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17:08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微短剧刚兴起的时候,不少人认为微短剧就像是一阵风,很快就会过去。但在我看来,微短剧是一个长期风口,它所带来的是新需求、新机会,这种需求和机会是明确而持久的。”星悦文化周运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然而,在微短剧大火的2024年,周运及其所在公司却选择对热潮谨慎观望。“我们经过调研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虽然市场上的微短剧看上去,但实际中,因为投流模式属‘撞大运’,很多公司都是亏损的。”周运说。
2024年,围绕微短剧有一夜暴富的神话,也有内容低俗和“low”的争议,还有名导大厂入局微短剧的消息……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仍有新生力量选择加入微短剧行业。持证上岗、“微短剧+”、免费黑马杀出等,让2024年的微短剧行业在争议、变化中前行。
微短剧新风起,赋能各行各业
今年,微短剧风起,成绩也非常亮眼。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呈稳步增长态势。
从最开始的霸总、都市,今年微短剧的内容题材有了新变化,《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我在巴黎当侠客》《面若桃花第二季》等新题材纷纷上新。
“今年不少微短剧,用小作品讲大话题,热度极高也引人共鸣。好的故事、好的内容依旧是微短剧破圈的核心。”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李凤翔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以来,微短剧题材类型由传统网络爽文向着更多元化的人群情感需求、社会热点、节日热点转变,开始创新、沉淀。”DataEye副总裁林启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不仅是内容题材,微短剧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部分平台“跑出”免费模式,创造了亮眼成绩。
“不管是付费还是免费,相关生态都在发展。当前消费大环境之下,免费模式更占优势,但并不意味着付费模式没有市场。”周运说。
林启文介绍,微短剧不仅有版权交易、端原生(指用户在播出平台官方账号上付费观看短剧)、品牌植入等变现模式,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变现手段。
不止于此,微短剧也在持续推品牌创建。“微短剧+”开始赋能各行各业。“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等微短剧创作计划相继启动。
林启文介绍,“微短剧+”赋能各行各业已是定局。目前看“微短剧+”文旅、品牌更有潜力,各个行业也都在尝试。
政策和市场合力推动精品化
长久以来,微短剧的发展,伴随着“土”和“low”的内容争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副局长董昕在9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肯定微短剧的作用,同时提及微短剧在内容、传播以及取材角度等方面,存在粗制滥造和乱收费等问题。
“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有的我们叫它‘杂音’,甚至叫它‘害群之马’。这些问题,我们坚决反对、必须治理。”董昕说。
今年,监管的靴子也正式落地。
今年4月,根据《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制度,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这也意味着,微短剧需要持号上岗。
“相关规范的出台推动微短剧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相信强监管会是未来微短剧行业的发展趋势。但强监管并不意味着限制行业发展空间,而是推动淘汰低俗、不良内容。”李凤翔说。
针对微短剧,广电总局陆续下发了针对中老年题材微短剧和霸总微短剧的工作提示,对于时下流行题材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提示和规范。
“微短剧属于精神文化类产品,市面上的某些作品,在价值观上存在一定偏差,需要予以纠正。此外,同一题材套路作品在市场上短时间内大量出现,也会引发用户审美疲劳,不利于市场多样、健康发展。”周运解释。
此外,多部微短剧因价值导向、内容低俗擦边等,在全网范围内封禁。微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也都对打击违规微短剧保持一定的频率。
监管并不是目的。正如董昕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出发点主要还是以推动繁荣发展为主,放水养鱼,给予更多的空间。同时注重常态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的健康生态。
“强监管之下,内容创作质量提升,内容朝着精品化、多样化迈进。”周运说。在他看来,微短剧精品化,一是要和平台内容格调保持一致,二是符合主流认知。此外,还需触及一定数量和更多层面的消费人群,脱离小众化审美问题。
多方规范之下,微短剧也有了更高要求。
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在2024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上发言表示,微短剧创作要加快实现“表达情绪→表达情感→表达情怀”的迭代升级,坚决扭转低俗化、浅薄化创作倾向,在共情共鸣中温暖人心、滋润心灵,发挥鼓舞人激励人的文艺力量。
海外到海内,微短剧还有更多新故事
当下,微短剧正与网络文学、游戏并称为“出海新三样”。
Sensor Tower公布的《2024年短剧出海市场洞察》报告显示,近一年中国短剧出海热度骤增。截至2024年2月底,已有40多款中国短剧应用程序试水海外市场,累计下载量近5500万次,内购收入达1.7亿美元。
林启文提示,多家企业都在尝试出海,但目前门槛较高。出海的微短剧大多以翻译剧为主,所谓翻译剧就是指配换语言,但目前爆款率不高。
在周运看来,微短剧出海证明其具有非常鲜活的生命力,不管任何文化背景、任何国家,市场价值已经被验证。同时,他也提示微短剧出海具有不确定性,要考虑适应本土文化和政策。
除了在海外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国内微短剧市场迎来越来越多玩家,新的入场者带来新的故事。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早期投流玩家之外,传统影视公司也在加速入局。今年以来,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国家队下场,各地广电部门也陆续布局微短剧;互联网大厂方面,除传统的长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外,百度、华为、小米等,也都陆续传出在微短剧方面布局的消息。
“国家队重点布局文旅剧,互联网大厂则主要出于战略布局、流量争夺、产业链整合等方面考量。今年两大新势力入局,为行业提供更多资金和资源支持,有望推动短剧行业朝精品化、规模化的全面发展。”林启文说。
此外,在和李凤翔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盗版、侵权问题困扰微短剧从业者,实践中,维权的成本、难度都较高。
在她看来,微短剧从业者不仅要维权,也要重视自身的知识产权合规工作。从剧本创作的知识产权归属,到微短剧中使用的第三方素材,再到微短剧本身的知识产权甚至到宣发阶段的海报等,都需注重知识产权的合规问题。
2025年,微短剧又将迈向何处?
周运认为,未来将会出现长剧、微短剧相融合的状态。比如长剧的形态仍会保留,但内容会更简洁、更聚焦;微短剧也会因为追求更丰富的叙事维度而拓展时长。
林启文认为,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微短剧市场仍处于早期高速发展阶段。2024年众多公司布局海外微短剧,微短剧内容供给量呈现爆炸性增长。预计未来微短剧公司将加速出海,市场有望达百亿美元规模。
“合规化、精品化是微短剧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我期待更多优秀微短剧作品的出现。”李凤翔说。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