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元绿能宣布466亿元杀入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作为踏足产业链仅4年的“光伏新贵”,弘元绿能可谓马不停蹄地杀入上下游。

弘元绿能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现在光伏市场上的一个趋势就是一体化,弘元绿能尽早布局,后续市场竞争力会更强一些。”








营收飙涨背后是弘元绿能全面向硅片赛道驶进。

弘元绿能成立于2002年,为光伏专用加工设备供应商,2019年向下游环节硅片生产商迈进。这意味着以前为客户制造硅片机,现在自己生产硅片;过去设备用来销售,现在更多自产自用。

“这几年硅料、硅片价格畸高,硅片环节产生销售额太容易了,它是投资小建造快的一个环节。”祁海珅说。


对于营收首破200亿元,公司解释:2022年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了供应链的管理,拓展硅片销售市场,使得公司的销售收入稳步增长,经营业绩持续提升。

可以说,硅片成为营收飙涨的加速器。

硅片仅是其布局的一环。从硅片到硅料,从电池片到组件,弘元绿能一体化加身,2022年至今抛出至少466亿元的投建项目。

就在近期,其高调宣布50亿元大举进军组件环节。

在此之前,弘元绿能已宣布重金投入硅料、电池片环节。仅在2022年就向市场抛出416亿元的项目投入。

弘元绿能将覆盖工业硅+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6大主要环节,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打开成长天花板。到2024年,弘元绿能将形成工业硅年产能15GW,硅料年产能13万吨(含参股3万吨),拉晶产能75GW,硅片产能75GW,N型电池片产能24GW,组件产能16GW以及5.5GW新能源电站。

为何要巨资投入其中?

“趁这一市场格局还未完全定型,为什么不去推进一体化?现在不去做未来或是一条死路,或是混不出名堂,但如果去做还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出来。”一位负责二级市场新能源投资的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告诉界面新闻。


2022年多晶硅价格一路狂飙。作为高纯晶硅、电池片双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披露将净赚252亿元至272亿元,同比涨超200%,一跃成为光伏行业中的“盈利王”。进入2023年,多晶硅价格因供求关系的博弈迈入下行通道,通威股份又早于2022年8月因势利导,大举进军组件环节。在产能方面,预计2023年年底组件产能将接近80GW。在出货量方面,根据机构预测,2023年组件出货量将达30GW,2024年将达50GW,迈入第一梯队。

隆基绿能也不甘示弱。作为组件一体化龙头公司,硅片和组件双料第一,进入2023年加大了在电池片环节的布局。

一体化进程势必让光伏各个环节更加内卷。各大公司尤其是一线和准一线光伏巨头对未来的博弈心知肚明,所有玩家都被迫进入了“内卷”状态。

弘元绿能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称,“现在光伏市场上的一个趋势就是一体化,弘元绿能尽早布局后续市场竞争力会更强一些。”



推进光伏一体化进程,弘元绿能面对的最大难点是什么?在祁海珅看来,“在于技术的升级迭代”。

一体化进程最大的难点并非资金,而是技术储备,毕竟资金还能靠资本市场融资。因为光伏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双密集叠加行业。从光伏设备起家切入到光伏全产业链,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硅料和电池片是整个光伏产业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两个环节。祁海珅解释,过去在金刚线切割技术未大范围运用的前提下,弘元绿能的硅片优势还是蛮大的,但近两年这种优势逐渐褪去。未来的优势需要在硅料和电池片上挖掘。但目前随着硅料产能的释放,今年硅料或出现结构性过剩难题。未来最大的一个竞争环节大概率是电池片。而这涉及技术的迭代和升级。

公开信息显示,当前主流的电池技术PERC,量产效率已经接近理论极限24-24.5%,因此光伏技术变革的方向将从P型转向N型,比如Topcon、HJT、XBC等,转化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布局的企业包括晶科、晶澳、天合、通威、中来等,根据国海证券(3.950, 0.01, 0.25%)统计,行业里已经在建和筹建中的新产能有大约183GW。

2022年8月弘元绿能宣布在徐州投建年产24GW的TOPCON、异质结等N型电池产能。“这一产能并不算小。弘元绿能对电池片技术路线的选择,技术储备、研发实力等均考验这一上市公司。当前头部光伏企业的技术相差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最为关键。但企业追求的一体化效益只是一种产业优势、一种规模化优势,并非真正的技术性优势。这种优势在一两年内得以释放,但未来两三年后更考验企业的是技术迭代能力。如果弘元绿能在技术上的升级与迭代能力不能持续跟进,追求规模化未来或成为一种负累。”祁海珅说。


反观隆基绿能,仅单晶硅和多晶硅的PK,成就了隆基绿能这企业,押注单晶硅,则成就了其市值从几十亿元到数千亿元的跨越。截至2023年4月17日其市值达3004亿元。

“因此,技术路线的差异,选择错误就会产生很大的变数。”祁海珅对界面新闻表示。

弘元绿能内部人士则对界面新闻表示:“在技术层面上,公司2004年就进入光伏行业,在这一领域已深耕多年,技术储备也是较为完善的。在电池片领域,有一部分技术源自于电池片设备,公司投建电池片也不是特别有难度。”

从上游到下游,弘元绿能欲要50亿元投建16GW光伏组件。“16GW的投建规模并不算小。”祁海珅说。

弘元绿能投建规模赫然可和前十大出货厂商相PK。数据显示,2022年TOP 10组件出货量约252GW,头部四家企业单家出货量已高达40GW以上;与第5名开始的厂家出现20GW以上的落差。第5-7名厂家出货量约在10GW以上,而8-10名厂家出货量在8-10GW。

建得起来,产品是否又能卖得出去?


在祁海珅看来亦是如此:“光伏组件这一市场尤为考验公司的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及综合布局能力。弘元绿能过去的销售模式是ToB,但组件市场有ToC的成分。在国内市场,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包括户用分布式和工商业分布式是很考验公司的品牌渗透能力,即渠道建设能力。在集中式地面电站,考验公司的人脉与资源的整合能力,即与几大电力集团相关的大型投资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



弘元绿能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在考虑各项投资的时候,都经过市场调研并做了一些摸排,企业会有一些意向客户才会去推进这一项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也需真金白银购入。

在一体化道路上狂飙,无论是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超460亿元的投建,还是人员的扩充,亦或长年累月的技术迭代,资金是弘元绿能无法绕开的挑战。



弘元绿能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组件和徐州电池片项目,均是由政府来代建厂房,公司只是投一些设备,对我们而言资金占用并不大。在硅料项目投资上,公司已推出定增,目前上交所已初步审核通过,在等待证监会的审核。”

“同时,在资金层面,公司各个产能产线投产后就会产生销售,进而带来营收,这就会带来活的现金流。其次对照其他光伏企业而言,我们的资产负债率在行业中是相对较低的,且没有短期负债。所以公司整体现金流是比较健康的。”



作为210大尺寸硅片的主力生产商,硅片让弘元绿能营收突破200亿元大关。2022年上半年单晶硅贡献了97%的营收。不过这一快速增长的势头是否还能持续?曾坚守182尺寸的硅片一哥隆基绿能,近期也杀入210尺寸领域。近期隆基绿能披露了硅片的生产型号,210尺寸赫然在列。

前述新能源投资总监对界面新闻表示:“之前隆基绿能未涉足210尺寸的硅片,将这一市场拱手让出。作为全球硅片老大,一旦隆基绿能涉足其中,未来弘元绿能在210尺寸上的市场份额或被挤压。弘元绿能硅片一片大好的前景并不稳妥。作为弘元绿能带来核心营收、创造现金流的业务不稳,即一旦基本盘中的一环崩了,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片到组件的投资,整个多米诺骨牌全都倒了。”

不过,弘元绿能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在硅片尺寸上,公司各种尺寸都能生产,有182尺寸也有210尺寸。目前下游市场需求较好,加之公司也签署了较多长单,不存在其他友商介入后会影响弘元绿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