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医药已经从2021年跌到了2024年,连续四年阴跌,中证医药指数这四年的跌幅分别为:-12.24%、-22.44%、-12.45%、-13.86%,今年这6个交易日又跌了5.56%,莫不是要年线五连阴?这样惨烈的阴跌,今年能否终结?本文来探究一下。
【中证医药指数年K线图】
近年来,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恰似一场及时雨,为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强劲东风。
这份意见为医药产业的前行锚定了方向。核心要义在于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力求构建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精心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助力我国从制药大国稳步迈向制药强国,以更优质的药品医疗器械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期盼。
一、研发创新:点亮产业未来之光
(一)审评审批:为创新开辟快速通道
在医药创新的征程中,审评审批机制宛如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如今,这盏明灯愈发聚焦,向重点创新药械倾斜,大大缩短了研发成果走向市场的时间。以恒瑞医药为例,作为国内制药行业的佼佼者,其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创新药研发。在抗肿瘤领域,一款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抗癌新药,受益于优先审评审批政策,从临床试验完成到获批上市,原本可能需要 3 - 5 年的漫长历程,如今仅用了不到 2 年时间。这不仅让企业能够快速收回研发成本,更使得无数肿瘤患者得以尽早使用上更精准、有效的治疗药物,为生命续航。
这种倾斜政策还激发了药企的研发热情,促使更多资源向创新领域汇聚,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医药创新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越来越多的药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争抢在创新药械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推动整个产业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二)标准引领:夯实创新根基
标准,是医药创新领域的基石。它如同精密仪器的刻度,规范着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在医疗器械领域,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医用高值耗材的生产,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成品的包装,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行业标准把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行业标准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某知名国产心脏支架企业,依据最新的国际标准优化产品设计,将支架的支撑力、生物相容性等关键指标提升至新高度,产品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年出口额增长超 30%。
不仅如此,标准还为企业的研发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避免盲目投入,提高创新效率。在药品研发方面,杂质控制标准的细化,促使药企研发更精准的提纯工艺,保障药品纯度,提升疗效。标准与创新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医药产业稳步前行。
(三)产权保护:为创新保驾护航
药品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企业的创新成果披上了坚固的铠甲。新和成公司在蛋氨酸生产技术研发过程中,深谙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从最初的技术攻关到生产线的逐步完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伴随着专利布局。他们结合产品市场地位、技术路线变化等要素,构建起严密的专利防护网,确立了在该领域部分分支上的技术先发优势。截至特定时间,获专利授权总量可观,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颇高,通过 PCT 途径提交专利国际申请数量众多,产品自投产以来,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这种全方位的专利布局,不仅保护了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占先机,更激励着企业持续投入创新,因为他们深知,创新成果能够得到切实保障,研发投入将换来丰厚回报。众多药企、械企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庇佑下,放心大胆地在创新之路上阔步前行。
(四)推广使用:让创新惠及民众
创新药械的诞生只是第一步,让其广泛惠及民众才是最终目标。国家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创新药械的推广使用,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医保部门积极作为,加速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进程。近年来,大量肿瘤、罕见病等领域的创新药成功进入医保,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一款治疗罕见病的创新生物制剂,原本年治疗费用高达数十万元,纳入医保后,患者自付费用骤降至数万元,用药可及性大幅提高。
在医疗机构层面,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加强医生培训等方式,推动创新药械快速入院,让患者能够及时用上最新的治疗手段。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 “双通道” 管理模式,保障患者在定点零售药店也能便捷购买到医保谈判药品。这些政策举措形成合力,打通了创新药械从研发到使用的 “最后一公里”,确保患者能够尽早受益于医药创新成果,提升全民健康福祉。
二、审评审批质效:产业加速的助推器
(一)前置指导:精准导航申报之路
在医药创新的浪潮中,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前置指导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药企、械企照亮前行的方向。国家药监局积极作为,通过缩短临床急需创新药临床试验沟通交流等待时限,让创新药研发进程一路 “绿灯”。“药审云课堂” 和 “器审云课堂” 的开办,更是将审评专家的专业知识送到了企业 “家门口”,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交流,使企业对注册申报规则了然于心。
各地审评检查分中心以及医疗器械创新服务央地联动机制,也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深入企业一线,针对产品特性、临床试验设计、申报资料准备等关键环节给予精准指导。以湖南某医疗器械企业为例,其研发的新型高端影像设备,在申报注册初期,对复杂的技术审评标准和流程一头雾水。当地审评机构主动上门,依据产品技术指标、临床应用前景等要素,为企业量身定制申报方案,详细解读各项标准要求,帮助企业梳理实验数据、完善申报资料。如此一来,企业不仅少走了弯路,原本可能需要 1 - 2 年的申报周期,大幅缩短至 6 - 8 个月,产品得以快速推向市场,抢占发展先机。
(二)加快审批:紧急需求优先满足
生命至上,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的快速审批上市关乎万千患者的生死存亡。对于临床急需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境外已上市药品、联合疫苗、放射性药品、珍稀濒危药材替代品等申报品种,以及医用机器人、脑机接口设备、放射性治疗设备、医学影像设备、创新中医诊疗设备等高端医疗装备和高端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国家开辟优先审评审批绿色通道。
曾经,一款治疗罕见遗传性疾病的细胞治疗药物,在国外已展现出显著疗效,但国内患者却望眼欲穿。得益于优先审评审批政策,国家药监局审评团队加班加点,与企业紧密沟通,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原本需要 2 - 3 年的审评时间,仅用了 8 个月就完成审批,让国内患者得以同步受益于国际前沿疗法,为绝望中的家庭带来希望曙光。这一政策落地,真正实现了让救命药械以最快速度抵达患者身边。
(三)优化审评:简化流程提效增速
优化临床试验和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机制,是为医药产业发展注入的一剂 “强心针”。在部分地区开展的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审评审批时限由 60 个工作日锐减至 30 个工作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评审批也同步提速。这使得创新药械研发企业能够更快获取关键节点的审评结果,及时调整研发策略,避免资源浪费,大大加速了产品上市进程。
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同样成效斐然。以某药企为例,其一款畅销药品需进行生产场地变更补充申请,按照以往流程,加上核查检验环节,耗时漫长。而在试点地区,得益于优化后的程序,核查检验的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从 200 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 60 个工作日,企业快速完成场地变更,保障了药品市场供应的连续性,同时节约了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为企业后续创新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市场回响:药企与患者的双赢乐章
(一)药企:抓住机遇蓬勃发展
在政策的春风吹拂下,药企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从研发投入到市场营收,处处彰显着蓬勃生机。恒瑞医药作为行业领军者,多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攀升,2023 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 25% 左右。如此高强度的投入换来的是丰硕的创新成果,每年都有多款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多款新药获批上市。其自主研发的一款抗肿瘤创新药,上市后迅速打开市场,凭借出色的疗效,在短短一年内销售额就突破了 5 亿元,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再看复星医药,2024 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近 43 亿元,同比增长 13.67%。公司聚焦肿瘤、自身免疫等核心治疗领域,强化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药不断迈向国际市场。其 PD - 1 产品汉斯状 已在国内获批多项适应症,惠及逾 4 万名患者,国际合作也在稳步推进,为企业的国际化征程注入强大动力。众多药企在政策引导下,积极转型,加大创新,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我国医药产业的未来一片光明。
(二)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政策的利好,最终的落脚点是让患者受益。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让越来越多的创新药、救命药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以治疗罕见病嵴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为例,曾经,该药价格高昂,年治疗费用高达数百万元,让许多患者家庭望而却步。随着国家医保谈判的推进,药品价格大幅下降,纳入医保后,患者自付费用骤减至数万元,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之光。
在基层医疗领域,通过加强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水平等措施,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一些偏远地区的患者,以往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大城市就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今,随着基层医疗能力的提升,常见疾病在当地就能得到有效诊治,疑难病症也能通过医联体的绿色通道快速转诊,及时得到专家救治。政策红利正源源不断地惠及广大患者,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四、创新为魂:共铸医药强国梦
政策的落地生根,为医药产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从研发创新的源头活水,到审评审批的高速通道,再到市场终端的患者受益,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形成了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药企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政策指引下,勇攀创新高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疗效,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茁壮成长,更为守护人民健康筑牢了坚实根基。患者作为最终的受益者,真切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用药负担减轻,就医体验改善,健康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
展望未来,医药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以政策为指引,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生态。药企要以创新为驱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国际化竞争力,继续做好出海的大文章;医疗机构要积极推广应用创新成果,提高诊疗水平。各界在此艰难时刻更应该携手共进,砥砺奋进,方能推动我国早日从医药大国迈向医药强国。
最后,希望2025年医药真正能否极泰来,绝地反击!
$恒瑞医药(SH600276)$$药明康德(SH603259)$$智飞生物(SZ300122)$
#炒股日记#
#复盘记录#
#收盘点评#
#社区牛人计划#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