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到了尾声,上证指数结束了持续两年的下跌,各板块有所复苏,其中银行股的走势格外亮眼。截止到12月30日收盘,中证银行指数今年上涨了36.2%,涨幅约是同期上证指数的2.5倍,比同期的沪深300指数也高出了一倍多。
尤其是12月份以来,上证指数上涨了2.43%,而同期的中证银行指数上涨了7.94%,涨幅还在扩大。
在分析人士看来,今年以来,银行板块受到避险情绪、高股息投资和经济修复预期等多重因素驱动,总体取得较好市场表现。在更加积极的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支持下,银行估值安全性和稳定性均趋于提升,将增强高股息投资的有效性。
不少人一直对银行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把其当做传统“大烂臭”的标志性板块。但从市场整体来看,今年上证指数能够结束连续两年的下跌,银行股绝对是居功至伟。
那么银行股还能狂欢多久呢?
年终岁尾之际,都在对2025年做展望,又有人开始担心银行股的业绩了。理由是净息差目前还在下降趋势中,而且2024年不少降息动作,体现在报表上是有滞后性的,2025年银行的净息差很难出现明确的向上拐点,还会继续拖累银行股的业绩。
这个担心是存在的,2024年主要银行都选择了缩表,严控规模,同时以按揭利率下调为代表的息差压力,在2025年会进一步全面体现。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息差虽然降低了,但房地产的风险也得到了根本性缓解。而且十万亿化债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各家银行的营业收入,但不良率也会因此得到更好地控制。
落到财报上,2025年银行股的营业收入增速,还很难在短期内出现快速增长,但拨备覆盖率却会有明显降低,这不是银行在平滑利润,而是随着风险资产规模和不良率的稳定下降,银行的利润可以得到更有效的释放。
还有就是债券牛市仍保持了一定的强势,4季度国债价格的涨幅是全年之最,从降息趋势上来看,2025年还在延续过程中。这对拥有大量债券的银行来说,是能直接改善业绩的直接利好,三季报中一些银行就已经由此收益,这也是息差下行过程中的一个市场补偿吧。
2025年,在内需不足、外资犹豫的背景下,市场的主要增量资金来自于保险公司。稳定高息是它们对权益类资产的主要选择方向,其中最爱的就是银行股。
近期,中国平安就不断传来大笔买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消息。险企现在是在和时间赛跑,尽可能抢在降息进一步扩大之前增厚优质资产规模,这个趋势会贯穿整个2025年。
2025年,是各项利好措施落地兑现之年,可以预见全年的变化会比较复杂。但对银行股来说,市场向好则风险降低、需求上升,市场平淡则成为大资金的安全选择,可攻可守。如果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能够比预期中更快一些,则银行股的强势还会持续。
我现在在关注的产品$国开ETF(SZ159650)$:
11月29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公众号发布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规范非银同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定价行为。
定价规范对现金类产品影响甚大。现金管理类理财及货币基金监管规定基本一致,投资流动性受限资产不能超过产品资产净值的10%。本次规范后,非银同业定期存款皆为流动性受限资产,现金类产品投资比例不能超10%,且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预计将全面下降至1.5%及以下,带动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显著下行。货币基金费前收益率降幅或达30BP,降费压力上升。
货币收益下滑或将推动债基资产进一步受资金追捧。国开ETF跟踪0-3国开行债券指数,可以说是货币plus,准备入手买一点做货币替代。
另一只是$中证A500指数ETF(SZ159357)$,A500指数成份股的2025年机构一致预期盈利增速高于上证50、沪深300,且估值水平处在历史相对低位;叠加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抬升作用, 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且由于相比 沪深300指数 ,A500的样本数量更多、分布更广泛, 超额收益的挖掘潜力也更高 。
$工商银行(SH601398)$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