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e公司
01月14日 10:35
光伏行业,一场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岁末年初,光伏市场并不平静,一方面行业仍未从“内卷”困局中走出来;另一方面,围绕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与BC(全背电极接触)谁是最优电池技术的争论频繁隔空上演。在一线厂商推动下,行业内的合纵连横早已登场,特别是近期BC阵营快速扩容,BC技术联盟已初具雏形。
不过,围绕不同技术路线效率成本差异、双面率、投资回报率等焦点问题,两大阵营间互有攻伐,在知识产权成为潜在竞争因素的环境下,市场格局走向更加难以预测。进入2025年,两大阵营的2.0产品均将陆续放量并投入市场,一场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结盟
在不久前的一场行业对话上,两家押注BC电池技术的光伏企业掌门人——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与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坐到了一起,两人在关于BC产业发展的多个问题上达成一致观点。业内将此视作BC产业有了合作,也有了生态圈,不再是少数企业的单打独斗。
首先是BC转换效率和降本路径。陈刚表示,理论上,只有BC技术可以达到晶硅电池29.56%的效率上限,因此BC是最好的技术。实践上,BC可以实现无银化,减少银耗量,也基本不会用到任何稀有元素,例如HJT(异质结)要用到的金属铟。
针对提效降本,钟宝申也给予回应。他提到,隆基HPBC2.0组件效率比TOPCon高5%,而新的BC中试线跑出来的组件效率要比TOPCon高10%。“贱金属应用是BC技术绕不开的也是降本的最主要方向,隆基绿能在铝和铜方向上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不过,钟宝申也坦承,无论隆基绿能还是爱旭股份,目前BC电池环节工序更多,成本比TOPCon高,但未来BC降本手段非常多。
陈刚也表示,在组件端,BC的材料成本已经和TOPCon基本一致,意味着单瓦BOM(物料清单成本)比TOPCon低,只是由于初期BC电池设备投资高,要帮助设备厂商分摊部分研发成本,导致BC电池综合成本还有劣势。
BC技术转换效率更高、成本更高,客观上有产品溢价要求,两家企业在这方面也有共识。在陈刚看来,ABC组件比TOPCon溢价最低也有8%~10%,分布式产品溢价会更高;隆基此前也透露,公司二代BC组件在中国市场的定价将高于竞品0.1元/W。
此外,陈刚与钟宝申对BC市场前景也做了预测并达成共识。“2024年SNEC展会期间,我曾打赌2029年BC市占率达到50%。”钟宝申表示,如果BC像TOPCon一样很快过剩,新的技术不能带来商业价值,对企业而言并非好事。“站在商业角度,我更希望BC占据半壁江山的时间更晚一点,但现实而言,肯定比我打赌的时间早,可能会在2027或2028年。”他说。
“我也希望慢一点,大家有序一点。”陈刚也提到,现在TOPCon产品不赚钱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如果产业同行发挥自律精神,让晶硅时代最后一个技术(指BC)有序发展,让客户、产业链获益,企业也能够把投资赚回来是最好的。
扩容
记者注意到,就在两家企业掌门人对话之际,围绕BC产业的合纵连横已经拉开帷幕。其中,爱旭股份与高景太阳能签署了战略合作,双方还将整合销售渠道与客户资源,推动BC组件多场景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合作并非偶然,两家企业不仅同处珠海,背后还都站着IDG资本,而且爱旭股份也参股高景太阳能。今年1月5日,爱旭股份又与创维光伏签署战略合作。
隆基绿能也在“招兵买马”,去年9月,金阳新能源曾公告,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金阳(泉州)已与鉅能及隆基签订合资协议。各方决定设立合资公司生产HBC太阳能电池,将隆基绿能的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四条PERC生产线升级为高效率HBC生产线。
“金阳长期研究HBC技术,但没有大规模生产能力,隆基绿能此前淘汰的一部分PERC电池厂有场地资源,通过合作的方式开放给金阳,也希望他们能够成功。”钟宝申说。
去年11月,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宜宾高新区与隆基绿能签署了年产16GW HPBC电池片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在HPBC电池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领域进行广泛协作,并于2025年建成首期6GW产能。
钟宝申介绍,在与英发的合作中,前期产品基本上由隆基绿能销售,后续也会允许合资公司对外销售,但这部分需要给隆基绿能技术授权费,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授权规则开展。“我们对这类合作持开放态度,现在市场上有大量TOPCon产能,这些产能也需要升级、发展、找出路,隆基愿意支持业内同仁共同推动技术发展。”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TOPCon阵营的厂商在对待BC技术上也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去年12月,协鑫集成发布了基于BC技术的GPC2.0高效组件;晶科能源表示,公司对BC相关研发的领先性有信心,正在评估未来产能投入规模。TCL中环研究院副院长张雪囡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出,未来3~5年,BC技术将完成从小众到主流的转变过程。
交锋
“现在BC单GW投资成本是2.5亿~3亿元,如果未来光伏市场年新增规模达到800~900GW,50%的主流份额意味着BC年出货至少有400GW,对应的产能规模要在500GW以上,这意味着需要的投资高达1250亿~1500亿元,新建产能的资金来自哪里?”
针对BC阵营提出3~5年成为市场主流的观点,近日,天合光能产品战略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行了反驳。
据张映斌分析,潜在资金有三类——有实力的公司自筹、资本市场融资及地方政府支持。在全行业亏损背景下,企业资金留存及筹措能力不言而喻,自筹难度不小;对这一轮TOPCon产能的支持已经消耗了很多地方政府资源,这部分投入也会适当收缩。
融资主要取决于BC产品的盈利能力是不是比TOPCon强、是否有更高投资回报。张映斌提供的数据显示,在TOPCon2.0时代,BC与TOPCon的成本差必须降到每瓦2~3分钱,再通过终端给予BC溢价从而覆盖成本实现毛利打平,但当前TOPCon盈利水平不佳,BC技术的投资回报也并不理想,“我们的测算显示,BC项目的投资可能5、6年都收不回来,这能给资本市场带来很大想象空间吗?”
在张映斌看来,BC未来要新增500GW产能困难很大,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如果BC组件功率与TOPCon拉开显著差距并实现单瓦成本持平,或许是一个机会;目前而言,投资动力是不足的,缺乏想象空间,BC要做半壁江山,这500GW必须明确谁来投、谁给钱”?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对话中,两家BC企业均提到了各自产能规划。据钟宝申介绍,2025年一季度,隆基绿能将有20GW的BC二代产能投入市场,到年底将建成50GW。“到2026年,我们希望隆基绿能的产能全部迁移到BC二代,甚至更新一代的BC产品上来。结合已有产能,到2026年底,公司BC产能会达到100GW左右。”
“爱旭股份有三个BC生产基地,其中,珠海基地10GW、义乌15GW、济南10GW,三个基地中远期规划能够满足100GW左右的客户需要。”不过,陈刚坦承,中远期规划要参考市场情况和经济效应等逐步实施,并不像隆基绿能一样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