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SH600016)$  

2023年12月31日,我们发布了年度投资策略《低估崛起 方兴未艾---2024年A股展望》,提出“低估崛起、茅宁半山腰、小票高危”的格局,想不到一语成谶!市场在开年后加速下跌,令很多人猝不及防。这不是高位杀跌,而是跌了近三年后进一步杀跌。以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为例,2022年平均亏22%、2023年亏14%,2024年开年短短25个交易日就亏了15%。

一时间哀鸿遍野,24年的开局类似16年初的“熔断”。此时,茅宁进一步杀跌、之前风光无限的小票及量化出现崩盘,唯有低估红利保留一线生机,似乎一切都按照我们的年度策略演进。2月7日证监会换帅,国家也不断注入流动性,只不过此时已临近春节,很多人无心恋战。春节前我们给客户发送月报《而今迈步从头越》,指出“当前的市场状况很可能是998(2005-6-6)、1664(2008-10-28)、1949(2012-12-4)、2638(2016-1-28)、2440(2019-1-3)后的第六个重要底部”,因为1月份的杀跌像极熊市出清前的最后一跌。只不过出清后,市场会呈现结构分化、并且很可能还有二次回踩··· · ·

春节之后,市场延续反弹格局,又是出了ICU直奔KTV的节奏。之前大跌的小票和垃圾股反弹最剧烈、茅宁次之,而之前强势坚挺的红利低估几无所获。此时,很多人认为国家会托底,觉得“下有底的情形下可以追求弹性”。其实,这一次没什么不同,各个部类都按照其自身节奏演绎。小票和垃圾股在2023年11月见顶,年初属于A浪杀跌,所以此次B浪反弹也最剧烈;茅宁已沦为鸡肋,之前顺势下跌、之后也顺势反弹;红利低估仍在酝酿中,大跌中体现“防御”属性、反弹中弱势跟随,最终底部抬升。

反弹数月,市场陆续见顶,部分行业在3月中见顶、有些行业到了5月下旬才见顶,而最强势的银行却不断新高。此时全市场对红利特别是五大行有了同仇敌忾的心思,其持续上行让大家抱怨市场的“畸形”。终于,这种“畸形”在8月27日被打破了,五大行在短短两周回撤了近20%。最初,许多人从银行的回撤中得到喘息,所谓一鲸落而万物生。怎奈这种喘息并未持续几天,九月后市场继续颓势、持续阴跌、交易量萎缩至5000亿,上证综指再次跌破2700点、似乎跌破年初的2635都已成定局。这段时间,我们随某券商资管开启了全国巡演,密集会见高净值客户。我们拼命地给客户打气、用各种各样的数据,只是此时情绪低落到极点,没人愿意购买股票。

9月19日美联储下调50个BP,很多人预期9月20日中国央行跟随下调LPR。结果没有,所以当时市场非常悲观,很多人都戏谑“高层一定在憋大招”。9月24日是一个平常的周二,一行一会一局举行了例行的发布会。降准降息、存量房贷·· ·· ·市场依照惯例冲高回落、似乎很快就要翻绿。突然间,风云突变,3000亿、5000亿,央行说这些钱只能买股票,并且不够还会加、管够!一时间市场变得极其亢奋,央行从来都是“严防热钱流入股市”、怎么这次要求“只能买股票”?果然,两天后的政治局会议大段大段谈论资本市场,高层对股市的定位真的发生变化了。

于是乎,市场迎来了我入行20年都未见过的爆发。我遍翻A股历史,只有在90年代前期才有此种上涨,而那个时候才几个股票?都没有涨跌停板限制!所以9·24注定写入中国证券史,虽然后面有点过于狂热,但并非毫无道理、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关于此点我在公众号文章《98年,你会买房吗?》、《迎接股权投资时代的到来》有所论述。

十一长假很多部门都加班加点,一线营业部更是取消了所有的休假,港股和中概股在假期间更是气势如虹,10月8日注定会是涨停开盘。10月7日我们也加班讨论,要不要在8日开盘就把股票清掉,因为如此狂热后续大概率就是大幅震荡。但鉴于我们的持仓仍有较大安全边际,所以我们放弃了这种短线思想。10月乃至11月的走势都和我们想得差不多,市场冲高后在一个空间中巨幅震荡,不上不下间垃圾股炒作反而成为主流趋势。这个过程很多人是亏钱的,有时候牛市比熊市更容易亏钱,因为牛市降低了人的风险意识、增强了人的贪婪和比较心,所以《情绪稳定对投资最重要》。

进入12月以后,市场变得更加“无厘头”,每天充斥着“葫芦娃大战蛇精”的玄学故事。主流机构和一线游资都赚不到钱,抖音成为行情最大的推手,颇有点2021年美股“游戏驿站”事件的味道。

最终,2024年各大指数飘红,但公募基金的中位数仅有3.65%,连续第三年跑输市场。而对于绝对收益,2024年更是充满挑战,因为市场大幅波动很难拿住头寸。如果错过9·24—9·30,可能会丧失掉全年大部分的收益。

以上是2024年的简要复盘笔记、新鲜出炉,以后我每年初都会写一篇复盘笔记,以备将来扩展成书。经常有人问我这行的意义、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我不想扯那么多“高大上”的说辞,只想做到如下三点:第一,作为基金经理,切实履行信托责任,看管好客户的钱。按照李录老师的说法,不能仅仅把客户的钱当作自己的钱,而是要当作父母辛苦积攒一辈子的钱,切不可因为一己私欲让客户承受不必要的风险;第二,作为私募老板,善待员工,让员工及其家庭更加快乐的工作、生活,在有余力的前提下回馈社会;第三,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亲历者,用文字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让后来者及外来者更好地了解A股。

目前我已出了两本专著,分别是2014年的《策略投资方法论》和2023年的《周期 估值与人性》,前者是我在申万7年的学习笔记、后者是2005年至2022年的A股复盘及自我成长轨迹。有生之年我希望再写四本书,每十年一本。

我将这一想法告知了中信出版社的许志老师,她也是《周期 估值与人性》的编辑。许老师欣然答应策划第三本书,并说她退休后会嘱咐更年轻、负责的编辑来完成这一“四十年之约”。许老师最后说“人生若有所期待,那定会是美好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