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并不亮眼的智己汽车,并未被新能源车企的内卷压力打败,反而完成总额94亿元的B轮融资
重点:
公司2024年B轮融资共募得94亿元
明年将推出增程型车型,进军更大市场
本文作者 李世达
就在极越汽车爆雷事件的余波下,作为$上汽集团(SH600104)$征战新能源车市场的主力军,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IM Motors)在造车新势力的内卷中找到“上岸”的希望。在整体大环境低迷下,智己近日宣布顺利完成B1轮股权融资,整体B轮融资金额达94亿元(12.8亿美元)。
算上天使轮100亿元和A轮的30亿元,智己成立以来融资总额已达224亿元。智己表示,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研发,并将加快新产品推出。
事实上,当外界在讨论谁是下一个倒下的造车新势力时,智己的名字总是会被提及,但在高合、威马、极越2024年陆续倒下后,智己却渐渐站稳脚跟。2024年12月,智己汽车宣布由成立至今,累计达成交付量10万辆的里程碑,同时10月和11月连续两个月销量破万辆,创下新纪录,销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10万辆通常被视为新能源车企的“生死线”,只有跨过这道门槛,才有继续生存的可能。
股东实力雄厚
成立于2020年的智己汽车,由上汽集团与张江高科(600895.SH)、$阿里巴巴-W(HK|09988)$等出资组建,上汽集团直接和间接持股约46.5%,阿里系企业持股约13.1%。部分供应商也是股东,包括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300750.SZ)和清陶能源分别持股0.49%,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Momenta亦持股0.24%。这份股东名单代表的是智己背后的科技实力。
截至目前,智己汽车已推出四款车型,销量却仍在月均万辆徘徊,较其他头部品牌还有很大差距。智己联席CEO刘涛2024年设定的目标,是年销量12万至13万辆,即平均月销量需超过1万辆,但2024年首11个月,累计销量仅57,000辆,虽然按年增长106.5%,但年度目标达成率还不到50%。以销量计算,智己在造车新势力中还排不上前十名。
销量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或许在于售价。智己创立之初,就定位为高端品牌,前两款车型L7和LS7售价都超过40万元。从销量看,消费者似乎不为这种策略埋单。
2024年11月,两款高端车型单月合计销售不到200辆,而售价不到21万元的L6和LS6反而大卖,其中光是LS6就卖出5,509辆,甚至超过售价更便宜的同级车$蔚来-SW(HK|09866)$乐道L60。意味若能推出更多高性价比车款,销量或许还可再上层楼。智己透露,计划在2025年推出四款新车,其中两款将是增程式混动车型,扩大市场接触面,有望成为公司的新增长点。
另外,2024年5月,上汽集团与奥迪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电动车型。财经媒体财新报道,新车型将来自智己平台,这代表智己的技术能力得到高端品牌认可,有望转换成更好的市场表现。
一把手亲自督军
智己显然被上汽集团寄予厚望。作为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旗下合资品牌销量持续下跌,智己的增长已成为集团业绩唯一亮点。
2024年前三季度,上汽营收同比下降 17.4%,股东应占溢利则下滑近四成,若不是2024年出售MG印度公司股权换回51.3亿元,盈利下跌会更惨。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燃油车市场逐渐被电动车蚕食,合资品牌不再“躺着赚钱”。包括上汽在内的许多车企,都要面对电动车业务不断烧钱,燃油车却越来越不赚钱的两难。
为此,上汽2024年下半年进行了高层人事调整。12月初,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接任智己汽车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职务,一把手亲自督军,显见集团对智己的重视。
46岁的贾建旭在7月刚刚成为上汽最年轻总裁。他在10月一场内部讲话中说:“要学会跪着做人,才有站起来的一天”,直言汽车市场已不再是合资主导的世界,自主品牌才是成功的关键,“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对智己品牌的重视不言而喻。
相比被投资方抛弃的极越汽车,资金到位的智己,有了母企的全力支持,已准备好打一场翻身仗。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