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乐之者,大才也!乐之者,吾辈意欲所致也!

 


“一口气了解国债”系列前言

本系列文章力图梳理出相对完整的国债知识脉络,以非专业视角,进行一般性科普。期望借此,能帮助到更多希望学习了解国债,却苦于在散落零星,庞杂繁复的信息中难以找到切入点的读者。

按知识脉络,整理了本系列文章的思维导图,读者可以按图索骥进行阅读。

系列文章前文:

硬核!系列文章带你从零开始了解国债(一)——什么是国债

《硬核!从零开始了解国债(二)——6个问题带你渐次递进了解国债的底层逻辑

《硬核!数据详解财政“四本账”》

按照系列文章思维导图,本文将详细阐述一个重要的和债券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利率与债券价格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当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涨。

在写作之前,关于上述问题,我检索了一下网上的解答,用“供需关系”的逻辑来回答上述问题,是一种普遍被大众接受的观点。具体如下:

当利率上升时,将要新发行的债券因为高利率吸引更多的购买者,相比之下已发行流通的债券因为利率低,吸引力减弱,需求减少,导致价格走低。反之亦然。

要用供需关系来解释上述问题,必须明确其中暗藏的几个限定条件:

1、将要新发行的债券。将发未发,预期在了,手上持有低利率债券的人,就会抛售现有债券,腾出资金,准备购买利率更高的新债券。因此,旧债券吸引力降低,需求减弱,价格走低。

2、利率对价格负相关关系是对于“旧债券”而言,新债券不适用。否则上述的解释将存在致命的逻辑漏洞——新债券利率高,需求量大,价格升高。明显存在不能自洽的逻辑问题。

还有一个版本,抛弃新旧债券的概念,无论新旧,统一称为债券,并且在债券之外,引入银行存款的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假设市场上的资金只能投资银行储蓄和债券。

当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存款的利率也随之上升,投资者会将资金放入银行吃利息,那么债券市场的资金变少,购买债券的人变少,债券的买卖价格下降。

反之,当市场利率下降,银行存款的利率也随之下降,投资者会将资金从银行取出购买债券,那么债券市场的资金变多,购买债券的人变多,推动债券的买卖价格上升。

这个版本个人认为概念更加清晰,逻辑更加顺畅,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至此,用供需关系,大致能够解释债券价格与利率的负相关关系了。

如果能听懂上述的解释,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找到答案了,并对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

有了疑问,寻找答案,搞清楚答案,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知之者”!

“知之”偏重于理性,对象外在于己,你是你,我是我,往往失之交臂,不能把握自如!

“好之者”,对所知之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由表及里,他们往往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事物喜欢刨根问底,喜欢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挖掘其中更深层次内涵!

“乐之者”,不仅能知学,好学,更能乐学。这类人,往往能够将所学,所见融会贯通,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真正达到乐在其中的境界!而由乐在其中所催生出的内在驱动力,将会使他们能够持续不断地进步和提升。

乐之者,大才也!

为了能够向“好之者”,“乐之者”看齐,本文将尝试透视供需关系,分析其中潜藏的更深层的原理及逻辑!

好了,大道理讲了一堆,开始入题!

讲利率与债券价格之间的关系,我们从时间开始说起!

时间的魔力:时间就是金钱

在经济领域,金融市场中,“时间就是金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看得清摸得着的。

举个例子。

假设你现在有100块钱,当前银行的利率为10%,那么这100块钱存到银行,那么一年后你的100块钱就会变成110块。

进一步拉长时间,第2年,第3年,…第10年后,这100块钱分别是:121元,133元,...,259元。计算的方法很简单:

第一年:100 * (1+0.1) = 110

第二年:100 * (1+0.1)2= 121

第三年:100 * (1+0.1)3= 133

第10年,100 * (1+0.1)10= 259

n年:100 * (1+0.1)n

若n=30,则第30年,这100块钱的价值为100 * (1+0.1)30= 1745元。

30年,你手里的100元变成了1745元,足足17.45倍。

这30年间,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吃饭,睡觉,然后就能躺着数钱。

这不是你辛勤劳动换得的报酬,也不是你凭借着卓越的投资天赋驰骋于资本市场斩获的筹码,你做的唯一事情聘请时间成为了你的理财顾问,然后你大手一甩,优哉游哉去了。

这是对“时间就是金钱”最具象化的解释。

讲到这里,感觉事情怪怪的:“每天什么都不用做,仅仅靠时间就能时间财富的增长?”。

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没有辛勤的劳动付出,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经济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

“不劳而获”可不是一个褒义词!

事出蹊跷必有妖!


时间的魔力:现在的100元,在未来不值100元

我们以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价值观为指导,揭露上述分析中的“陷阱”。

在上述例子中任何一个时间段内,你并没有付出任何劳动,按照劳动与报酬等值的概念,一年后你的110块钱,理应与今天的100块钱在价值是相等的。

再具体一些,考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事实:

假设今年大米是2元一斤,那么今年你用100块钱能买到的大米数量为50斤。

再假定物价上涨率为10%/年,那么第二年实际大米的价格为:

2元 * (1+ 10%)= 2.2元

第二年能买到的大米数量为:

110元÷2.2元/斤 = 50斤。

在你饭量并没有减少的情况下,虽然你的资产增值了,但是他还是只能为你提供50斤大米,并不能多养活你几天。

换句话说,你在第二年时手里拥有100块钱,折合到今年来看,这100块钱仅仅相当于现在的90.9元钱。

100÷(1+10%)=90.9

90.9元称为“现值”!

未来的100元钱,折合到现在不值100元钱,这就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折现。

折现,Discounting the Future:

Discounting:打折

Future:未来

Discounting the future,直译就是“将未来打折”。

为了更明确的体现未来和现在两个时间点,再扩展一下名词:Discounting the Future to Now。

Now:当前,现在的意思,即将未来打折到现在。

折现,又称“贴现”,其中用于折现计算的数值10%,就是折现率。

折现率可以是无风险利率,可以是到期收益率,也可以是到期回报率。

真实的折现率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估计方法也很多,总的来说,应该和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相关。

分析到这里,庆幸庆幸,没有“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可算没有塌方。


折现的应用:资产估值写了这么多公式,算了这么多数字,讲了这么多术语,就学到了一个“折现”的概念。折现到底有什么用处?不仅有用,而且大有用处!说一个大多数人都很感兴趣的话题,资产估值。如“债券估值”,“公司企业估值”,还有大家特别感兴趣的对“股票估值”!我们拿股票估值来说明折现的应用!无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流通的股票要想成交,必须有价格一说。“低买高卖”是每个投资参与者所孜孜追寻的交易真谛。

“低买高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比大小”。谁和谁比?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形式!因此,需要比较的是:当前的价格和其真实的价值!当实际价格低于其真实价值时,我们称该资产当前被“低估”!如果你相信经济学基本规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记住这句话,后面要用!!!),

那么长期来看,价格总体上会与价值相符,被低估的资产有回归其真实价值的向上驱动力,因此被低估的资产是有买入价值的!反之,当股票的实际价格高于其真实价值时,我们称之为被“高估”!此时处于高风险区位,如果你仍然相信基本的价值与价格的内在规律,那么大概率你此时一定会管的住手,不会贸然买入!

那么一个公司的股票真实价值到底来源于哪?应该如何进行估计计算?持续盈利是一个公司经营永远追求的目标,因此公司的价值体现在公司持续盈利的能力。如何把公司持续盈利能力转换为公司的价值?我们简化场景,不考虑公司的固定资产,非经常性损益等其他因素,只看主营业务净利润收入。

假设公司第一年预期利润为100万元,第二年预期利润为200万元,第三年为350万元,第四年为550万元.......将每年利润逐一罗列:第一年:100万第二年:200万第三年:350万第四年:550万......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在分析“时间就是金钱”的部分,我们给定利率,计算并罗列了未来每年的资产。我们又已经知道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常识:“未来的100元不如现在的100元值钱”。因此,接下来,要干什么?折现!!!要想折现,还缺少一个计算的条件,即我们上文中提到的折现率!好办,假设我们投资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为5%,那么就可以用这个5%进行折现计算了。折现后:第一年:100 ÷(1+0.05) = 95.24万

第二年:200 ÷(1+0.05)2= 181.41万

第三年:350 ÷ (1+0.05)3= 302.34万

第四年:550 ÷(1+0.05)4= 452.49万

......

简单起见,我们只看前4年折现后加和的总价值为1031.48万元。假设该公司流通股数量为1000万股,则每股平均价格大约为1.03元。这个1031.48万元就是公司当前的价值,又称“市值”,而1.03元则体现的是当前公司每股股票的价值。因此,“比大小”的标准就出来了!若当前股价低于1.03元,则此时股价处于低估状态;若当前股价高于1.03元,则此时股价处于高估状态。上述的过程就是大名鼎鼎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DCF,Discounted Cash Flow)。

DCF估值模型基于这样一个理念:企业的价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总和。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企业成长、持久经营和风险因素,是一种评估公司或资产价值的重要财务模型!

我们从时间开始,引出了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折现。

明白了折现的概念,后续的问题分析的难点及障碍已基本扫清。

我们通过折现公式,以及在本系列文章中提到的息票国债的例子,来推导证明债券价格和利率的关系。

我们在国债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记账式付息国债,再回顾一下要点。债券面值:发行时债券的价格。

票面利率:票面利率和债券面值共同决定债券的利息:

债券面值×息票利率 = 利息。

附息国债又称息票国债或付息票国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上述内容详见:《硬核!系列文章带你从零开始了解国债(一)——什么是国债》

为什么特意提到记账式付息国债?价格跟随市场的变化围绕价值波动,因此对于国债或者其他类型的债券而言,必须是在市场上可流通,可交易才有价格波动。与记账式国债不同,凭证式国债不能上市交易,提前兑取时的价格不随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可以避免市场价格风险。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动不会影响凭证式国债的收益。我们以面值为1000,票面利率为10%的10年期附息国债为例,并设定几个不同的利率水平,分别为7.13%,8.48%,10.00%,11.75%,13.81%,分别计算不同利率水平下,债券的价值。按照付息国债的还本付息以及折现的原理,以7.13%利率为例,计算过程如下:每期利息收入:1000*7.13% = 71.3元。假设按年支付利息,则10年期间每年需要支付利息71.3元。10年后到期,还本1000元。按照折现的思路,分别将10年中每年的利息折现,并且1000元本金也是第十年偿还,所以也要折现,因此两部分折现后累加,就可以得到国债的价值。按照相同的计算方式,将其它利率代入公式计算后,分别得到不同利率下对应的折现值,如下:从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到:利率越高,表明未来息票利息支付与最终偿付折现到当前的价值越低。由此,我们可以继续推论:1. 利率越高,折现后现值越低;2. 因为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所以价值越低,则价格越低;因此,综合1 2 两点,可以得到“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反之亦然。至此,我们由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出发,理论结合实际,从本质上揭示了“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的关系”的内在逻辑。上表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假设我们是在10%利率下,以1000元面值买入的国债,以此为原点,看一下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1. 假设买入后,利率升高,由10%提高至13.81%,如果此时我们卖出,则国债的价格仅有800元,与最初买入相比,一下子损失了200元。2. 又假设买入后,利率降低,由10%降低至7.13%,如果此时卖出,则此时国债的价格为1200元,与最初买入相比,净赚了200元。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利率变动会导致长期债券的投资风险变得非常大,这就是债券投资中的“利率风险”。

最后,找了一张图,大家可再次直观体验一下“债券价格与利率呈负相关”的关系。下图是美国10年期国债价格2024年6月~2024年11月价格走势图,其中9.18日,美债价格触底反弹,一路走高。  9.18日发生了什么?查了一下当天的新闻:“2024年9月18日,美联储在最新政策会议上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至4.75%-5.00%,为四年来首次降息”。降息之后,美国10年期国债价格应声持续走高!

F:察言观行

#A股上演放量深V,调整结束了?# 

$信用债ETF博时(SZ159396)$  $30年国债指数ETF(SH511130)$  $国开ETF(SZ159650)$ 

image.png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