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医药精选股票A(OTCFUND|020458)$ $平安医药精选股票C(OTCFUND|020459)$
$平安核心优势混合A(OTCFUND|006720)$ $平安核心优势混合C(OTCFUND|006721)$
$平安医疗健康混合A(OTCFUND|003032)$ $平安医疗健康混合C(OTCFUND|020137)$
1 近期在市场整体强势的背景下,无论是A股还是H股的医药板块,都迎来了久违的喷发行情,首先请您结合近期政策和国际背景,分析医药股走强的宏观因素?(叠加考虑人口老龄化背景)
(1)政策与产业环境改善带来医药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2025年国内政策持续支持医药创新,国务院发布文件明确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药械审评审批效率提升,并计划推出“丙类医保目录”以覆盖高价创新药械,为创新药提供多元支付支持。同时,医疗设备更新政策加速落地,医疗设备行业招采恢复明显。
(2)海外降息预期降低融资成本,市场风险偏好提高:美联储降息预期下,全球医疗健康融资额触底回升,市场对于医药行业的投资信心有所回升。
(3)AI制药等主题带动医药行业投资情绪:近年来,国内外持续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AI技术在制药领域及卫生健康行业的落地与发展。国内多家企业的AI平台也逐步亮相。AI制药有望提高制药行业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AI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等,提升了医药企业的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整体发展。AI制药主题的兴起也提高了市场对于医药板块的投资热情。
(4)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刚需属性日益增强: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4%,人口老龄化加剧,医药消费需求增加,慢性疾病治疗、康复护理等需求不断增长,为医药行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2 从估值因素看,对标海外药企估值,中国药企估值目前处于极限低估。且美国等华尔街资金在降息背景下,会外流寻找新的资金,这些资金会流入医药股,您如何看估值差?
中国药企与海外药企的估值差主要源于发展阶段的不同。海外药企发展成熟,有大量专利药和稳定现金流,品牌和国际市场认可度高。中国药企在近年来研发投入增加,创新成果涌现,但是由于在研发方面需要持续投入,短期还存在利润较少,表观估值较高的问题。随着中国药企产品纳入医保,同时国际化进程加快,预计202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财务报表将出现显著改善。
降息背景下,医药板块目前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与海外药企相比,存在显著的估值差,存在估值修复的可能。这种低估状态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性价比,吸引了资金流入。在美国降息背景下,全球资金风险偏好上升,华尔街资金外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新兴市场高弹性资产受青睐。医药股作为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板块兼具“低估值+高成长”属性,叠加政策催化,成为外资配置洼地,海外资金流入会提升中国医药股估值,加速估值回归。
3 目前正式的年报还没有出炉,从此前披露的医药板块汇总业绩预报来看,您觉得医药板整体的情况怎样,哪些赛道露出了喜人的迹象,请用数据来论证? 在AI助力下,医药企业研发创新速度加快等,企业内在价值提升。(可结合企业研发投入、产品、市场等数据,结合公司案例谈)
从已披露的业绩预报来看,医药板块整体表现良好,部分赛道表现突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创新药行业。伴随着国内创新药研发能力提升,更多创新药获批上市并实现商业化,部分企业通过对外授权等方式获得收益。例如,艾力斯的伏美替尼在国内医保市场延续了近两年强势放量的势头,收入达到35亿,同时利润大增;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继续在海外高歌猛进,前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107%,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成功案例;百利天恒由于高额的对外授权里程碑付款,现金流大幅度改善。
AI助力研发:国内企业发布的AI医疗垂类大模型数量已超50个,AI技术在药物研发、医学影像等领域的应用落地加速。促进作用主要为:
(1)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AI可以加速靶点发现、分子设计,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
(2)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 AI工具能够有效降低医疗企业的研发和运营成本,降低研发成本。
(3)AI辅助诊断:AI能够通过分析医疗影像、电子病历等数据,辅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4)提升健康管理:AI可用于慢病管理、早癌筛查等,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5)优化医疗资源:AI技术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智能诊断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
4 近几年在板块整体业绩平平之时,医药股的投资逻辑似乎一度转到了主题上,比如去年的减肥药、合成生物,今年近期的AI医疗等等,如何正确把握这些概念股的投资机会?可以不点名结合一条赛道分析,其中有多大的机会从概念升华到主题上,克服哪些问题?
以当下最火的AI医疗为例,AI制药有望提高制药行业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改变创新药研发周期较长,盈利周期较长的问题,从药物发现到精准医疗,AI正在不断突破传统技术瓶颈,加速创新步伐,开启医药产业的新时代。同时,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如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AI技术在医药领域展现出较大发展潜力,将大大助力医药、医疗行业的发展。
但是,客观上说,短期来看,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多是主题交易,可能无法在1-2年内体现在企业业绩中。投资者在关注企业技术实力、数据资源、合作渠道、市场推广能力的同时,也要判断能否将概念转化为实际业绩。
5 接下来谈下细分赛道吧,创新药长期是板块中当仁不让的主力军,这两年的逻辑也逐渐从仿制药向自主研发过度,特别是出海成为这一领域的新引擎,从分析2025年创新药的前景看,如何来解读这一变化,是否会有新的因素主导2025的创新药行业?
2024年中国在全球创新药在金额和数量上继续较2023年创出新高,出海占比达到30%;2024年全年对外授权126起,总金额526亿美金,数量和金额较2023年都增长30%以上,中国创新药出海已经呈现出常态化之势。
除了出海之外,由于商保推进带来的支付端的改善和由于去年底大批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带来的创新药企国内医保市场的放量,将成为2025年创新药行业发展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我国一直都是国家医保为绝对支付主体,商保占比仅10%左右,在老龄化的背景下国家的医保支付存在长期压力。而其他主流国家商业保险占医疗支出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其中美国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群通过雇主或者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获得医疗服务。也正是因为美国的商业保险制度发达才使得美国的国家医保的支付压力相对较小,由较好的商业保险作为保障,所以创新药可以获得高额的定价。如果商保能有实质性落地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长期利好,将有助于解决市场普遍担心的医保支付不足,优质的创新药企业无法获得市场化定价的问题。
随着新版医保谈判目录在1月1日的执行,大部分A股、H股的创新药企业将在2025年步入产品放量期,在历经多年的艰苦研发之后,中国创新药企业有望迎来报表端收入爆发式增长。无需再纠结于晦涩难懂的临床数据,创新药行业的投资将不再局限于医药基金及少数专业投资者,市场公认的金标准——高速增长的营业收入将成为创新药行业2025年最简单明了的标签。对于全市场基金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来说,终于可以用最普世的语言来理解创新药行业的高速发展,这将极大地有利于2025年创新药行业的行情演绎。
6那么从下沉的公司来看,某家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的新锐大有挑战老牌创新药龙头之势,您如何看它们的创新药一哥之争,利弊各在哪,谁会代表未来的赛道先进发展方向?
新锐药企通常具有更高的研发投入占比和更灵活的创新机制,能够快速推出新产品;同时也没有老的仿制药的业务的拖累,一旦创新药品研发取得成功,纳入国内医保市场或者出海对公司报表的拉动将非常显著。例如,一些新锐药企在AI辅助研发和前沿技术应用方面表现突出。老牌药企则在财务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商业化方面更具优势。
未来,创新药赛道的先进发展方向将更注重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布局,能够平衡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能力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新锐代表创新变革力量,若能持续创新、成功商业化可引领未来;老牌龙头若能保持优势,加大创新投入也可稳固地位。二者竞争可促进创新,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7 接下来谈下近期同样很火的CXO吧,CXO 赛道目前存在的市场空间、和海外龙头对标比较(如发展历史、股价历史表现,以及中国医学博士红利、薪资优势等),怎样的龙头有望跑出来,跑出来的底层支持逻辑是什么?
CXO赛道目前市场空间广阔,全球CXO市场规模超150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约15%。海外龙头发展时间长,经验丰富,品牌知名度高,而中国CXO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上与海外差距缩小。中国研发人员密度全球领先,能够以较低成本提供高质量服务。随着全球药企研发投入增加,对CXO需求增长,中国CXO企业凭借成本和人才优势,市场份额有望扩大。完善服务体系、先进技术平台、丰富项目经验、稳定客户资源、强大人才团队是中国CXO行业龙头近年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底层逻辑。
未来关于AI制药技术的运用很有可能是未来CXO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方面。AI制药对于早期的分子线和临床前研究具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CXO企业的生产效率。在AI制药领域技术的积累和进步较多的CXO企业未来更有可能跑出来。
主要指标包括:
毛利率和净利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海外收入占比:客户结构;
资本开支:未来的产能情况;
投资原则:选择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客户资源丰富、管理团队优秀、业绩稳定增长、估值合理的企业。
9 除去两条大热赛道外,从估值、稀缺性等角度看港股和A股的医药股,从投资上,哪些机会还可以值得关注?
我觉得医药设备是值得关注的子行业。近年来,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迅速,国家一直鼓励医疗设备的国产替代,但是由于近年来财政吃紧,从2022年医疗设备贴息贷款开始设备行业的招采一直低于预期,相信伴随未来的月度数据出炉将使得市场对于设备行业关注度和投资热情回升。
10 最后谈下需要警惕的风险吧,毕竟如今医药股涨幅可观,投资上应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和确定合理的收益区间?
作为政策敏感型的行业,政策风险是医药行业需要首要关注的,当前国家鼓励创新的意志明确,因此政策风险更多的来自于传统医药子行业,比如集采降价超预期。 其次是警惕由于中美之间关系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对于出口型医药行业,如CXO行业的扰动。再有就是潜在的研发失败的风险。
医药行业历经了连续四年的下跌,在国家政策向好、行业基本面向好、估值极低的背景下,我们对于今年的收益区间还是比较乐观的。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做保证,相关分析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相关意见和观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