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平安银行《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 (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发布,根据公告内容:本次转让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为1.45亿元,起拍价为663.18万元,起拍价为未偿本息总额的4.57%。
另据银登中心公告信息,2024年2024年个人不良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转让公告已经发布156期,可见其个贷不良资产转让力度之大。
这个做法或与平安银行整体战略有关。
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曾在中报业绩会上表示:“我们最大压力来自于零售,零售最主要压力来自于风险,风险最主要问题在于过去我们没有自营渠道,外部渠道比较多。”
无论出于主动、宏观还是市场竞争,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都进入了一个调整时刻,但这并不影响其在零售业务上的坚持:平安银行的战略目标是“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战略方针是“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
冀光恒也在中报业绩会上指出,零售做强、零售立行肯定不会变。他还表示,“如果到明年下半年,高风险信用贷款规模还没有见底,或者新发放的贷款又‘闯祸’,就是新领导班子的完全失败。”
坚持零售立行,而阶段性调整零售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则数据却让人疑惑。
截至 2024 年 三季度末,个贷整体不良率较年初升高6个基点,到达1.43%,远超企业贷款,其中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贷款率为 2.64%,不良率位于个贷首位,但较年初有所下降,而其他各类个贷不良率均较年初有所升高。在个贷中不良率增幅最大的是居然是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较年初增加了0.3个百分点,以涨幅论是增加了50%!这多少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以规模论,住房按揭贷款是平安银行各类个贷中唯一实现增长的,这意味着该类贷款不良率的分母是在增加的;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按揭贷款的客群质量是要优于其他类型个贷的。
在此基础上平安银行按揭贷款不良率依然大幅增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外界不得而知。
这是否算是:“新发放的贷款又‘闯祸’”?
如果是,那又该如何定义平安银行这一年来在零售业务优化调整的成果?要知道,为了调整零售业务,平安银行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2024年,平安银行个贷业务的收缩导致平安银行在资产端“以量补价”的进程受阻,虽然负债成本管控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无法抵消“资产端平均收益率下降84个基点”的影响,利息支出的优化幅度与利息收入的下降幅度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2024 年 1-9 月,平安银行营业收入 1,115.82 亿元,同比下降 12.6%,本集团实现净利润 397.29 亿元,同比增长 0.2%,代价是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
如果业绩的代价没有换回资产质量的提高,如何定义这次个贷调整的意义?
从整体的资产质量来看,虽然三季度末平安银行的不良率与年初保持一致皆是1.06%,但其关注类贷款却较年初升高了0.2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预备军,这一指标的变化也以为着: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比过去更大。
此外,2024年三季度末平安银行逾期 60 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 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 0.83 和 0.62,较年初均有增加趋势。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将“本金、利息或收益逾期超过90天”的金融资产至少归为次级类。从数值上看,平安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低于不良率,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逾期90天并非次级类贷款的唯一标准,所以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比例越大,也就说明分类准确性越差;指标值越小,分类准确性越高。
该指标的升高,也同样说明了平安银行在资产质量上的挑战有所增加。
以上,是否说明了平安银行在个贷上的调整没有成效?也不尽然。
如果不调整,上文中的诸多指标说不定会恶化到一个更加严重的地步,毕竟2024年的大环境,大家都有感知,这波调整对平安银行而言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能由未来的业绩去证明。
正如冀光恒所述:“如果到明年下半年,高风险信用贷款规模还没有见底,或者新发放的贷款又‘闯祸’,就是新领导班子的完全失败。”
我们还是希望见到一个成功的新领导班子,也祝愿平安银行成功完成调整。$平安银行(SZ000001)$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