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绿叶制药(HK|02186)$   

集采越降价,创新药活得越好

原创 肖皙悦 清谈书斋
 2024年12月21日 16:22广东 19人


最近,新一轮医药和高值耗材集采价格公布,药品降价幅度创出几年新高,平均降幅达到70%,最高降幅93.52%。


阿司匹林肠溶片降到4分钱一粒,引起骂声一片。


大批人跑出来骂集采,说价格太低不利于医药行业发展,不利于药品创新。


如果说不利于仿制药企,还说得过去,但如果说不利于药品创新,就完全搞错了方向,基础知识不过关。


集采针对的是仿制药,创新药不参与集采。


集采本质上是一种竞标,这么大的降幅,主要是因为同一款仿制药生产企业太多,竞争激烈,只能降价抢市场。


而创新药都在专利保护期,不允许仿制,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怎么会打价格战?


医保基金的总盘子是固定的,仿制药和创新药就像跷跷板的两头,一头少了,另一头就多了。


仿制药大幅降价,医保支付的金额减少,可以留出更多空间,用于创新药的支付。


国家的目的就在于,压制仿制药在医保中的占比,用更多资源支持创新药。


所以,集采是有利于创新药发展的。



创新药也要参与医保谈判,一般叫“国谈”,由医保局的专家跟药企“灵魂砍价”,打心理战。


国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50万不谈,30万不进。


意思是年治疗费50万以上的创新药,不参与谈判;30万以上的,不能进医保。


医保支付能力有限,虽然有的创新药疗效很好,能救命,但治疗费用太高,医保承担不起。


这是国情,不可能要求医保基金不设限的纳入创新药,只能寄希望于以后经济进一步发展,50万、30万的标准可以往上提。


而一旦进医保,销售量可能成倍增长,药企也会考虑销量和价格的平衡,同意降价。


创新药的年治疗费都是几万到几百万不等,即使降价百分之几十,毛利率依然很高,不会影响药企的发展。


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创新药企一定考虑了量与价的平衡,测算过进医保和不进医保的的利润对比,降价是比较理性的。


不需要担心“国谈”会带来恶性竞争,和不合理的低价。



真正影响创新药发展的,还是支付能力不足。


据统计,同样的药品,美国的价格平均是中国的11倍,是欧洲的3倍。


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医疗支付能力比美国低很多,另一方面也说明医保局的专家给力,医保基金和消费者没有当冤大头,享受着比美国人低得多的医疗价格。


如果说我们“看病贵”,那么美国人是真的“看病要命”。


除了贵得要命,美国还没有国家医保,只能买商业医保,不仅保费很高,还动不动拒保。


这不,最大的医疗保险集团老板被枪杀,枪手反而被老百姓视为“美国英雄”。


但从药企的角度来看,国内的支付能力较弱,市场空间不是很大,要想收回研发成本,就得靠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


用十几倍的价格卖给美国人,多爽。


然而,依赖美国市场就会面临地缘政治风险,所以,大部分药企都通过BD或者Newco交易,将海外权益卖给了西方企业,只是跟潜在价值相比,很多都算贱卖。


将海外市场让给西方企业,可以避免地缘风险,但没法利益最大化,显然不是最优解。


最好的格局还是扩大内需,让个人和医保基金,都承担得起更多的医疗费用。


而提高支付能力,除了发展经济,做大蛋糕,也可以在分蛋糕上下功夫。


2023年,创新药占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为3.2%,仿制药的比例是创新药的几十倍,从仿制药的牙缝里挤出一点渣渣来,就够创新药吃好了。


这就是集采对创新药的意义。



站在消费者和国家的角度来说,无论集采还是国谈,无论仿制药还是创新药,药品降价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骂集采呢?


除了少部分不专业的博主,混淆了仿制药集采和创新药国谈的不同,更多的可能是利益受损的那些人。


哪些人利益受损呢?


首先是仿制药企。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批药企,都是仿制药出身,做创新药的能力不足。仿制药靠的是营销,靠跟医院、医生的关系,唯独不靠技术。虽然销售额很大,也很有钱,但创新药还真不是光有钱就能研发出来的,所以来自创新药的收入很少。仿制药的饭少了,创新药的肉又吃不上,难免说怪话。


其次是药贩子。仿制药独大的市场格局,培养出了药贩子这个畸形的群体。因为大家的药都差不多,医生开什么药、医院从哪个公司采购,话语权非常大,于是就形成了灰色地带。但灰色就有法律风险,药企为了隔离风险,会培养中间商,或者名义上的业务员,实际上的个体户,来跟医院接触。看药企的财报,可以发现营销费用往往占销售额的30%以上,高的达到50%以上,远高于其他行业。集采后,药价之所以能降这么多,一个因素是价格和销量都定好了,药企跳过中间商直接跟医保局对接,就不需要这么多营销费用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不骂才怪。


还有一部分,是买了仿制药企股票的人。每次集采,仿制药价格就会腰斩、脚踝斩,长此以往,仿制药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药企利润下降,股票长期短期都表现不好,投资者心情也好不了。


屁股决定脑袋虽然不对,但可以理解。


利益受损,骂几句也是可以的;我们都是受益者,听听就好了,别当真,但如果也跟风一起骂,那就上了当。

恭喜解锁12个月手机L2专属领取资格,立即领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