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普利制药(目前已名为:*ST普利,股票代码:300630.SZ)恢复交易,但市场对其信心已严重受损。公司股票在复牌首日便遭遇近100万手的跌停,跌幅达19.95%,跌停价为6.18元。这一暴跌反映出投资者对普利制药未来前景的极度悲观,市场对其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的担忧情绪达到了顶点。
财务造假事实被揭露,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普利制药此次股价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其财务造假行为被中国证监会正式认定。1月5日,普利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告知书》的认定,普利制药在2021年和2022年年度报告中存在严重的虚假记载行为。
具体来看,2021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4.3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4%,虚增利润总额3.08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5.88%;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4.5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8%,虚增利润总额3.87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8.27%。两年间,普利制药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达10.3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达6.95亿元。
由于财务造假的金额巨大,且涉及连续两个年度的财务报告,普利制药可能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因此,公司股票于1月6日停牌一天,1月7日复牌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普利”。这一变更意味着普利制药正式被贴上了退市风险的标签,其股票交易也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和限制。
高管被重罚,公司治理问题凸显
普利制药财务造假事件中,公司高管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中国证监会对其作出了严厉的处罚决定。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范敏华(时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被处以50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罗佟凝(时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被处以40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8年市场禁入措施。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朱显华(时任公司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邹银奎(时任公司副总经理)、丁雨(时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周茂(时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等也分别被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
这些处罚不仅对涉事高管个人的职业生涯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也暴露了普利制药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严重问题。高管层的集体失守,使得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导致了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
财务状况堪忧,债务压力巨大
除了财务造假问题外,普利制药的财务状况也十分堪忧。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4亿元,同比下降19.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6亿元,同比下降70.87%;实现扣非净利润-0.13亿元,同比下降104.61%。进入2024年,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未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仅微增0.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8亿元,扣非净利润-1.25亿元。此外,普利制药还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3.31亿元,但其负债规模较大,其中短期借款为3.0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5.41亿元,长期借款为13.27亿元,应付债券为5.47亿元。财务造假事件的爆发,使得公司本就脆弱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其债务偿付压力和经营风险。
机构持股比例较高,投资者面临损失
普利制药曾是机构投资者的重仓股之一,截至2024年6月30日,仍有83家机构持有普利制药,合计持股数量为2116.40万股,持股比例为6.26%。此次财务造假事件的爆发,无疑给这些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着公司股价的暴跌和退市风险的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持仓价值大幅缩水,且面临着潜在的退市风险所带来的投资损失。
此外,普利制药的财务造假行为还可能引发投资者的索赔诉讼,进一步加剧公司的财务压力和经营困境。
普利制药财务造假事件不仅给公司自身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市场环境和投资者信心造成了冲击。此次事件提醒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公司的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公司治理水平,理性看待市场热点和概念炒作,避免盲目跟风投资。同时,也呼吁监管部门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相关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ST普利(SZ300630)$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