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投身制糖工业:
理论结合实践 筑牢创新根基
苏甦,1922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市。
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糖行业犹如一块璞玉,虽蕴含无限潜力,却因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工艺局限等受到重重枷锁束缚。曾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工系的苏甦,一直怀揣着对国家建设的满腔报国热忱,积极响应新中国建设的号召,投身到制糖工业的浪潮之中。他深知,唯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汲取一线工人的智慧,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建树。于是,这位文质彬彬的学者毫无架子,扎根生产一线,从最基础的制糖设备操作与调试干起。
在实践中,他亲力亲为,深入了解制糖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迅速掌握了精湛的专业技能,为日后的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革新制糖工艺:
多项创新成果 推动行业进步
为了推动我国制糖工业的技术进步,苏甦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踏上了制糖工艺革新的征程。
1956年,由他主导设计的我国第一座甘蔗压榨机与蔗渣喷射锅炉成功问世并投入使用。这一创新成果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制糖行业,革新了制糖设备格局,使蔗渣得以高效利用,为糖厂能源供应开辟了新途径,极大地提高了制糖生产效率。后来又主持10多个大中型糖厂及援外糖厂的设计、科研项目,其中有我国首批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广东中山、南海、阳江糖厂及广西、福建、云南、江西等地大型甘蔗糖厂,并负责援外糖厂设计包括越南、缅甸、巴基斯坦、尼泊尔、利比里亚等糖厂的设计、安装及生产调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满足社会需求,苏甦再次挺身而出,主持“喷射硫熏器研制”项目。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该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并在国内众多糖厂广泛推广。这一成果显著提升硫熏工艺效果,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苏甦带领团队投身 “石灰回溶碳酸法制糖工艺研发”
此后,苏甦又带领团队投入到“石灰回溶碳酸法制糖工艺研发”项目中,该项目作为国家“六五”攻关项目,成功试验并应用于生产实践。这一创举使我国制糖工艺实现了质的飞跃,糖分提取率和产品纯度大幅提高。面对这些成就,苏甦谦逊地表示:“若能助力行业攻克核心技术壁垒,推动产业发展,我便心满意足。”
他还带领设计组考察丹麦、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设计了广东珠江啤酒厂、湖北沔汩麦芽厂、东莞高活性干酵母等厂。研究设计的外循环蒸发罐、水冷式助晶机、震动干燥机、连续中和硫熏器、连续沉淀器等一系列制糖工艺与设备技术革新项目,为推动我国制糖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03
创新传承制糖技艺:
主持科研推发展 行业前行引路人
步入九十年代,苏甦依旧奋战在制糖科研的前沿阵地。他亲自主持国家科研项目“碳酸饱充结合磷酸上浮生产精糖”,并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离休后,他依然心系行业发展,应行业需求再次出山,参与多项制糖新技术的改良与优化工作,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双丰收。他还将自己的经验与成果整理编撰,无私地分享给同行,为推动行业进步贡献力量。
苏甦不仅在科研创新方面成就斐然,在人才培养上也堪称楷模。他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年轻工程技术人员的专长和潜力,精心培育,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制糖领域的专业人才。即使后来离开一线科研核心,他仍活跃于行业交流前沿,凭借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为同行答疑解惑,充分展现了一位工程专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行业进步的使命感。
苏甦的一生,是为制糖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曾多次被评为原轻工业部、广东省轻工业厅“先进工作者”和“先进援外工作者”称号,多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援越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在轻工业设计方面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越南当地轻工业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帮助越南提升轻工业生产能力与水平,为越南轻工业发展解决了许多关键问题。因工作成绩突出,苏甦被授予“胡志明勋章”。
荣耀加身的他,数十载如一日坚守科研一线,以敬业奉献诠释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用实际行动彰显工程专家追求卓越、心向产业的高尚情怀。
他常说:“万分幸运能够主持并参与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鞭策我继续奋进的力量源泉。我定秉持工匠精神,矢志不渝,勇攀技术高峰,为制糖行业长远发展不懈努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
无数个像苏甦这样的海诚人
将毕生精力奉献到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中
撑起了我国轻工业发展嵴梁
他们的科学家精神和奉献精神
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来源 | 保利中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