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丑俊,媳妇总是要见公婆,海尔生物选择了“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但公告末尾留下一句话:“公司自公告之日起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又似乎给了很多想象空间。


我的观点在前一篇《上海莱士小股东的郑重声明》中说过,本次换股意向的失败主要原因有两个:动机不对,时机不对。


详细说明如下:


1.关于换股动机。经过几十年发展,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改善了,资本力量也空前强大。资本市场按规则行事,总有些人研究规则、享受规则。按照通常经验:20%的股权就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大概率就能让其余80%的人听命于已,因为那80%的人常常是一盘散沙。具体到本次合并意愿,我有几个疑问:1)合并符合科创板规定吗?《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第八条:科创板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拟购买资产应当符合科创板定位,所属行业应当与科创板上市公司处于同行业或者上下游,且与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具有协同效应。海尔生物的主业是“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为代表的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涉及生物制品冷链、物联网应用等技术,虽与莱士业务有一点联系,但研究过莱士的都知道,海尔生物远没有触碰到血液制品的核心环节,即使在宣称的“智慧用血”领域(海尔血技),又有多少业绩呢?打个比方,我有个小公司,在J东上买个杯子,京东就算公司的供应商吗?京东是公司的上游吗?强行扯关系,就像古代文人骚客“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些无奈的苦笑,但到了证监会和交易所,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没人和你玩文学。2)合并后的前景如何?两个体量不算小的企业合并,最大的难点不是股权整合,而是管理理念的统合,改变各级人员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和利益划分,难度非常之大,失败的案例远多于成功案例。两个体量都不算小、在各自领域都算佼佼者的企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大展宏图不好吗?合在一起,未来一定会更好吗?3)最大受益者是谁?年龄越大,越相信那句话: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别相信专家、高管等外包装的光环,也别信冠冕堂皇的话术,看问题首先应该找到事情的本源。这次换股的始作俑者是谁?一定是那个利益最大的人(也可能是几个人)。这个受益者,或者是通过整合,攫取了其他股东的利益;或者是向某位决定她/他命运的人献忠心并一块品尝甜美的果实。未来莱士怎么样?海尔生物怎么样?只要合并后能找到一点成绩,那就是公开场合向外吹牛的话题。假设未来股价不如预期,那当然是大形势和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很复杂的,没人站出来承担责任。为什么提出合并议题,恐怕始作俑者(或团队)得到多少利益才是做这事的根本动机。


2.关于换股时机。当前的股价,莱士的股东是不满意的,但买入时的预期在,大形势下不埋怨。海尔生物要换股,必然涉及定价,定高了海尔生物不愿意,定低了莱士股东不愿意,操盘的里外不是人。等股市大好,莱士股价高于9.4,海尔生物股价高涨,彼时换股,阻力就小了很多。


最后的感动,这次换股方案没成,但感谢莱士的股吧,我看到了小股东意见的崛起。股东虽小,不容侵权,兔子急了还咬人,我一直不相信所有股东都会默默忍受。1949年,老人家在广场上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的,既然站起来了,就不愿再跪下。下次再想换股的事,操盘人千万别忽视了这一群不肯跪下的小人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