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模型
看到一篇“豆瓜的投资笔记”的文章,受益匪浅,这里将他的部分原文/图片引入。
我炒A股的心得,就是要乐观,要能熬,越难越要熬,相反,市场情绪越高潮的时候越要卖。
你们还记得我之前做的那个情绪模型吧,当时我设定的条件是市场成交额6000亿以下(情绪低落)买入创业板ETF,10000亿以上(情绪高涨)卖出,这个策略2019-2024年收益是219%,年化22%。

但很明显可以看出最近两年失效了,因为市场股票数量增多,成交额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我做了一个小调整,就是10000亿以下买入,15000亿以上卖出。结果2024年全年收益可以达到53%。

做这个模型就是为了验证一个逻辑:情绪低迷时一定要熬,情绪高潮时一定要卖。
二、我的模型
对于一部分投资者,满仓操作时,压力会陡然增加,操作上容易变形。因此,我的操作思路是不满仓,轻仓,主要是针对资金量稍微大一点的投资者。
最多用三分之一的资金进行股票操作,一般只参与绩优股。持股数量和行业要多,每只股票开始时都是少量买入,如果大幅下跌后就开始补仓;观察自己持有的股票,发现某只股票有上涨机会时,开始批量建仓。当股价到达自己的预期价位后,开始批量减仓。
投资尽可能分散,沪市主板、沪市科创、深市主板、深市创业、北交所、大盘股、中盘股、小盘股、微盘股、REITS、可转债、新股申购、国债逆回购、银行理财等。肉不怕少,有且稳定就参与。新市场尽可能多的参与,因为新市场收益率一般都偏大。
从2018年开始,到2024年,亏损年份有2018、2022,剩余的6年是盈利年份。胜率为71.4%。全部资金7年的年化收益率11%,参与股票操作的资金年化收益率17%。失败之处:2018和2022年都是股票操作投资最高的年份,却出现了亏损。
三、吸收
情绪模型提供的指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强,比我的模型更简练。因此,我将我的模型中加入情绪模型,来量化自己买入和卖出的时间及仓位控制。如果能帮助自己将亏损年份的股票操作资金降低到中等偏下的资金量,收益率有所提升就满足了。
为什么不照搬情绪模型呢?我的抗压能力不够强大,全仓操作股票,担心自己会崩溃。
豆瓜的股票卖出方法:
1. 妖股、急涨股:以10日线或者20日为准,跌破10日线或者20日线就卖。
2. 缓缓上涨的票:以60日均线为准,跌破60日均线就卖。
3. 动态止损:当天收盘价相比于4天内最高收盘价跌了10%就卖。
4. 涨停股:第二天下午2:55分看看是否还是涨停,继续涨停继续持有,一旦没涨停了,就卖掉。
只要触发其中一个条件,就卖出。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