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权益礼包,开户即送

文/每日财报 沐言

2024年A股银行板块涨幅居于前列,全年大涨逾40%,摘得涨幅榜冠军。银行板块逆势上涨,一个核心支撑因素就是越来越多的上市银行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回馈投资者。

作为A股市场的分红大户,上市银行的“红包雨”也在近期密集来袭。就在23日和24日两天,中国银行、渝农商行、齐鲁银行、兰州银行以及交通银行均派发了2024年度中期分红。

我们注意到,去年4月,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等政策,鼓励上市公司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提出了“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等新方式。在新“国九条”强化现金分红的指引下,相比往年,各大上市银行选择分红的次数和力度,以及分红水平明显得到提高。

那哪些银行分红更为丰厚大方呢?哪些银行分红增长率呈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从总量看:

2024年国有大行依旧稳定,7家城农商行超20亿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1月24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24家银行推出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年度累计已发放分红总额(已宣告,含回购)合计约为2582.82亿元。这也是春节前,上市银行给的最后一波“红包雨”。

从年度累计分红金额来看,国有大行分红金额更高。已于2024年实施了现金分红的24家上市银行中,有6家银行分红金额在百亿元以上,且他们都是国有六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分红金额分别是511.09亿元、492.52亿元、407.38亿元,均超过四百亿元大关。

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现金分红总额紧随其后,分别为355.62亿元、146.46亿元、135.16亿元。

另外,不少股份行的现金分红也较为慷慨,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这三家股份行的2024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是仅次于以上六家国有大行的,依次分别为98.73亿元、61.45亿元、56.92亿元。


来源:同花顺IFIND,截止2025年1月24日

而相较于国有行、股份行较大金额的现金分红,城农商行则分化较为显著。一方面,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沪农商行、杭州银行和渝农商行的分红总额均超过了20亿元。

其中,江苏银行最高,2024年度累计分红总额为56.19亿元;其次分别是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累计分红总额分别为39.78亿元和37.1亿元;紧随其后的则是北京银行、沪农商行、杭州银行和渝农商行,累计分红总额分别为25.37亿元、23.05亿元、22.2亿元及22.08亿元。

从数值来看,这些城农商行的分红情况都很优秀,都是将投资者回报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从成长性看:

杭州银行每股分红金额居首位,年度分红总额年化复合增长近20%

对于投资者来说,红利概念股的选择标准除了看分红总量,还要看起分红成长性,这代表了发展潜力。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上述24家中期分红的银行中,已于去年11月进行分红的杭州银行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70元,分红总额达22.20亿元,每股分红金额位居首位,充分展现了该行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

仅次于杭州银行的是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分别是3.46元、3.06元以及2.8元。前4名均是城商行。我们看到,这些强区域、高分红的城商行往往股价涨幅排名前列。2024年涨跌幅TOP10的个股中有8家进行中期分红,涨跌幅TOP20的个股中有17家进行中期分红,可见在在资金层追逐红利资产和政策层健全分红机制的整体背景下,中期分红对银行个股行情亦具有强化作用。


来源:同花顺IFIND,截止2024年12月31日

如果我们再将时间周期拉长,以2024年中期分红每股分红居首位的杭州银行为例,其每一年度的现金分红都非常稳健且一步步在提升。根据WIND统计,2018年到2023年年度分红总额分别为12.83亿元、20.76亿元、20.76亿元、23.72亿元以及30.84亿元,5年年化复合增长率19.18%,排名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市以来,杭州银行依托稳健的经营策略及持续的业绩提升,已实现了超越股权融资的分红回报。上市8年来,杭州银行向普通股股东累计派发现金红利达170.71亿元,杭州银行回馈投资者的普通股分红已超过170亿元,远超于其IPO、定向增发及可转债部分转股合计股权融资总额123亿元。

在近些年来资本市场震荡波动走势环境下,杭州银行逐步增加分红,这是难能可贵的,不仅显示出该行从分红到股价双重回馈耐心资本和价值投资者,而且更是该行对资本市场惠及居民财产性收入、让投资者同享优秀上市公司发展要义的最佳践行。杭州银行因其现金分红更具成长性和可持续性,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定和可预测的回报,从而获得越来越多市场资金的青睐,可谓打造了一个正向循环闭环。

总的来看,2024年以来,低估值且分红丰厚的银行股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上涨行情,给投资者们带来了新的希冀,而像杭州银行这样具有分红和股利长期稳健成长性的上市银行,又与A股投资者们的稳健投资策略不谋而合,两者在投资市场发展融合中互惠互利,携手共进。

2025年,宏观政策定调更为积极,在无风险利率下行与政策加力有望改善经济预期的背景下,银行板块稳健红利属性与复苏交易逻辑兼具,估值仍有上行空间。

恭喜解锁12个月手机L2专属领取资格,立即领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