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在各大利好因素影响下,自去年“9·24新政”以来,A股确实如大家所期,进入了上行市场。

Choice数据统计,自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3月10日的107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录得22.69%的涨幅,创业板指数更是创下了涨幅44.09%的好成绩。整个市场交投活跃,AI概念火热更是给市场“添了一把火”,投资者跑步入场,近几日每天成交量维持在1.5万亿元以上,市场一片景象。

几家欢喜几家愁,自“9·24新政”行情回暖以来,虽然主要股指都在反弹,但市场却出现了262只基金清盘的情况(A、C基金分别列示,下同)。

其中作为老牌基金公司之一的博时基金,并未赶上这波“权益升浪”,不仅旗下基金频频清盘,整体权益规模更是一跌再跌。

更令人奇怪的是,博时基金旗下部分遭清盘基金却业绩尚可,为何投资者却“用脚投票”赎回资金?

清盘规模在行业中“名列前茅”

自 2021 年起,博时基金的清盘基金数量一路攀升,在整个基金行业中名列前茅。从基金类型来看,清盘范围广泛,涵盖主动权益、股东收益、指数以及 FOF 等多个领域,不仅反映出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凸显出博时基金在产品管理和市场适应方面的问题。

对于一家头部基金公司而言,如此大规模的清盘现象实属罕见。

其中,博时基金旗下权益产品,是清盘“重灾区”。Choice数据显示,去年9月24日以来,博时基金旗下已有22只基金清盘。笔者梳理发现,除博时中证科创创业50ETF发起式联接基金外,其余20只基金均为“权益类产品”,其中甚至包括博时养老目标FOF。

2024.9.24~2025.3.10博时基金产品清盘情况,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再向前追溯,去年博时基金的基金清算数量在所有机构中同样位居前列。2024年内,博时基金旗下已有博时中证疫苗与生物技术ETF、博时新起点A、博时鑫荣稳健A等13只基金清算。

除了已经清盘的基金,博时基金目前还面临着潜在的清盘危机。截至 2024 年年末,其旗下共有 387 只基金,其中规模低于 5000 万元的多达 63 只,更有 7 只基金规模甚至低于 1000 万元,这些基金随时都有可能因规模问题而被迫清盘。

这些面临清盘风险的基金中,指数基金占比较大。在当前指数基金降费的大趋势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博时基金的压力可想而知,未来的清盘风险也随之增大。

多只产品已清盘且诸多基金面临规模危机,博时基金在管权益规模持续下跌。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博时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达42.25亿元,相较2021年高点79.98亿元的在管规模近乎腰斩。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此外,博时基金的混合型基金最新规模为673.97亿元,相较2021年末1473.33亿元的高点,同样相去甚远。

业绩尚可却屡遭抛售?

笔者梳理发现,博时基金旗下产品清盘的原因多为“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

而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往往是基金业绩不佳,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令人费解的是,博时基金清盘的部分基金业绩并非一塌糊涂,这就使得清盘现象显得尤为尴尬。

以今年1月清盘的博时荣升稳健添利为例,该基金成立于 2020 年 4 月 29 日,由李汉楠和陈鹏扬两位基金经理掌舵,成立之初募集规模接近 10 亿元,起点不可谓不高。

然而,在 2021 年下半年,基金规模突然从 9.24 亿份大幅缩水至 1.66 亿份,持有人户数也从 1.2 万户锐减至 0.34 万户,这期间基金业绩并未出现明显下滑,这种资金和持有人的大规模流失令人始料未及。到了 2023 年上半年,基金规模进一步下跌至 0.5 亿份,且主要是普通投资者抛售,这一数据的异常下滑在市场中显得格外刺眼。

博时荣升稳健添利业绩走势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2023 年,李汉楠和陈鹏扬相继卸任,他们的任职回报分别为 13.31% 和 12.61%,在同类产品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此后,罗霄和李重阳接管该基金,但成绩并未好转,反而持续滑坡,同类排名逐渐向倒数靠近。

博时研究优享和博时阿尔法回报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两只基金均由沙炜管理。沙炜在业内虽名气不算响亮,但部分在管基金却长期业绩尚可,例如他长期管理的博时丝路主题在 9 年又 215 天的任期内实现收益 70.40%,在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 22/99 。

博时研究优享和博时阿尔法回报的业绩也并不算差,例如博时研究优享,由于当时市场大环境不佳,在沙炜任期虽然亏损了8.85%,但是同类排名在31/2606。

博时研究优享业绩走势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然而,这样相对不错的业绩仍未能阻止投资者的抛售,到 2024 年年末,该基金总份额只剩下 0.45 亿份,低于清盘线。

为何上述业绩尚可的基金却频频遭到投资者赎回?

分析人士表示,首先源自投资者对博时基金整体信任度下降,博时基金近年来清盘基金数量较多,这种大规模的清盘现象让投资者对其整体管理能力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到对具体基金产品的信心,即使某些基金业绩尚可,投资者也会因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而选择赎回。

团队频繁变动或引发投资者担忧

“部分投资者或出于对博时基金团队稳定性担忧,才赎回上述业绩尚可的博时基金旗下产品。”上述分析人士补充。

事实上,博时基金团队近期的确变动频繁。

2025年,博时基金先后对卓若伟、陈伟、李重阳三位基金经理进行岗位调整。而就在去年年底,博时基金还解聘了沙炜等明星基金经理,但其继任者并没能扭转产品业绩亏损局势,收益率仍告负,而博时基金也面临着人才凋零的困局。

其中,卓若伟卸任博时恒盛一年持有期A等产品,管理期间该基金连续3年自然年度亏损,累计亏损13.74%,在偏债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倒数第8位,他管理的8只基金均排名同类后段,投资者大幅撤离,基金份额缩水95%,策略上高仓位配置权益资产及可转债未能抵御市场波动致固收+策略失效。

同样,李重阳卸任7只基金,其中6只业绩排名靠后,他当前在管的两只基金任期收益率同类排名倒数。陈伟卸任博时稳益9个月持有A等产品,他管理的基金业绩分化很大,博时稳益9个月持有A任期内回报较好,但其他产品排名倒数,管理规模大幅缩水。

而曾备受瞩目的明星经理沙炜也已于年前卸任,事实上已有多年业绩表现不佳,此前管理的基金产品近三年跌幅超20%,规模腰斩。除了其任职时间最长的博时丝路主题以及“迷你基”博时研究回报,沙炜管理的其余产品任职回报均为负。

但当沙炜卸任基金经理后,博博时阿尔法回报和博时远见回报目前由基金经理金耀独自管理,博时丝路主题则由基金经理王晗独自管理,就目前结果来看并没有扭转局势。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收盘,王晗掌舵博时丝路主题任期内累计亏损-3.63%。

公开资料显示,金耀2010年起先后在安邦资产、天弘基金、民生加银基金工作。加入博时基金前,任职期间的民生加银研究精选曾在3年时间取得涨幅209.46%的傲人成绩,但其管理的民生加银优选、民生加银聚优等3只基金产品任期亏损均超过20%。

而王晗是博时基金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2020年加入博时基金,只有不到2年的基金管理经验,资历尚浅。2023年2月1日,王晗接手博时战略新材料主题,其任期内仍未扭亏为盈。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