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SH600133)$  $人民网(SH603000)$  $新华网(SH603888)$  


摘要:数字经济对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在对比分析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研判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十五五”规划期间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方向思考。

引言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催生了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全球各国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数字经济对我国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国家和各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先后印发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扩张了3.8倍,成为世界数字经济规模第二大经济体。

近年来,湖北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新机遇,研究制定了《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北省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湖北省数字经济促进办法》等系列政策,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湖北省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创新力、竞争力实现重大跃升,但对标浙江、江苏、广东等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发达省份,仍有明显差距。“十五五”时期是深入贯彻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精神的关键时期,鉴于此,本文将湖北省与先进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明确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优势与劣势,并研究分析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五五”时期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方向,以期为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参考。

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对比

(一)数字经济规模和总体发展水平

从经济规模看,根据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我国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北京、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辽宁、陕西、广西等18省区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北京、上海、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0%,而且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基础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的地方数字经济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湖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2.6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同期,广东数字经济规模达6.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9.7%,浙江数字经济规模及占比分别达4.33万亿元、52.5%,山东数字经济规模达4.3万亿元,占比达47%。横向比较来看,湖北比广东、浙江、山东数字经济规模分别低4.3万亿元、1.73万亿元和1.7万亿元,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湖北数字经济发展仍需加速追赶先进省份步伐。

1 2023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万亿的部分省市

数据来源:根据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从整体发展水平看,202410月,武汉召开的东湖论坛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要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5个维度评选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排行榜前十的省市,依次为北京(89.86分)、广东(82.87分)、江苏(78.92分)、上海(78.47分)、浙江(76.43分)、山东(72.93分)、湖北(70.24分)、四川(69.81分)、福建(69.07分)和天津(68.88分)。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跃居全国第七,较上年上升一位,位列中部地区第一,但从得分上,湖北与前五的省市还有较大差距,如相较北京低近20分,较江苏、上海低近10分,与浙江也相差超6分。

(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1)》报告,截至202112月,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为130.9,呈现显著增长,其中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重庆、山东、天津、福建和四川等10个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高于全国水平。从排名前20的省市来看,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重庆、天津、海南的数字产业化指数要明显高于产业数字化指数,山东、福建、河南、河北、安徽、山西、辽宁则是产业数字化指数显著高于数字产业化指数,说明这些省市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具有一定差异。总体而言,排名靠前的绝大多数省市的数字产业化水平相对会较高。

近年来,湖北省数字产业化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至2021年,湖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1956.97亿元增长至3215.83亿元,年均增速达18.01%,远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速;同时,湖北省重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制造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为126.9,其中数字产业化指数为52.1,产业数字化指数为54.1,数字化治理指数20.7,但相较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数字产业发达省市相比,湖北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还需培育富有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对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改造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 2021年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Top20省市数字经济指数结构

数据来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1)》报告。

(三)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省份分布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中,除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四省(区)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城市上榜。除北京、上海、重庆和天津四大直辖市外,我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主要分布在江苏(13个)、山东(13个)、广东(10个)、浙江(8个)、河南(8个),五省合计占上榜城市总数的52%,其中江苏省是唯一一个所辖城市均位列百强的省份,全省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较为均衡,发展实力领跑全国;山东省入围百强市数量共13个,数量与江苏齐平,辖内80%以上城市均位列百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也较为均衡;浙江省辖内也有70%以上的城市入围百强市。

近年来,湖北省下辖各市在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武汉市作出了一系列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制度安排,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优势数字产业,并获批了国家互联网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襄阳市重点在车联网领域探索,先后揭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等;宜昌市秭归县脐橙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秭归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湖北省电商示范基地等。2023年,湖北省共有3个城市入选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分别是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1、58名和75名,与先进省市相比,湖北省入选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数量偏少,入选城市排名也无明显优势,亟待持续发力。

3 2023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省份分布(不包括直辖市)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分析

(一)数字新基建正加速智慧赋能千行百业

数字新基建即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指能够体现数字经济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涵盖5G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近年来,数字新基建投资持续扩容升级,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数达337.7万个,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正以显著速度赋能各行各业,截至2023年底,5G+工业互联网已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全国已创建示范应用项目超8000,5G工厂300个,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大幅增加,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9600万台(套)。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产业设施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随着新技术、新应用以及新场景不断涌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大众生活的改变日益深入且广泛,新的业态形式持续诞生并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数据要素已迈进市场化价值释放阶段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促进数据价值流通释放,如202312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指出,要推动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提升数据要素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动能。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场外数据交易规模达千亿元;全国已有53家数据交易机构,活跃机构上架数据产品超1.2万种;而且,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复合增速将在2022年至2025年达到28.99%。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已进入“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协同推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此外,就数据要素市场功能而言,数据要素市场凭借融合和引领功能,可同时驱动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行适度流转,促进传统要素市场化改革。

(三)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4500家。从细分领域来看,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处于井喷式发展高峰期,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第二增长曲线”的新支点。当前,全国各地密集出台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例如,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头部企业加速人工智能领域布局,越来越多的企业争先抢占人工智能赛道,百度、腾讯、华为等大厂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数据处理能力和计算资源等方面发展迅速。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核心技术的日益成熟、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持续增长,同时催生产业链虹吸效应,加快数字经济纵深发展。

湖北省“十五五”数字经济发展方向思考

(一)持续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建设新一代高速固定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量子通信等网络基础设施,形成网络服务体系,推动建设感知物联网,提高各领域物联网覆盖水平。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建设城市智能计算集群,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和多样化供给,促进数据、算力、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强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通用算法、底层技术、软硬件开源等共性平台,构建技术多样、层级丰富、模式创新的智能化综合性数据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二)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强化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打造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领域数据要素的收集、分析、运用闭环生态;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要求公共机构向省级大数据平台汇聚数据;建立全省公共数据共享支撑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探索建立数据生产要素会计核算制度、数据资产登记和评估制度,培育发展数据服务市场。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建立高效有序的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服务等机制,通过建设数据专区、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等方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和社会化应用;建立健全数据产业链安全保障体系,防范化解数据安全风险。

(三)推动人工智能跨界融合,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

依托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省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产业变革,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聚焦重点领域形成以场景应用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力度,培育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信息技术产业,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数字技术含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提升企业数控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继续提升全省制造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切实推动由“制造大省”转变为“智造大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