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整新规呢,其实就是对打击炒小炒差的一个延伸,并且降低了ST板块个股重整成功的可能性,增加退市指标。表面看起来是对于投资者的一个保护,比如10转15以内,或者120天均价的50%,但真正出钱的投资人角度,他们会考虑的是后续的重整股投资是否值得。产投3年以上战略持股角度另说(用资本性质比如信托计划之类的排除来保障了战略投资人的可靠性),财务投资人如果综合投入成本过高,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他们对于重整拯救公司的兴趣就会降低,所以最终结果其实就是对公司质地做更深的筛选。路条24年给了9个,25年没准只有5个甚至更少,毕竟应退尽退是个必然原则,牛市刚需背景下,IPO不停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总量需要有个平衡。
几个简单的逻辑:
1.重整股的炒作资金会更谨慎,毕竟预期变了,原本很多大有希望通过重整解决问题的公司,在必须先解决问题再重整的背景下已经没救了。而且限制10转15这个需要抬高价格,才能确保重整资金在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产投有足够话语权的股份占比,增加了投资博弈风险。
2.重整股在落地裁定之前的价格高度有限,毕竟50%的120天均价,注定了拉高之后投资人的投资意愿会大幅降低,基本是裁定以后再根据基本面的改变情况来炒作,而不是一个个预期的逻辑来炒。前提这还是得少部分的精品公司,否则压根就不会拿到路条。那对目前没拿到路条却暴涨的股来说,是个很明显的利空。就不点名了,自己代入。
3.先解决占用之类问题的话,以后财投不能无风险套利了,主要还是靠债权人自己赌(比如先豁免代偿但不准有裁定再生效的前提,而是无论成败都马上生效)
4.短期来说,资金会集中在一些成功且成长确定性高的个股,小而差的股已经是明确的非主流,一炒就会有天灾人祸出来,好处来讲,就是,以后能够重整成功的个股,质地都相对精品。
5,后续的炒作阶段,会从以往每一次利好都涨,最后成功以后兑现利好,转变成,初期只有找到投资人的预期能涨,最终裁定以后开始大涨。当然这就是个人理解,没准资金就喜欢涨呢?谁有钱谁就是逻辑。
6.大趋势来说,国家后续的政策对于公司基本面改善的逻辑会越来越看重,炒作的打击也会越来越严厉,已经重整成功的股,暂时来说应该算物依稀为贵,叠加年末年初的退市杀,资金估计休息的是大多数,或者确定性为主了,困境反转概念来说,重整9家成功的,还有部分ST是临近摘帽本身业绩反转的,谁更有想象力呢?
$*ST中利(SZ002309)$ $ST红太阳(SZ000525)$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