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车企抢造人形机器人竟是为了……

2025年01月09日 12:54 来自:证券时报

人形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在CES 2025展上,人形机器人大放异彩。英伟达展出了由14款人型机器人组成的“机器人军团”,这些机器人分别来自14家企业,其中包含小鹏汽车等6家中国企业。

不仅小鹏汽车,特斯拉、比亚迪、广汽、奇瑞、小米、赛力斯、上汽、长安和东风等十多家车企渐次入局,更有地平线等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加码赋能,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备受车企追逐的新热土。

车企抢着“造人”

“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看来,智能汽车产业正在进一步发展为聚合型智能产业。

诚然,车企在人形机器人上投注的热情不比在飞行汽车上少。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去年12月会见台积电董事长时透露,特斯拉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倾向于人形机器人Optimus,而非汽车。特斯拉的目标是,最早2025年底之前对外销售这些机器人,未来大规模铺开后,Optimus成本大约可以降至2万~3万美元。目前,特斯拉已经在其工厂内使用了一些机器人。

2024年12月26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不仅在安防、康养、汽车后市场等领域有应用潜力,还将在物流、教育等更多场景应用。广汽集团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2026年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2024年12月25日,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100%会做人形机器人,“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要做的不是汽车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并将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个家庭”。

2024年11月6日的小鹏汽车“AI科技日”上,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艾伦”正式亮相。该款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小鹏汽车广州工厂进行了小鹏P7+车型的生产实训,未来将会聚焦在工厂和线下门店等场景。

在2024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也高调喊话:不仅要造机器人, 还要造飞行汽车,5年内投入超500亿元,2026年前推出长安飞行汽车产品,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

2024年4月,奇瑞汽车联手AI公司Aimoga共同研发了人形机器人Mornine,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同年3月,上汽创投参与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智元机器人的A3轮战略融资,上汽集团以投资机器人企业的形式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是噱头还是认真的?

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为今年科技界的新热点,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的重点方向。人形机器人作为AI领域极具代表性的实体,正在AI技术进步以及新能源车成熟产业链的催化下,加速产业化落地。

英伟达CEO黄仁勋不久前强调,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有两大趋势,即AI智能体与机器人,未来机器人的种类可能不少,但很可能只有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三种机器人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

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认为,车企在三电技术、传感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开发有着共通之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同时,因为劳动力的减少、用人成本的增高,车企天然具有应用场景的优势。2024年12月7日,极氪智慧工厂迎来了第40万辆汽车下线,正在极氪智慧工厂实训的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参与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Walker S1化身“质检员”,亲自上车体验了极氪MIX的欢聚对坐、灵动中岛、智能语音助理Eva等最新智能黑科技。这一梦幻互动,展现了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深度融合的美好未来。

喜提新“员工”的还有比亚迪。2024年11月,比亚迪汽车长沙工业园,Walker S1与无人车协同作业,实现从分拣、搬运到配送的室内外一体化的全自动流程,打通了物流最后10米,实现了真无人物流。

不仅车企,地平线拆分其机器人事业部,正式成立具身智能公司“地瓜机器人”;速腾聚创面向机器人行业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意欲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切入。张瑞锋认为,车企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争相入局人形机器人,还有寻找新增长曲线、提振股价的诉求。人形机器人代表了未来新技术的发展方向,谁先布局无疑将占领先机,动作快的企业必然会得到更多资本市场的支持。

机器人比飞行汽车更快落地?

马斯克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称,未来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数量比将超越1:1,甚至达到2:1的惊人比例,预示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拥有100亿至200亿台的庞大容量。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计到2028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138亿美元,5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0.29%。花旗集团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约达到当前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一半。

张瑞锋认为,车企有生产制造等优势,但劣势在于是否能作为主业投入,提供真正的资金、人才去钻研经营。比如,之前碧桂园也曾声势浩大地要进军机器人产业,但是没有领军人物和脚踏实地地推进,最终结果是失败的。

香港瞻行资本创始人、原自动驾驶公司联合创始人詹培勋也认为,现在车企投资人形机器人存在一定风险,在于各企业对机器人的理解程度。事实上,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是逐步深入的,先从泛娱乐化过渡到专业领域如健身、助力等再深入到生产,对机器人工作精度的要求逐步提升,“车企多将机器人用于降低人力成本的生产环节,其实相当于直接做最难的部分,不太符合机器人的发展路径”。此外,从战略上,上市公司投资到一个新方向,通常要服务于主业,如果将人形机器人设置为一个事业部,其就只是汽车主业的配套,车企对其要求会非常严格,不会允许其超出主业框架去发展;如果独立成立一个公司,除非车企老总非常有魄力,愿意为一个前瞻产业砸钱,就像马斯克常常强调,特斯拉应该算是全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公司,因为特斯拉汽车就好像带轮子的半感知型(semi-sentient)机器人。

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是噱头还是认真的,尚有待观察。但机器人走进生活的浪潮已经无法阻挡,电车人产业平台创始人马前程指出,低空经济的发展受到空域管制的限制,还没有那么快落地;但机器人不受物理限制,落地速度会更快,而比机器人落地更快的是机器狗,“最近,Unitree B2-W机器狗视频燃爆朋友圈,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强到飞起,让人看到了人形机器人的未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