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集团持股央企并购重组后26.84%股份的东软医疗2025年新年将跨越大发展
东软医疗是中国唯一由央企(通用技术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5.22%)的医学影像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重组后东软集团仍然持有东软医疗26.84%股份(稀释的很少,并购重组前持有29.9%)。
国资入主后,东软医疗一路快跑,半年时间内,东软医疗的装机量近3000台。
2025年,已经开局。
新世纪至今,在一个被压缩的全球化里,中国用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在医疗器械大设备这类“国之重器”的压缩化突围中,1998年由东软集团投资成立的东软医疗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
它有着“老大哥”的辉煌,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T机推向市场,后续也创造了中国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第一台DR等里程碑式创新成果,带领中国医疗装备行业,在外资企业的垄断中,成功“杀出一条血路”。
但它也有着“老大哥”的局限,近年来,在一众“新生代企业”如联影、赛诺威盛、明峰、波影、宽腾等的快速崛起,“老大哥”的发展速度终归显得慢了。四次冲击IPO未果,也让东软医疗的光环暗淡了不少。
好在,作为“耐心长跑型”企业,东软医疗已经迎来它的变局。
2024年7月初,通用技术集团所属资本公司联合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战略投资东软医疗,持股45%,成为东软医疗第一大股东。东软医疗投后估值为145亿元,成为业内唯一具有央企背景的“国家队”。
随后,东软医疗开启一路快跑。
-01-
半年,从47000余台到突破50000台东软医疗的设备装机量正在快速上涨。
当前,东软医疗的产品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核医学成像设备(PET/CT)、放射治疗产品(RT)、通用X线成像设备(GXR)、超声诊断设备(US)、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IVD)以及创新的影像数据服务MDaaS等九大品类。
2024年7月,东软医疗历史装机量“达47000余台”。而在2025年1月10日,东软医疗发布公告,宣布全球总装机量“突破50000台大关”。
这也就意味着,半年的时间内,东软医疗的装机量近3000台。
而在2024年的三季报中,迈瑞医疗的营收微增1%,联影医疗的收入同比下降了25%;外资企业中,飞利浦的销售额与2023年同期持平,GE医疗的报告收入微增1%。
东软医疗未有同期的数据公布,假设同期所有影像企业的业绩都不佳,那么东软医疗装机量突破50000台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02-
设备、软件、平台,构筑国产器械多元创新厘清时代的变与不变,保持极强的战略定力,这是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口中“耐心长跑型”企业的共性特征。
伴随着市场需求的高端化、细分化,“创新”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外企业的普遍共识。
东软医疗在近27年的历程中,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有着不变的根基:国产器械创新。正如当年成为“国产CT第一企”一样,勇于创新,是东软医疗奠定行业领军地位的关键。
在国资入主后的这半年里,东软医疗接连迎来多个喜讯,在设备、软件、平台三个维度上取得了多项突破。
设备方面,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180ps级全数字化NeuEra系列PET/CT、东软医疗旗下成员企业东软智睿自主研发的全新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NeuRT Bravo博睿精准放疗系统,以及东软医疗的首款移动式平板C形臂“凌风”先后获得NMPA批准上市。
软件方面,NeuBrainCARE Ⅱ软件获批,成为东软医疗在卒中领域获批的第二张三类证,同时也是国内首款拥有醒后卒中精确量化评估功能的软件。
平台方面,东软医疗携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共同发布呼吸影像AI与智慧呼吸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先进有效的呼吸系统疾病医疗解决方案普及到基层,助力提升基层医院慢阻肺早筛、早诊、早治能力;携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共同打造出真正的无心电门控冠脉采集平台DirectECG。
据悉,在影像后处理环节,东软医疗累计研发了60余种高级临床应用,覆盖神经、血管、肿瘤、创伤等全身重大疾病影像辅助处理,以及多模态影像融合的诊断场景。
设备、软件、平台,东软医疗以实际行动演绎了医疗器械创新的多元。
-03-
完善产业链,提升竞争力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
产业链上游一般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制造的行业,其中,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等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制造业的薄弱环节。
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着力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竞争力,才能确保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早在2019年,东软医疗就斥资收购了国际知名高端探头制造商Humanscan,以完善超声领域的产业链条。Humanscan成立于2000年,成功推出了业界首款可商业化量产的单晶心脏探头。2024年12月,Humanscan沈阳工厂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进一步强化了东软医疗在超声核心部件领域的优势地位。
除此之外,东软医疗正在提升产能。2024年7月,东软医疗旗下东软智睿智慧放疗产业基地举行开工仪式。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3.4万平方米,计划于2025年底全部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能超过200台医用直线加速器,年产值超过数十亿元。
-04-
扩大“朋友圈”,走向价值共创在商业价值以外,像东软医疗这样的医疗器械企业,还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头雁”价值,带动企一个个“雁阵”,让产业链与生态链更好的融合,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惠及更多患者。
东软医疗始终抱有一种拥抱开放、做大生态的思路,联合政产学研医各界,共创价值。
在政策方面,东软医疗与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县域基层医共体建设及打造高端医疗装备强市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产业界,东软医疗与通用技术宝石花医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同属通用技术集团大健康生态的业务协同效应,围绕国产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创新、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临床应用创新、国产高端设备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赋能医保信息化等领域展开全面的临床科研与产业合作;与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疗设备、技术培训、学科共建、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联合共建脑科学创新研究中心,共同推动神经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医学界,东软医疗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高端装备展示和临床合作中心”,联合开展高级临床软件、创新临床方案、新型核素治疗方案等的研发创新和探索性研究;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医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医疗装备与诊疗技术创新;与华西医院共同承办的“华西放射·一带一路影像专病培训班”,汇集国内外顶尖医疗专家,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放射学培训内容;举行脑健康及脑卒中防治论坛暨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北京世纪坛医院-东软医疗战略合作签约揭牌仪式,双方将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在脑卒中防治领域探索新路径。
在学术界,东软医疗与厦门大学签约,共建磁共振联合研发中心;与哈萨克斯坦放射学会等发起的“一带一路”(中亚)医学影像生态圈合作,围绕医学影像能力共建、技术人才培养、影像装备合作等领域,展开深度的产学研医合作。
可以看到的是,东软医疗在拓展朋友圈的频率在加快,合作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05-
尾声“耐心长跑型”企业的特点是:有着极强的战略定力,从一开始对企业自身的定位就非常明确;专注基石业务,与时俱进,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强调以利他价值,与产业链、生态链伙伴的共生共赢。
中国并不缺少此类企业,如互联网平台企业腾讯、阿里;如通信领域企业华为。而东软医疗,则是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耐心长跑型”企业。
2024年9月,在东软集团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东软医疗IPO进程再次被提及。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提到,公司与通用技术集团将共同支持东软医疗未来IPO,为东软医疗构建适合其自主发展的股权结构。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只有东软集团才是东软集团的
2025-01-12 06:51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新年伊始,东软医疗再次交出一份惊艳的“成绩单”——全球总装机量突破5万台大关!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行业,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成就。
业内唯一的“国家队”
去年7月,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战略投资东软医疗,让东软医疗成为业内唯一具有央企背景的“国家队”。作为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