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SZ002415)$

在上一篇《海康威视,真的失去了成长性吗?》中介绍了电磁波,今天介绍第二大类感知技术——机械波。

一、什么是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声波根据频率的不同,划分为次声波、可听声波、超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且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例如,频率低于1Hz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目前对次声波技术的应用主要在预报自然灾害等领域。例如台风和海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由于它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台风移动速度,人们利用一种叫“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次声波,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利用类似方法,也可预报火山爆发、雷暴等自然灾害。

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到20kHz之间的声波。这是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音范围。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范围,通常被动物如蝙蝠、海豚等感知。蝙蝠夜间飞行不是靠眼睛,而是依靠嘴巴和耳朵,通过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反射回来,蝙蝠通过耳朵接收这些反射的超声波来判断周围环境,从而实现导航和捕食。

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方向性好、能量大、穿透能力强等特性,在探测与测量、医学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比如我们常见的B超,就是向人体发射超声波,由于人体各种组织有声学的特性差异,在两种不同组织界面处产生反射、折射、散射、衰减以及声源与接收器相对运动产生多普勒频移等物理特性,接收这些信号,并显示出各种组织及其病变的形态来做出诊断。

二、海康威视在机械波感知的布局

目前,海康威视在可听声超声波领域有了丰富的声传感产品布局。通过检测声波的波形和强度变化,可以反映出各类机械设备的振动情况,从而判断设备的正常及异常状态。

海康的声振温监测系列产品可以实现对泵机、电机、风机、皮带等机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及异常故障的提前预警;工业听诊麦克风系列产品可用于可应用于汽车电动部件异响、家电电器电机异响的品质检测;声像仪可用于快速确定局部放电、气体泄漏、设备异响的点位,可用于变电站、配电柜、压缩机、工厂管廊、阀室等室内外场景中重要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听诊光纤:采集皮带托辊声音,远程监测皮带托辊运行状态。 

三、在其他物理传感领域

海康威视除了布局电磁波和机械波感知技术,还布局了温度、湿度、压力、磁力等其他物理传感技术领域。因这些维度在日常生活都能接触到,不抽象,这里就不介绍了。

广泛的感知能力与多维感知的融合能力构建了海康威视的底层技术平台,支撑起海康威视在场景数字化领域更多的创新应用,以满足不同碎片化场景对感知的需求。

四、海康的护城河

剖析完海康的感知技术,我对海康的护城河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前面提到的各种感知技术,其实都不是什么前沿的技术。小到常见的温度计也是温度感知技术。会一两种感知技术的企业千千万;但同时掌握各种技术的企业就不常见了;不仅掌握各种感知技术,还能灵活运用,再叠加大数据和AI赋能的企业,那更是凤毛麟角。只有融合技术+大数据+ai这三种能力才能解决复杂的问题。而这也构成了海康威视强大的护城河。

举个例子:

以前煤炭检测依赖化学手段,存在过程复杂、操作差异大,数据缓等诸多问题。一列煤从上游装车发出,到下游用煤单位卸车验收,依赖传统化学煤质检测至少要经历2次检测,制样、取样、化验过程,平均需要8到24小时。低效率、复杂的煤质检测难题,束缚着煤炭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发展。

海康和国能集团合作,24年10月联合研发出的融合光谱煤质快速分析仪。该煤质分析仪融合了X射线荧光光谱感知,近红外光谱感知和表面形态感知多种感知技术,汇聚国内外全煤种、长周期、300余万条历史煤质数据,完成398种煤炭品种10万余组煤样测试,完成行业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构建,搭建了煤质快检AI模型,建立煤质光谱与煤质化学成分之间的精准映射。该分析仪对国内外上百种煤种的检测通过率都保持在95%以上,检测精度达到传统化学方法水平,累计平均偏差趋于零。一列车检测煤样量达到传统方法的100万倍。检测时间从24小时缩短到2分钟。该分析仪的推出支撑煤炭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透明共享,有助于构建全国统一煤炭大市场。

融合光谱煤质快速分析仪分析结果

今天先写到这。明天准备写海康的第一个业务板块安防行业,来剖析安防行业前景到底如何。

郑重声明:

本账号主要是记录个人的投资所思所想。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仅为当时当下的个人认知,肯定有错误和遗漏之处。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欢迎广大投友关注,并多多探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