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AI行情的持续性,明显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包括我们。
咱们今天来聊聊,这波AI行情后续怎么看。
从短期来说,可能有点风险。
业绩压力:
国内云计算和互联网大厂增加资本开支,短期最有可能释放业绩的是大数据云计算相关板块。这意味着大多数概念股都不会在年报和一季报展现出匹配估值的高增长。且从前两年来看,2023、2024连续两年的年报季阶段(3~4月),AI板块的超额收益都出现回吐。
从中长期来看,这次AI行情可能是第三轮A股科技行情的起点。
历史上A股经历过两轮科技牛市,第一轮是2000年的互联网+PC行情,第二轮是2010年的手机+移动互联行情。这两轮行情有两个共同点:
01、行情两段论,第一阶段是海外映射期,第二阶段是国内产业发展期,第二阶段行情进入主升浪。
根据历史经验,第二阶段行情开启的标志是——核心指标渗透率进入5%-10%区间。比如2013年某社交媒体渗透率进入5%-10%区间,后续移动互联网指数进入主升浪;2020年新能车渗透率进入5%-10%区间,新能车走出趋势性行情。
这一轮AI代表性应用“豆包”的活跃用户数在2024年底达到5%渗透区间,今年DeepSeek-R1模型发布,标志着我国在AI领域实现关键性突破。如果上述历史经验准确,AI行情或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或可期待行情持续。
图:某社交媒体月活渗透率进入5%-10%区间后,移动互联指数超额收益不断攀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统计区间:2012.3-2017.8,仅为历史数据的客观统计,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后续走势的预判。
02、行情中后期,应用相关方向表现更亮眼:
2000年的互联网行情中,国内诞生了网易、阿里、京东等应用大厂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行情中,诞生了微信、支付宝等超级应用;
同理,这一轮AI行情,如果演绎到应用侧,那么智能汽车(AI+车)、消费电子(AI+手机眼镜)、机器人(AI+人)等方向,可能会有看点。
(此处仅做举例、不代表股票推荐)
所以,我们对AI行情的判断是:短期波动或有所加大、中长期行情延续或可期待。操作上:
有筹码且打算长期持有的客官:守住底仓很重要,部分可做高抛低吸;
没筹码但考虑布局的客官:可考虑逢跌定投,或慢慢调整持仓结构,增加相关仓位。
相关基金
AI算力:
芯片龙头ETF:516640;联接代码A/C:014776/014777
大数据ETF:515400;联接代码A/C:018134/018135
AI应用:
智能汽车ETF:515250;场外代码A/C:161033/013292
消费电子ETF:561100;场外代码A/C:015876/015877
AI全产业链:
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场外代码A/C:014673/014674
$富国中证芯片产业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777)$
$富国中证智能汽车(LOF)C(OTCFUND|013292)$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674)$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且可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而调整。基金有风险,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请注意指数基金投资的特有风险。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