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好未来CTO田密: 十年内AI会让教育发生颠覆性改变
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企业的市场化推动。企业是研发投入、产品化的主体,教育AI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同样离不开教育企业。2019年科技部宣布依托好未来(学而思母公司)建设智慧教育开放创新平台,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最高水平。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好未来集团CTO(首席技术官)田密,探讨教育AI的研发难点、教育AI与其他AI的不同、AI变革教育的进程、AI与人类教师的关系等问题。
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和AI赋能教育的区别?
羊城晚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在中国其实已经做了约20年,现在变成AI赋能教育,两者之间有何区别?
田密:过去更多是信息化的过程,而现在信息化逐渐开始有一些智能化的端倪。信息化相当于把很多线下的工作搬到线上,比如授课、批作业等。这些都是信息化的过程。但现在的AI更多是替代一部分人工老师,甚至做到一些人类老师做不了的事情。所以总结来说,原来是信息化,现在可以叫智能化。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有了信息化之后才有更多的数据积累。有了数据才能训练AI,实现智能化。
智能化也分两个阶段,一个是传统的AI技术,一个是大语言模型的AI技术。大语言模型是在2022年年底产生,2023年开始在全球爆发。
研发难点在哪?智能进程如何分级?
羊城晚报:教育AI大模型的研发难点在哪里?
田密:AI的三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算力需要买卡,资金投入很高;算法方面需要优秀的工程师团队;数据方面需要丰富的教育行业数据训练AI。
羊城晚报:如果以自动驾驶L0~L5的六个区别智能程度的等级来类比,你认为AI赋能教育的目前处于什么等级?不同等级的教育有多智能?
田密:现在的教育AI普遍处于L2水平,可以帮助备课、批改试卷等,但还没达到完全替代老师的程度。终极目标是L4或L5,即99%的任务由AI完成,只剩1%的人类情感交流和技能传授。目前,大约需要10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人类会不会被取代。从过往科技发展来看,人类短期会高估技术,而长期会低估技术。短期内,我们可能觉得某些技术特别牛,应该什么事都能搞定,但实际上,现在肯定还做不到那么完善。但从长期来看,我们容易低估它,可能几年后,你会发现教育AI已经发展得非常强大。
教育AI区别于其他AI的特点是什么?
羊城晚报:教育AI大模型与通用型AI大模型以及其他行业的AI大模型相比,有何不同?
田密:很大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AI的反馈周期太长。比如自动驾驶技术,效果好不好立刻就知道。但教育AI作用于孩子的效果至少需要几个月才能看出来。
因为迭代和反馈周期太慢,导致教育AI的进化速度比别的领域要慢很多。这是教育AI和其他AI最大的不同。
羊城晚报:中国的教育AI应用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
田密:近几年,我陆续参加了一些国际会议,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字学习周”、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及刚刚结束的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大会,中国的教育AI水平已经得到了国际科技教育同行的高度认可,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的教育AI走在世界前列。首先,AI技术方面,中国和美国做得最好。其次,中国的教育市场足够大,拥有足够大和多元的应用场景,使得教育AI的发展非常领先。
AI与教师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羊城晚报:AI之于教育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AI可以取代和优化什么?哪些是它不能取代的?人与AI的关系又是什么?
田密:这个问题涉及很多伦理方面的讨论,每个人看法可能都不一样。
我个人认为,我们开发这么多AI教育技术,并不是为了替代老师,而是希望每个老师都有一个AI助手,可以把老师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比如备课和批改作业,这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可以由AI来完成,让老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怀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唤醒、激发和鼓舞孩子。
对于学生来说,配备AI学习助手意味着他们随时可以提问和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或特定地点。AI让他们随时想学就学,这是AI对教育的目标——让人们过得更好。
我相信未来也许很多固定的教学动作会交给AI,但一些根本价值观的传授,人文关怀等,还是需要真实的老师来完成。
羊城晚报:你认为AI赋能教育什么时候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
田密:颠覆性变化主要看定义。是指AI取代教师,还是所有孩子通过AI学习在分数上有更好的表现?我认为会像自动驾驶一样,是逐步替换并提高效率的过程。未来十年内,校外和家里的很多教育场景会由AI完成,校内则慢一些。
————————————
美国发布人工智能报告,对教育行业提出建议
京领新国际
2025-01-04 16:49 ·北京
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2月,白宫众议院人工智能特设小组发布了其人工智能报告,概述了美国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创新和采用方面的指导原则、建议和政策提案。教育和人工智能素养成为重点关注领域之一。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改善STEM教育和确保广泛的人工智能素养方面至关重要,尤其是在K-12阶段。
关于教育与就业市场,特设小组发现:
(1)人工智能在职场中越来越被雇主和雇员所使用;
(2)培养国内人工智能人才和持续的美国领导地位将需要显著提高基础STEM教育和培训;
(3)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地位将通过拥有更多技能的技术劳动力得到加强;
(4)人工智能在美国的应用需要人工智能素养;
(5)K-12 教育工作者需要资源来教授和推广人工智能素养。
为此,小组提出了如下建议:
(1)投资 K-12 STEM和人工智能教育,拓宽参与范围;
(2)加强美国人工智能技能,提供所需的AI资源;
(3)培养支持政府-大学-产业合作时的区域专业知识;
(4)推广全美人工智能素养;
(5)赋能美国教育者,提供人工智能培训和资源;
(6)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课程开发。
*来源:教育学人AIED
————————————
颠覆传统!这所学校将完全由AI授课
中国科学报
2025-01-05 07:15中国科学报官方账号
关注
文 | 赵宇彤
当狂飙突进的AI撞上教育,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州特许学校委员会(Arizona State Board for Charter Schools)以4:3的票数批准成立一所完全在线的学校——无界学院(Unbound Academy),面向四年级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天提供两个小时完全由人工智能教授的标准科目课程。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教师完全退出该学院的工作。他们将从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者变为学生的指导员,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反馈。
无界学院的申请书中显示,这一想法受到埃隆•马斯克的启发,即“创造一种能为未来的研发提供灵感和资金的产品”。
Unbound Academy的申请书(官网截图)
1
一所没有教师的学校
“无界学院的理念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个性化和有吸引力的教育。”在申请中,无界学院提出了一种可以将教学实践压缩至两个小时的“人工智能驱动的自适应学习技术”,鼓励学生们尽情探索自己的兴趣,培养重要的生活技能。
在无界学院,学生们只需要在上午花两个小时学习数学、阅读、科学等学科知识;剩余时间将开展“生活技能研讨会”,涉及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金融素养、公共演讲、目标设定和创业等内容。
人类教师并非没有用武之地。在研讨会上,他们变成了主持、引导的指导员,不再承担教学任务,只需要激励学生,提供情感支持,让他们专注于学习。
据了解,上午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完全由人工智能主导。该校为学生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公司IXL和Khan Academy(可汗学院)的个性化学习软件。人工智能将根据每个孩子的情绪线索、对问题和任务的反应,以及他们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时间来创建量身定制的课程。
该校称,这些平台会不断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和风格,相较人类教师,更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定制课程。
其中,IXL Learning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美国教育科技公司,专注于为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在线学习资源。目前,IXL平台拥有超1600万学生,并提供超过9000种技能训练。
可汗学院则是由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要目的是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可汗学院提供的内容覆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的多个学科,包括数学、科学、阅读、计算机、历史、艺术史、经济学、金融学等。
一头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个性化的基础学科学习,一头是聚焦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无界学院尝试通过“利用AI完成基础学科学习+人类导师引导生活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双轨制教育,为学生开辟更加全面的成长路径。
据悉,无界学院将于2025年8月正式招生,招生名额为250人。
2
“2小时学习”不是个例
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全新学习模式,“2小时学习”模式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技术和个性化学习程序的辅助下,学生每天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核心任务的学习。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不少学校已经迈出了尝试的第一步。
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高端私立学校Alpha School(阿尔法学校)与无界学院同属一家机构。Alpha School的学生手册上称,尽管学生“每天只花2个小时在学习上,但学习的内容却是普通学校学生的两倍”。
通过结合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Alpha School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一对一学习,并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和25分钟的番茄工作法(注:一种时间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将工作时间分为短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番茄”——通常为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等时间管理技术,帮助学生保持专注,学生的“学术成绩在全美国K-12学校中名列前茅”。
不同的是,Alpha School是一所线下私立学校,而无界学院则可以视作其线上版。
为什么想要创建“2小时学习”模式?“2小时学习”和Alpha School的联合创始人麦肯齐•普赖斯(MacKenzie Price)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仅已经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会持续降低学生的幸福感。
作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毕业生,麦肯齐一直明白教育体制需要变革。当她的女儿们告诉她学校很无聊时,她意识到该做出改变了。因此,她创立了“2小时学习”模式。学生们每天只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学习2个小时,就能掌握核心知识,其余4小时的时间可以尽情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生活技能。
MacKenzie Price的介绍(2 Hour Learning官网截图)
此外,家长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实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包括每个学科的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预计完成时间和额外学习时间、标准化测试成绩和掌握程度测试成绩,以及学习效率数据等详细信息。
“虽然学生早上花2个小时在应用程序上,但其余时间都用来拓展自己的兴趣和培养生活技能。”麦肯齐认为,在线教育并不会减少学生的社会互动,学生们不再花6个小时盯着黑板,有了更多时间探索交流,因此相比普通学生得到了更多的社交。
现在,“2小时学习”模式已经拓展到迈阿密、布朗斯维尔等多个城市,改变了数百名学生的教育面貌。
3
硬币的两面
当呼啸而来的人工智能撞上教育,掀起的风浪中夹杂着不同的声音。
一头是技术与教育的紧密交织与融合。2024年10月,麦可思研究院开展了2024年中国高校师生生成式AI应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3000多名被访高校师生几乎都曾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过生成式AI,从未使用过生成式AI的高校师生比例仅为1%。
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也在重塑教育的新面貌。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工具——例如,韩国政府宣布,2025年新学期将推动普及人工智能数字教科书(AIDT),实时监测学生的综合水平实现“针对性授课”;还创新了教育模式——早在2018年,新西兰能源公司Vector和人工智能公司Soul Machine合作,推出了全球首位AI教师威尔(Will)。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学校尝试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教师。
硬币的另一面,却是持续蔓延的担心和质疑。
在美国新闻网站VICE的专栏记者路易斯•普拉达(Luis Prada)看来,无界学院或将成为“资本主义的终极教育实践”。
“这些没有真人授课、无法与现实建立切实联系的课程对学生有多大用处还有待观察。如果学生有问题怎么办?人工智能能否像一位优秀、富有创造力的老师一样思考,在课堂上为学生传达课程要点?”他在专栏中提出质疑,“你有没有感觉到,在过去的5到10年里,整个科技行业都发生了诡异的转变,开始积极尝试用一堆无法进行创造性思考,甚至无法独立思考的代码来取代社会中的一些重要支柱?在未经我们允许的情况下想用技术取代所有人。”
Luis Prada的VICE专栏文章截图
尽管人工智能可以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但随之而来的学术不端、隐私泄露、数字鸿沟、缺乏社交等问题,也持续渲染着恐慌情绪。
因此,对教师而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是机遇,更是挑战。
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学术院长、《下一代教育》(Education Next)杂志主编马丁•韦斯特(Martin West)看来,当生成式人工智能崭露头角时,哈佛大学的教师们需要做好三方面准备:首先,制定正确使用人工智能的政策,以缓解对学术不端的担忧;第二,重新设计作业,让学生以更具创造性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第三,调整课程学习的目标,针对如何进入一个不仅允许而且期望使用人工智能的世界,学生们应当做好充足准备。
“最后这项任务是最重要的,但也最为艰巨。”韦斯特表示。
$上证指数(SH000001)$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