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初以来,A股中的药店概念股整体市值已蒸发近400亿元,平均跌幅超过30%。尽显疲态的市值只是这个行业所处困境的冰山一角。
撰文丨Qsher
药店日子大不如前,这是事实。
自2024年初至今,A股六大连锁药店——老百姓、健之佳、漱玉平民、大参林、益丰药房和一心堂,无一市值不在下滑,共跌去近400亿市值,约占当前总市值的1/2。跌幅最高为健之佳,市值近乎腰斩,而今不到40亿元;一心堂、漱玉平民、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也好不到哪里去,市值几乎也跌去了三、四成左右。
但是在行业普遍观点看来,药店的冬天才刚开始。
这一略显悲观的判断背后,是基于线下药店所面临的三“流”夹击现实处境。
此处三“流”分别代指线下药店的分流、线上药店的截流以及医疗机构的回流。而之所以强调线下药店冬天“刚开始”,即在于,这种三“流”夹击仍属于进行时,甚至风浪会越来越猛烈。
一是,多年前我国医药行业仅有40多万家药店。然而,在疫情前后,这一数量迅速激增,据中康数据的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国内药店的总数已经达到了70.1万家。这一显著增长直接导致了原有药店的客流量被大幅度分流。二是,线上药店截了较大部分流量,不仅抢占了部分长疗程用药资源,还迅速渗透至“及时药”市场,并进一步打开了医保支付的通道,这一趋势预示着线上药店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三是,患者流向社区医院的趋势仍在持续,且远未见顶。
在三“流”夹击的处境下,线下药店流量逐渐下落。显然,外部环境遭遇多重因素严重制约,市场已从增量转为存量。面对此景,正如穿衣御寒般,虽外因无法改变,但内因尚有应对之策。落到药店本身,这种“御寒”就要求连锁药店具备一定内生能力。
然而,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着急的是,部分连锁药店或是“好日子过太久了”,实则基本功根本不扎实。
从增量转存量,“拼杀”开始了
整体业绩不佳,是日子“难过”最直观的体现。
纵观A股六大连锁药店——老百姓、健之佳、漱玉平民、大参林、益丰药房和一心堂的2024年三季报,仅有益丰药房一家企业前三季度净利继续保持增长,其余5家企业均出现净利下滑。医药连锁行业整体营收增长步伐放缓,已是不争事实。
放眼国外,情况亦不容乐观。就在10月,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沃尔格林(Walgreens)突然宣布,计划关闭约1200家门店。在此之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CVS Health也宣布关闭900家门店。另全美第三大连锁药店——Rite Aid,早前便已申请破产和关店,而今虽已摆脱破产,但门店数量已骤减至1300家。整体而言,美国三大连锁药店,不约而同受到了处方报销缩减、成本上升、客流减少等多重影响。
冬天严寒的外部信号已经很明确了。
市场根本不能“养活”70多万家药店。有药店从业人员认为,短期来看不要再琢磨过好日子了。
在行业“内卷”加剧、特殊时期红利消退、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导致基层医疗分流、线上电商竞争加剧以及药品价格强监管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连锁药店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门店运营节奏受到显著干扰,也进一步拖累了板块的整体业绩增长。叠加门诊统筹、院外比价、医保飞检等政策的实施,对行业的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更是使得中小参与者面临生存危机。
药店冬天才刚开始,未来会怎样还难以言说。
至少有两大趋势仍将对药店构成较大威胁:一方面,互联网发展尚未充分挖掘资源,网上刷卡未全面普及,且公众对网购药品的认知有限。尽管连锁药店正通过美团、直播等方式引导顾客线上消费,但随互联网使用增加,网上销售额将上升,价格竞争也将加剧,目前尚未达到最严峻阶段。另一方面,社区药店的影响力仍在增长,因很多人不了解社区报销政策或嫌麻烦未利用,但年轻人正逐渐转向社区,认识到其看病、购药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尽管部分人尚未体验或习惯改变需要时间,但社区药店的客流量正逐渐增多,这一趋势也未达顶峰。
线下药店步入淘汰赛已是必然。“出清”是现象也是结论。更关键的是,企业需要放下过去几年高速扩张所累积的“沉没成本”,正视行业洗牌与数量减少的拐点信号,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
过去数年,连锁药店赶“潮流”般,从40万家发展至70万家。好时,大家都能能赚到钱;但行业艰难时,不得不相顾茫然了。很显然,弥漫在线下药店行业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已经开始了。
必须明确指出,在存量市场中,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核心问题在于——谁能在竞争中存活?一家药店又凭什么能够生存下来?面对当前局势,更为关键的是要追问,接下来究竟应该采取何种行动,以换取生机。当前仅仅通过寻找新产品和营销团队来挽救困境是治标不治本,“炼内功”才是关键,其核心目的在于实现相对成本的降低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练就基本功是关键
企业的内功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一位长期浸润在药店行业的业内人士直言,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单纯通过缩减店面或关闭亏损店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挖深了来看,尤其是中小型连锁药店,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内部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战略方向并非“一年要开多少家店,要卖多少货”,真正战略规划实则更为科学且系统。
从战略规划往深了说,药店的经营容易出现问题的几大错误,一是节奏掌控不当,比如在不适合扩张的时期盲目扩张;二是业务不够聚焦,原本药店经营稳健,却转而涉足饮片厂、房地产等多元化业务,或是盲目跟风建设物流中心;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过大。
除了战略之外,连锁药店还面临的较大核心问题:内部管理体系严重缺失。
对于小型连锁药店而言,“一言堂”情况居多,老板说了算,内部没有决策科学的决策机制,难以保证在关键战略上的决策。
决策的过程要基于科学依据。一是数据支持,二是团队成员的丰富经验,且需具备前瞻性思考。在团队中,特别是决策机构,应包含具备不同专长和经验背景的成员。一方面,需要有专注于当前业务、擅长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那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能够跳出常规视角、全面审视问题的“吃过猪肉,见过猪跑”的人。这样的组合能够确保决策既符合现实情况,又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
除此之外,内部管理体系另一大具象体现即“财务管理的缺失”。往往财务后果较为严重,不经意便埋了不少雷,该记账的没记,该报税的没报。
抛开战略和内部管理体系上的问题,不乏有不少药店忘记初心,过度逐利,致使消费者体验感不佳。重建信任,成为接下来的核心命题。
由此,药店修炼内功的首要任务还包括:构建以“顾客信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意味着药店必须真正致力于解决顾客的问题,而非仅仅为了盈利。
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成为当务之急。药店应将专业化培训放在首位,同时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和为顾客解决问题的心态。部分连锁药店过于注重销售业绩,忽视了文化考核等非销售因素。此外,药店应尊重顾客的选择权,让商品回归其本质,而非过度包装或夸大宣传。
而今,部分调整策略似乎从龙头上市连锁药店披露可见,“少开店、少花钱”成为2025年的主要策略,通过优化商品选择和替换,提升老店的毛利率。
根据最新媒体披露,上市连锁药店如一心堂、大参林、老百姓等已透露其未来战略方向。一心堂计划在2025年重点经营现有门店,致力于提升新店与次新店的经营质量,并大幅提高存量门店的单店效益。他们正尝试在现有门店基础上引入新的业务模式、品类和服务对象,如便利店+药店、诊所+药店等,一旦模式验证成功,将向其他地区推广。大参林则宣布从门店扩张战略转向加密战略,停止进入新省份,转而加强商品管理和门店网络规划的精细化管理,以提升毛利率和净利率。
虽然当前药店行业面临寒冬,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春天。关键在于产业内的每个人如何行动,以至春天何时到来。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