈康生命(9.380, 0.21, 2.29%)之前亏了好几年,海尔生物的净利润也一直在下滑。

  上海莱士就完全不一样了。

  它所在的血液制品领域,因为审批早就收紧了,已经是一个高门槛、垄断性、基本存量竞争的行业。更绝的是上海莱士还是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妥妥的稀缺优质资产。

  换了是我,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加大控制权,这是人性。

  另外,现在的上海莱士,也的确便宜。

  上海莱士以前是很有名的白马股,2015年它收入只有20亿的时候,市值就超过了1000亿。而去年上海莱士的收入接近80亿,市值只有以前的1/3,股价基本上横盘6年了。

  从估值来看,现在海尔生物的动态市盈率是明显高于上海莱士的,一个30几倍,一个20几倍,差了不少。用估值更高的资产去换相对低估的资产,海尔这波本身就占了上风。

  海尔对这一点心知肚明。

  去年年底,海尔集团掏了125亿,拿下上海莱士20%股份,对应给上海莱士的估值是625亿,比当时的市值高多了。

  所以这次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到底怎么换股,是很有悬念。

  要是给上海莱士估值低了,上海莱士中小股民的利益就会受到冲击,他们未必答应。如果这次估值给高了,海尔生物的股东就要有意见了。

  海尔在控制上海莱士后半年,就宣布要合并上海莱士,节奏实在是有点快。

  而海尔之所以能搞得这么快,除了海尔有很敏锐的市场嗅觉,善于抓住机会外,另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海尔高管的深度参与。

  之前我们就分析过,对上海莱士的125亿收购,实际上是由海尔集团跟公司高管共同实施的。

  在早前收购上海莱士的过程中,海尔集团高管梁海山、李华刚、谭丽霞等等,通过各种主体间接参与交易。根据粗略统计,海尔集团高管在对上海莱士的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大概能到1/3。(详见《海尔125亿并购“血王”背后,海尔高管悉数参与》)

  在海尔生物的股东中,上述高管同样在列。

  所以,在新一轮的对上海莱士的整合交易中,海尔系高管既是股东,又是决策者,自己还站在了更有利的一方,推动双方整合的动力就更充足了。

  在海尔入股后,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副总裁的谭丽霞,不仅担任海尔生物、盈康生命董事长,也兼任上海莱士董事长。

  这样一来,这次交易的阻力预计也会小得多。

  这一点,大家从上海莱士公告的措辞中大概也能看出,这是同一控制主体筹划下的业务整合,而不是市场所理解的“蛇吞象”。

  从政策到股权到高管,海尔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接下来也许就是走流程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