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政府收购存量土地和存量房的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并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以下是具体情况的分析:
### 一、存量房收储进展
1. **政策框架与地方行动**
自2024年5月中央提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以来,全国已有超过60个城市表态支持,32个城市发布实施细则,14个城市开展具体项目,累计收购房源约15.6万套。例如,重庆、苏州、武汉等城市成为收储先锋,郑州通过城发集团累计收购81个项目、10.6万套房源,部分已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2. **金融支持与资金使用**
央行设立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为收购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9月,已使用额度162亿元,覆盖685套保障房项目。2024年底政策优化后,央行资金支持比例从60%提升至100%,进一步加速项目落地。此外,2025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中,地方政府可统筹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和土地储备,预计资金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增强。
3. **地方典型案例**
- **郑州**:截至2025年,已收购10.6万套房源,部分改造为人才公寓和保障房,成为全国收储标杆。
- **广州**:2024年11月启动全市范围的存量商品房征集,计划用于保障性住房,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 **辽宁、山东**:2025年计划通过收购新增数万套保障性住房,并优化供需匹配。
### 二、存量土地收储推进
1. **专项债重启与规模预测**
2024年11月自然资源部明确允许专项债用于收回闲置土地后,广东、湖南、浙江等多地启动土地收储。例如,广东省8个城市已收储44宗土地,总金额159.5亿元,用途包括住宅和商业用地。机构预测,2025年全国土地收储专项债规模或达1万亿元,可拉动1亿—2亿平方米土地收储。
2. **收储主体与价格机制**
当前收储以国企和城投企业为主,因其土地权属清晰。收储价格普遍参考市场评估价或企业拿地成本的较低值,部分地块存在“打折”现象(如珠海某地块收储价为原价的75%)。政策允许地方政府在价格、用途上灵活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3. **政策目标与挑战**
收储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并推动保交楼。但实际推进中面临价格分歧(如开发商期望回笼资金与政府“保本微利”的矛盾)、房源匹配门槛高(如面积限制)等问题,导致整体进展偏慢。
### 三、政策效果与未来展望
1. **阶段性成效**
部分城市通过收储有效去化了库存(如郑州、重庆),并增加了保障房供给。同时,专项债支持的土地收储帮助房企缓解债务压力,促进保交楼工作。
2. **后续政策重点**
- **扩大资金覆盖**:优化再贷款使用效率,推动更多项目纳入“白名单”融资支持。
- **市场化机制**:鼓励地方通过“以需定购”动态匹配房源需求,避免资源浪费。
- **平衡多方利益**:协调政府、房企和金融机构的价格分歧,探索规划调整等灵活措施。
### 结论
政府收购存量土地和存量房的政策已全面启动,并在多地取得实质性进展。尽管面临资金使用效率、价格机制等挑战,但通过专项债、再贷款等工具的支持,叠加地方灵活施策,2025年收储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成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举措。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