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林感恩
资料来源| 公开数据、公开资料
本文1780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近日,呼和浩特市出台的三孩补贴政策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与众多未引起广泛关注的补贴政策不同,此次呼和浩特的育儿补贴方案迅速成为舆论焦点,持续登上热搜。
这一政策不仅在民生领域引发热议,还在A股市场激起千层浪,婴童概念股及辅助生殖概念纷纷受到影响,引发了一轮市场炒作。

3月13日,呼和浩特市发布了《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育儿补贴项目实施细则及服务流程。
细则显示,生育一孩一次性补贴1 万元,二孩补贴5万元(每年发放1万元直至孩子5周岁),三孩及以上补贴10万元(每年发放1万元直至孩子10周岁)。

如此“真金白银”的补贴力度,在众多地方生育补贴政策中脱颖而出。
与其他地区相比,呼和浩特补贴每孩1万元/年,约合833元/月,较济南、哈尔滨等城市此前推出的每月600元或500元的二孩补贴有所提升。
并且,在补贴周期上,多数地方试点政策补贴至孩子3周岁,而呼和浩特二孩补贴5年,三孩补贴10年,周期明显延长,力度不可谓不大。
与国际水平相比,虽然我国当前生育补贴力度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呼和浩特这一举措在国内已属较为领先。
若按照呼和浩特补贴标准外推全国范围,预计到2030年生育补贴的财政支出规模2870亿元,占比GDP仅0.2%。
在政策出台后,A股市场迅速作出反应。
3月14日,婴童概念板块迎来爆发。
爱婴室(603214)、贝因美(002570)、骑士乳业(832786)、熊猫乳品(300898)、西部牧业(300106)、皇氏集团、金发拉比等多股涨停,戴维医疗(300314)、海伦钢琴(30032)、光明乳业(600597)等大幅跟涨。

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生殖概念也在此次炒作中被波及。
尽管育儿补贴政策本身主要针对生育后的家庭,但辅助生殖领域却意外成为资本市场炒作的对象。

辅助生殖的花费颇高,据相关数据统计,一次辅助生殖(如试管婴儿)的费用平均在3-5万元,若多次尝试,费用将更高。
而且,辅助生殖并非百分百成功,即使成功生育,育儿补贴的金额也难以覆盖辅助生殖的成本。
然而,市场却因生育政策的整体利好氛围,将辅助生殖概念与婴童概念一同炒作,多只辅助生殖相关股票在消息传出后的第二天出现涨停现象。
这一市场反应反映出投资者对生育政策带动下相关产业发展的强烈预期,即便这种关联并非直接紧密。
从政策的初衷来看,呼和浩特出台这一补贴政策,意在提振生育率,鼓励外来人口落户。
近年来,我国人口形势面临挑战,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走低,呼和浩特20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甚为负数。
在此背景下,补贴政策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大学社会学专家尚重生教授认为,该补贴措施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育儿负担,“现在养孩子的负担太重了”。
从实际效果看,补贴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相对一般的家庭,补贴资金可以用于孩子的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支出。
但补贴政策对于生育率的提升效果究竟如何,仍有待观察。
制约生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经济因素,还有社会观念、教育资源、女性职业发展等诸多因素。
在社会观念方面,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生活品质和自我实现,生育意愿普遍降低。
在教育资源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使得家长们为了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在学区房、课外辅导等方面投入巨大,这也成为许多家庭不敢生育的原因之一。
此外,女性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生育与职业晋升的矛盾,生育往往会对女性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这也使得部分女性对生育持谨慎态度。
因此,单纯依靠补贴政策,或许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从政策的合理性角度分析,呼和浩特的补贴政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首先,政策体现了政府对人口问题的重视,通过直接的经济补贴,向社会传递了鼓励生育的明确信号。
其次,补贴政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生育多孩的家庭给予更高额度的补贴,有助于缓解多孩家庭的经济压力,促进家庭生育意愿的提升。
呼和浩特的三孩补贴政策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市场反应。
虽然政策在短期内对A股相关概念产生了明显的刺激作用,但对于生育率的提升效果,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未来,政府或许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以应对人口形势的挑战,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所以,嘴里一直说,没钱不想生娃的你。
生三个娃就给你十万,你生不生?
$金发拉比(SZ002762)$ $孩子王(SZ301078)$ $皇氏集团(SZ002329)$ #呼和浩特三孩补贴10万!辅助生殖爆拉#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