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将美国基因测序巨头因美纳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3月4日,商务部《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关于对美国因美纳公司采取不可靠实体清单处理措施的公告》明确指出: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

商务部的举措旨在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同时向国内各机构传达出明确的信号:对于被列入清单的外国企业,其产品与服务将面临严格的贸易限制,应尽量避免与其开展合作。
令人费解的是,在因美纳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不久,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依然选择采购因美纳的生物分析系统和基因测序产品,这种无视政策导向的采购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
无视国家禁令,这家医院顶风采购
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官网上,一则编号为BNQ24A00510的生物分析系统等3台设备中标(成交)结果公告显示:今年 2 月 26 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通过重庆以赛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完成了两项引人注目的采购:其一购入一台因美纳的生物分析系统DRAGEN Server v4,成交价格高达121.8万元;同时,还采购了一台因美纳的高通量测序仪NextSeq550Dx,价格更是达到了189.7万元。

当全社会都在关注“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制裁措施时,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公然违背政策导向,通过代理商继续采购因美纳的产品,不仅仅是一次违规采购行为,更是对政策执行秩序的破坏,挑战了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影响了政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其采购决策背后是否存在其他利益考量的猜测。
因美纳劣迹斑斑,难逃制裁
因美纳作为全球基因测序领域的龙头企业,本应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国际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其一系列行径却背离了商业道德和国际准则,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最终导致其被商务部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在政策方面,因美纳不惜投入数百万美元游说美国国会,推动《生物安全法案》的出台。这一法案明显带有针对性,将打压矛头直指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企图通过政治手段遏制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这种不顾商业公平原则,以政治手段干预市场竞争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国际商业秩序,也严重影响了中美之间的科技合作氛围。

商业霸凌是因美纳的又一恶劣行径。据媒体报道,其多次违反市场交易原则,中断与中国企业的正常合作并采取歧视性措施,以“供应链安全”为借口,毫无正当理由地中断对中国企业的试剂供应和技术授权等等,使得中国多个科研项目陷入停滞状态,给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对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前几天,商务部就因美纳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进行了回应,“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上述实体采取相应措施。中方一贯审慎处理不可靠实体清单问题,仅依法针对极少数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外国实体,诚信守法的外国实体完全无需担心。”
这表明因美纳在国内“既不诚信也不守法”,对其的制裁措施“肯定会有”。而刚刚,商务部发布公告,禁止因美纳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靴子”正式落地。
与不可靠实体关联交易,后患无穷
当前,商务部已经明确禁止因美纳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那么,对于继续采购因美纳产品的机构或者企业而言,会面临哪些风险呢?
首先,违背商务部的禁令,企业将面临法律和监管层面的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等,影响其正常经营秩序和声誉。
其次,在因美纳受到制裁后,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也可能会走向终结,因此继续采购因美纳的相关产品,在后续的技术支持、产品维护、耗材供应等方面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问题。例如,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可能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和技术支持,耗材供应中断会导致相关检测或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影响机构的业务开展和科研项目的推进,使之前的采购投入可能付诸东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外,公众也会认为上述机构无视国家利益和政策导向,缺乏对国家安全和社会责任的担当。这种负面舆论将严重损害机构的声誉,影响机构在社会公众、科研同行以及合作机构中的形象和信誉,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中国市场,任何企业和机构都必须坚守合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远发展。任何“顶风作案”的侥幸心理,都无异于在悬崖边缘试探,最终只会自食恶果。当前,因美纳已经被禁止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机构及企业应重新评估与其合作的风险,及时中断业务合作,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稳定发展。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