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097.SH)作为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头羊,自2006年成立以来,凭借其在自动化设备领域的深厚积累,迅速崛起为行业翘楚。然而,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博众精工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3C业务:高度依赖苹果订单,创新周期波动成隐忧
博众精工的3C业务是其核心收入来源,2023年该业务贡献了41.50亿元的营收,占总收入的85.74%。公司自2010年起成为苹果的重要供应商,为其提供整机组装与测试设备,并逐渐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涉足模组和零部件的组装与检测环节。尽管公司在3C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对苹果的高度依赖也带来了潜在风险。
苹果的硬件创新力度直接决定了博众精工的受益程度。2024年,随着AI技术的普及,苹果有望迎来新一轮创新周期,尤其是在iPhone 17系列中,预计将有更多的硬件和软件创新。这将带动整个果链的设备需求增加,博众精工作为核心供应商之一,无疑将从中受益。然而,苹果的减人计划也为博众精工带来了新的挑战。公司自2016年起开始研究柔性模块化生产线,2023年交付了40余条生产线,预计未来可以覆盖更多工艺环节,但这需要持续的技术投入和成本控制。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将迎来新一轮换机周期。2024年WWDC上,苹果宣布正式与OpenAI合作,将ChatGPT集成到系统生态中,由最新的GPT-4驱动,Siri变得更加智能,内置图片AI消除功能,支持系统录音APP、通话录音撰写文字并概括等。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带来了更多的设备需求。
博众精工作为3C自动化设备的龙头,将在这一轮AI终端浪潮中占据有利位置。公司已经推出了多款适用于智能手机、TWS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等终端产品的自动化设备,涵盖了从后段组装到前段零部件的全方位生产环节。然而,AI终端的市场需求是否能够如预期般爆发,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苹果的新产品未能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或者创新力度不及预期,博众精工的业绩将受到直接影响。
新能源业务:短期承压,长期前景不明朗
博众精工的新能源业务虽然在短期内面临一定压力,但公司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2018年,公司进入充换电站领域,并为蔚来汽车提供全自动充换电站,成为了该领域的先行者。根据Wind数据,2024年11月国内换电站保有量为4193座,未来增量巨大。宁德时代计划在2025年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并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建站点1万个,最终目标是3万个换电站。博众精工凭借其在充换电站领域的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一市场的快速增长。
然而,新能源业务的盈利能力修复仍然是公司面临的挑战。尽管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增速较为亮眼,但毛利率水平仍然较低。公司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博众精工还需要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技术和零配件的自动化生产线,以确保在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充换电站,博众精工还积极布局锂电设备和储能市场。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44.3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0.8%和37.9%,市场渗透率达到31.6%。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锂电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博众精工已经在锂电设备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推出了多款专机设备,并与多家知名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未来,随着储能市场的逐步成熟,博众精工有望在这一领域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然而,锂电设备和储能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国内外众多厂商纷纷涌入,导致价格战频发。博众精工能否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半导体业务: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但技术壁垒高企
博众精工的半导体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公司对该领域的前景持乐观态度。根据Lightcounting的预测,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在2022-2027年间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2027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目前,中国大陆封测设备的国产化率仅为10%,其中贴片机、划片机等环节的国产化率仅3%,半导体封测设备的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博众精工已经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推出了多款检测设备和固晶设备,并与多家知名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聚焦于开发满足先进封装工艺要求的固晶(包含共晶)和AOI检测设备,重点关注先进封装、光电子、AI算力等领域。然而,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壁垒极高,客户导入难度较大。博众精工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大客户订单,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尽管半导体业务目前的收入贡献相对较小,但公司认为这一领域具备较高的成长性。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博众精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还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
然而,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创新速度极快,博众精工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技术趋势,保持技术领先。与此同时,公司在市场开拓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实力不容小觑。博众精工能否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核心零部件:自供与外销并重,但外销市场拓展艰难
2015年,博众精工成立了灵猴子公司,专注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机器视觉系统、直驱系统、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四大产品矩阵,并逐步将应用领域扩展至3C、新能源、半导体、光伏、日化、医疗和食品等多个行业。2024年上半年,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14.95%,其中外销收入为0.37亿元。灵猴子公司也实现了扭亏为盈,上半年净利润达到0.18亿元。
博众精工的核心零部件业务不仅满足了自身设备的需求,还实现了部分外销。随着公司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预计未来核心零部件的自供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力。然而,外销市场的拓展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对手众多,价格竞争激烈。博众精工能否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新兴业务的强劲增长潜力与政策依赖
在低空经济领域,博众精工正积极推进无人机自动机场及相关调度平台项目的发展。目前,这些项目已在苏州地区得到推广,并与某电信子公司的合作项目进入第一期阶段。未来,随着低空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博众精工有望在这一领域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中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物流运输、载人运输等。根据《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苏州市将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500家,产业规模达600亿元。博众精工凭借其在无人机自动机场和调度平台方面的技术优势,有望在这一政策红利下实现快速发展。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政策支持,一旦政策变化或支持力度减弱,博众精工的业务将受到影响。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博众精工与多家人形机械公司合作,提供组装代工服务,年订单量达到数百至数千台。公司还在研发用于换电场景的机器人,并已获得市场订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人形机器人需求将持续增加,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然而,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研发难度极大,尤其是运动控制、感知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尚未完全突破。博众精工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储备相对有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尚未大规模爆发,商业化进程可能比预期缓慢,给博众精工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
营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回升
2019-2023年,博众精工的营业收入从21.11亿元增长至48.40亿元,复合增速约为23.05%。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8.34亿元,同比增长12.47%,其中新能源业务的表现尤为抢眼。盈利能力方面,2022-2023年,公司的归母净利率持续回升至8.06%,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的持续改善。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中设定了2024-2025年的业绩考核目标,要求净利润率分别不低于8.5%和9.0%。随着公司各项业务的稳步推进,尤其是3C业务的创新驱动和新能源业务的盈利能力修复,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博众精工作为国内领先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凭借其在3C、新能源、半导体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布局,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公司在享受行业红利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
注: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撰写,旨在客观分析博众精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