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则央行公告,我估计很多人一开始都没看懂,很明显,经过一上午的发酵,资金到下午开始反应过来了,到底这则公告有什么影响?
公告原文是:
中国央行: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我觉得大家应该把这个公开市场操作的始末搞搞清楚再来讨论现在暂停的影响——
在今年8月份,央行宣布开始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
8月份,通过买入短期国债、卖出长期国债,净买入1000亿;
9月份,央行在公开市场净买入国债2000亿元;
10月份,央行进行了国债买卖操作,净买入债券面值2000亿元;
11月份,央行继续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净买入债券面值2000亿元;
12月份,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央行净买入债券面值3000亿元。
也就是说,从8月份到12月份,累计净买入债券面值1万亿元人民币。这一万亿国债的净买入对于国债市场的支撑是立竿见影的,今天公告暂停操作也是说基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说白了现在机构资金都拿去买国债了,导致了国债价格快速上涨、收益率不断下行;与此同时,资金却并没有流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去。
这就造成了怎样的一种局面呢?流动性不断注入、但是却都滞留在金融体系空转,金融机构拿去买国债享受低风险收益,而且还加剧了债券市场泡沫风险,一旦泡沫破裂,大规模抛售就会导致系统性危机。。。
所以在这个市场央行果断暂停国债买入操作,比较直观的是由于一段时间以来利率过快下行,一旦形成惯性继续下行,也是极不健康的;另一方面,应该说是看到了目前存在的这种“流动性陷阱”,资金的空转对于实体经济的拉动是极其微弱的。
但是整个经济的恢复现在亟需的是什么?是需求的调动、是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消费信心的回归,这很难,所以就更加需要政策的精准性,所以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就是怎么样去优化流动性投放方式。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去想想当时央行选择买入国债操作的初衷是什么呢?目标达成了吗?
我们回想去年8月份之前的客观事实,不难推测,当时主要是通过买入国债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目标一定是支持实体经济运行。
这样缓解了短期流动性压力,也可以去压低中长期利率,这是有利于增强投资和消费意愿的。
但是随着央行买入国债、叠加下半年来优质、安全资产稀缺,国债供不应求,资金大量涌入国债市场。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资金并没有有效地、夯实到实体经济的运转当中来;反而是滞留在金融系统里空转。
大家就好奇了:暂停买入,接下来会不会就是卖出了?——基本不存在这个可能性,为什么呢?
首先央行的表述是:“暂停”、“择机恢复”;
其次,现实情况不允许:经济客观情况也不允许短期内收拢流动性:
(1)、目前实体经济依然疲软,流动性收紧将加剧经济压力,降低政策灵活性;
(2)、卖出国债可能推高短期利率,影响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央行在经济增长未见显著改善前不会轻易采取这种操作。
可以确定的是,短期利率过快下行、且没有有效转化到实体经济上来,也就是说,“宽货币”没有形成有效的“宽信用”:一方面是有需求的小微企业银行不敢贷、一方面是大企业稳字当先不愿意贷。
所以现在的暂停也是一种态度,暂停操作反映了央行对当前市场失衡问题的关注,意在为流动性释放寻找更精准的路径。
未来再如何去转变流动性的释放路径,我们只能再看了,就像大家一直在说降准降息,可过去一个多月了也没见到落地,我想这也是一种信号,现在单纯的投放流动性的效用比较有限了,所以未来的创新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另外,对于国债市场,并不意味着市场趋势就此扭转,短债大概率要维持在震荡了;长债的影响不会太大,毕竟央行从8月份以来就是以买入短债卖出长债为主的。
#沪指失守3200点,A股调整何时结束?#$上证指数(SH000001)$$国债ETF(SH511010)$$创业板指(SZ399006)$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