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驱动,电力能源再开新局
电力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在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发展的背景下,电力系统作为核心内容之一,也加速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2024年12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对于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策的强力支持下,能源企业如何找准方向,发挥优势,把握机遇?电力行业又将迸发出哪些新业态?为此,我们专访了朗新集团虚拟电厂业务专家刘建国,从中窥见了电力行业低碳化与智能化的深刻转型。
政策加码,电力狂奔
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以来,全国各地能源产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随之匹配的新政策也从规范与创新层面给予重大支持。对此,刘建国表示,政策的支持推动了市场主体探索电力现货市场出清节点开始延伸到向更低电压等级,为新型经营主体响应市场需求提供更加准确的价格信号,也对于光伏等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提供了便利,这些都给了企业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不断增长的分布式光伏装机数量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也给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带来了新的业务场景。刘建国坦言,相比传统的计划性集中监控场景,当下能源主体对资源的管控难度变大。
为此,不少企业开始探索向市场耦合的经营模式转变。至于如何能做好提质增效,刘建国建议道,企业在建设初期,就需要充分考虑对多类型的分散式资源的数据汇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调节指令下发能力。同时,集控中心在投运后也要实时评估各个分布式电站的发电能力、健康水平。而对于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就需要通过智慧化的手段来对场站内部进行管理。这一过程还需要多方协同,以建立统一信息交互标准,以便为数据对接与调度指令的有效衔接和互联互通打好基础。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