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商银行再成香馍馍!
1月3日,港交所披露文件显示,“平安资管”近期于场内新增买入工商银行H股约1.1亿股股份,平均每股作价5.2047港元,涉资近5.7亿港元;
此次买入后,平安资管对工商银行H股的持股比例由16.99%升至17.11%,总持有股份数量增至148.59亿股。
与此同时,全球资本大鳄“贝莱德集团”也在去年年底大举增持工商银行H股股份,持股比例升至5.07%。
不只是工商银行,建行、民生等多家银行也都受到资金追捧,相继创出股价新高。
外资买完,内资买,当前大资金为何如此青睐银行股,是和散户一块儿只为追逐红利行情吗,还是另有玄机?
今天就来说说这事。
在2024年,毫无疑问,银行股成为最亮眼的板块之一,不仅担当着A股的压舱石,还完成了超额收益,多家银行股价全年涨幅在50%以上,工商银行就上涨了54.8%;
不仅股价涨,在分红上也毫不吝啬;
在增加了年中分红后,工商银行全年累计分红1092.03亿,位列A股分红榜榜首,建行紧随其后,贵州茅台仅列第七;
从分配股息的成色来看,绝大部分银行股息率都在4.5%以上,工商银行4.57%,招商银行达到了5.1%;
意思就是,年初买100块钱招商银行股票,年底就能得到5.1的利息,比存款得利息要高多了,如果再加上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年底就是157块钱。
如果说2024年有一飞冲天的,如寒武纪,那么,旱涝保收的就是银行。
不过,有不少朋友会质疑银行股,一个靠做账增利不增收的行业,甚至“双减”,如果没有国家队资金的护盘,根本不可能有当前的市场表现。
其实,国家队护盘也是宏观政策之一,在2023年,中央汇金几次官宣要增持四大银行,政策信号非常明显;
从财报看,2024年6月,中央汇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较2023年12月增加4624.86亿,主要就是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国有大行股票,买入了ETF。
跟着政策走,固然是市场风向之一,不过,对于银行板块本身来讲,日子并不好过,从2021年开始,银行就要让利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一直在降;
银行靠的就是赚“利差”,但近几年,银行的融资成本与贷款利润之间的空间,也就是“净利差”一直在缩窄,可以理解为,银行的毛利率一降再降,这也就是当前银行圈子里苦日子的来源。
以工商银行为例,2018年净利差是2.16%,到了2024年三季度就仅有1.41%了。
和所有行业一样,没有赚钱能力,仅靠政策护盘,盘面上盈利的持续性,确实让人质疑,2024年靠护盘赚了估值,那么2025年靠什么?
一个转机在12月,出现了!
在12月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对比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了利差空间;
虽说较此前10月(924政策后)还是下降了,但从降幅看,十年期多于30年的;
对于银行来说,短端是借款成本,长端是贷款收益,短期降幅多于长期,就意味着,虽说都在降价,但中间的单笔利润空间,也就是“净利差”,要增加了!
净利差的改善,对于银行,绝对是一个改变基本面的大利好!
这也就能解释,平安资管增持银行如果是冲着政策、保守的,那么贝莱德的增持绝对是趋利的。
不过,这里依然也存在基本面的问题,毕竟国债收益率都是下降的,国债收益率是市场对宏观经济、以及未来政策利率的反应;
国债收益率下降,反映出市场对于未来经济的不乐观,同时,也反映出借钱意愿的不积极!
如果市场不愿意借钱,即便有“净利差”的改善,没有“量”的支撑,也是徒劳的。
所以,下一步,就是要看随着“924”政策组合拳后,宏观经济的改善,或者在3月政策会议后,市场预期的改善;
表现在国债收益率上,只要有平行上移,那么市场的“春天”,就真的要到了!
当然,最先受益的,肯定有银行。
来源:做自己的彼得林奇
——————————————————————————————————————
资料显示,中证A500指数ETF(159357)紧密跟踪的中证A500指数,优选各行业市值代表性强、表征行业龙头的500只股票,兼顾大市值的同时均衡覆盖A股各行业核心龙头资产。相较沪深300,中证A500在电力设备、国防军工、医药生物、TMT等新质生产力行业上有更高权重,具有更强成长性。同时,该指数编制结合互联互通、ESG等筛选条件,便利境内外中长期资金配置A股资产。
作为第二批12只中证A500ETF中的一员,博时中证A500指数ETF(159357)及联接(A:022457,C:022458,Y:022916)为场内投资者带来一键布局A股核心资产的得力工具。
$中证A500指数ETF(SZ159357)$$上证指数(SH000001)$$工商银行(SH751464)$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