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印证产业方向,AI先行者晶泰科技开拓黄金赛道
港股研究社
分享
2024年诺贝尔奖揭晓的各奖项中,AI领域无疑成为“最大赢家”。
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两名AI科学家,到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三位科学家“用人工智能(AI)破译蛋白质的密码”,本届诺贝尔奖“含AI量”之高引起市场热议。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6月,以“香港18C规则下特专科技企业上市第一股”登陆港交所的晶泰科技(QUANTUMPH-P,02228.HK),其科研方向与三项诺贝尔奖青睐的领域相吻合,堪称喜提诺奖背书的“头号玩家”。
如此精准命中AI创新的技术趋势,晶泰科技成长潜力如何?
“AI+科研”渐成主流
晶泰科技储备技术,命中三项诺奖方向
作为技术发展的风向标,今年诺贝尔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青睐,揭示了AI 技术正在全面渗透各学科领域,重写科研的“游戏规则”。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触角延伸到科学的每个角落,AI+学科的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速。
在诺奖关注的这些领域中,晶泰科技就颇具前瞻性地落子布局。
资料显示,晶泰科技是一个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主要提供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
在物理学奖关注的“AI+物理”方向上,晶泰科技拥有量子物理+AI+机器人驱动的核心技术平台,是国内最早开始布局“物理学+AI”跨学科算法的企业之一;在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的microRNA领域,晶泰科技也与长江生命科技等企业开展了研发合作,包括开发基于miRNA 和 AI的癌症预后风险预测分子诊断模型。
此外,就在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AlphaFold开发者的第二天,晶泰科技正式官宣旗下与AlphaFold同类型技术平台XtalFold与强生公司下属公司Janssen Biotech签署了商业授权协议,获得大厂认证。
不难看出,今年诺贝尔自然科学领域三大奖项均与晶泰科技业务布局高度关联。而晶泰科技之所以能屡屡“预判”前沿技术趋势,本质是“大样本”下的大概率事件。
晶泰科技量子物理+AI+机器人的平台适用于生物医药、新材料,这覆盖了化学药、生物药、新能源、石油化工、化学品、农业、消费品等广泛的研发领域。科创领域的“尖子生”标签,也体现在公司成为港交所第18C章特专科技制度落地一年多来的首只上市新股方面。
港交所推出18C改革,向高“含科量”的“专精特新”硬核科技公司伸出橄榄枝,因对企业的科技属性和市值门槛要求较高,18c 规则被认为是面向真正受资本青睐的独角兽科技企业量身定制。后又在 8 月下调了市值门槛。在这样的背景下,“18C第一股”晶泰科技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18C规则要求有2-5名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保驾护航”,而晶泰科技的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达到5位的上限,包括意像架构(腾讯)、红杉、五源资本、国寿成达、人保健康养老基金。根据18C规则,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禁售锁定期或高达12个月(未商业化公司),这体现了众多顶级投资机构对“AI+机器人”赋能研发以及晶泰科技作为这一赛道领跑者的长期发展信心。
技术上,晶泰科技拥有“AI 制药”、“AI+机器人”第一股的光环,量子物理+AI+机器人的技术组合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公司综合技术优势显著,例如,在全球AI行业面临数据短缺,尤其缺乏高质量数据的背景下,晶泰科技自主研发了机器人实验室,具备持续为AI算法迭代而快速产生真实数据的能力。
据晶泰科技介绍,其已经建立上万平米的实验室,计划在北美等地继续规模化部署其自动化机器人工作站,而自动化实验室作为独立的解决方案也已获得复旦大学、中石化等机构和企业的采购订单。
注:晶泰科技自研的AI+机器人实验室
除了技术实力,晶泰科技的商业模式也颠覆了传统模式的局限。公司定位于一家AI平台型生态科技企业,通过对外赋能从AI制药的内卷中突围。根据中报,公司综合技术平台已使用逾7亿核心小时数的云计算且为超500个项目做出贡献,包括药物发现及固态研发等项目。
在收获强生等大药企认可的同时,晶泰科技还将底层技术优势外溢,突破AI制药行业边界,迎着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的政策东风,在新材料、石油化工、新能源等众多产业签署合作,带来“智创大引擎”。
外延内拓之下,晶泰科技站在爆发前夜。而本届诺贝尔奖各奖项揭晓,进一步明确了AI作为技术与学科交叉融合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公司长期增长的确定性也得到加强。
打造AI全球创新生态,释放平台经济价值
随着新的科研范式形成并带来深远的影响,“AI+ 智造” 的产业前景更加光明。而将AI技术与科学创新场景商业化“嫁接”,晶泰科技具备三大优势:
1.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创业团队,链接全球优质创新资源。
晶泰科技三位创始人均为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后,与本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为校友,且与MIT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如与Bradley L. Pentelute教授合作推进肽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今年8月,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温书豪受校方邀请加入MIT外部顾问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化学分部最年轻的委员。
晶泰科技凭借创始团队技术背景,坚持创新自主研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平台,证明了优秀管理者是企业重要资产。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卓越的人很少,有机会追随他们,和他们走到一起,或许值得付出溢价,将来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2.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将平台型生态科技企业的道路走宽。
以开放促创新,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体系,是中国科创企业发展潮流。晶泰科技以创新平台为定位,服务全球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已为全球300多家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及研究机构提供服务,其中包括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中的16家。
在这个过程中,晶泰科技实现了AI与生物医药的双向赋能。
一方面,晶泰科技以AI推动医药研发创新,参与辉瑞主导的全球首款获FDA批准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 Paxlovid研发,将原本需要数月的研发任务缩短至6周时间内,显著缩短药物研发到上市的周期。
另一方面,晶泰科技释放了AI技术的商业潜力。公司在2023年与礼来合作开展AI+机器人的小分子药物研发,预付款及里程碑总收益达2.5亿美元,刷新了当年中国AI制药单管线金额纪录。
这体现出晶泰科技“硬实力”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也意味着公司的全球创新生态圈持续扩容,海外市场业务潜力可期。
3.共性技术产生溢出效应,开拓N条黄金赛道。
晶泰科技打造集量子物理、AI、云计算、机器人实验于一体的创新型研发平台,实现共性技术的集成,为未来业务发展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奠基。
例如,今年8月,晶泰科技与协鑫集团签署5年合作协议,预计将分期获得约1.35亿美元(约10亿元人民币)的研发付费,共同开发一系列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工业应用潜力的差异化新材料,并为协鑫打造材料领域大模型驱动的AI+自动化数智创制系统。
随着晶泰科技在药物及材料科学领域取得成果,业务量快速增长,公司已形成技术投入与商业成果的良性循环。未来,更多传统产业将拥抱“AI+ 智造”,公司亦有望开拓更广泛业务版图,发挥“AI+”千行百业的乘数效应。
总之,晶泰科技拥有全球视野的创始团队和丰富的全球合作资源,“从1到N”的商业化潜力也清晰可见。
打造“AI+”新时代产业引擎,公司成长性有望逐步兑现
本届诺贝尔奖之后,整个科学研究领域都会搭上AI驱动的科研新范式。
随着AI技术的潜力和价值进一步释放,晶泰科技现在的布局会逐步进入收获期。贝恩咨询公司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普及颠覆了企业和经济,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全球市场正在膨胀,到2027年将达到9900亿美元。在人工智能领域,晶泰科技拥有双重稀缺性:既是具有稀缺性的技术平台,得到国际大厂签单和三重诺奖背书的双重加持,又是全球资本市场中垂直领域AI板块的稀缺标的,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图源:贝恩咨询公司
科研力量的爆发点已至,再次纵览晶泰科技的业务版图,公司不仅仅抓住了AI与科学研究交叉融合的技术红利,更是通过持续赋能生态圈里的公司,直面全球市场的创新红利。
同时,随着全球医药产业持续扩容,公司也将保持业务需求的高增长。再结合“AI+智造”的广阔版图,公司拥有较高的业务量天花板。行业前景优异、自身发展潜力巨大,这也是晶泰科技成为港交所18C规则下“尖子生”的原因。
查理芒格说过:“钓鱼的第一条规则是,在有鱼的地方钓鱼。钓鱼的第二条规则是,记住第一条规则。”AI+智造产业高增长,晶泰科技潜在投资价值也获机构长期看好。诺奖之后,公司战略方向和业务价值的确定性势必会进入更多投资者认知之中,这有望吸引关注科技创新的投资者。
展望未来,晶泰科技AI+智造价值释放的巨大预期,会在估值变化中彻底呈现在市场面前。
来源:港股研究社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