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林感恩
资料来源| 公开数据、公开资料
本文1800字,阅读时长约5分钟

近日,比亚迪正式推出“兆瓦闪充”技术。
因为市面上热点太多了,甚至很多人还沉浸在DS与机器人没走出来。
所以“兆瓦闪充”推出后,市场上并没有很大的反应。
什么是“兆瓦闪充”?
可以简单的理解:就是新能源汽车5分钟即可补充400公里续航。
油车加油的时间也这个时间。
这也意味着: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重塑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格局,并且过往关于充电的多个行业可能都面临淘汰。
一直以来,充电速度慢和续航焦虑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主要瓶颈。
尽管近年来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续航里程有所提升,但充电时间仍远远长于燃油车的加油时间。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将充电功率提升至前所未有的1000kW,一举将行业的充电标准从“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级别,基本实现了与燃油车加油时间相当的补能速度。
这样的充电速度,让用户在短暂的休息时间内就能完成车辆补能,大大提升了出行的便利性和效率。
从行业角度来看,兆瓦闪充技术的发布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电动车的补能效率与燃油车基本持平时,叠加其在智能化、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天平将迅速向电动车倾斜,从而加速燃油车市场的萎缩,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的进程。
兆瓦闪充技术对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也将带来深刻变革。
一方面,可能会挤压换电路线的生存空间。
换电模式虽然能够快速更换电池实现补能,但需要建设大量的换电站,前期投入成本高,且电池规格难以统一,推广难度较大。
而兆瓦闪充技术通过兼容现有充电桩改造,大幅降低了基建投入,同时提升了用户充电的便利性,使得换电模式的优势不再明显。
另一方面,该技术的普及将促使充电桩运营商加快超充桩的布局和升级,推动充电设施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未来,更高功率、更快速度的充电桩将成为市场主流。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比亚迪通过向行业共享兆瓦闪充技术,有望主导下一代充电标准的制定。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充电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同车企和充电设施提供商之间存在技术差异和兼容性问题。
尽管兆瓦闪充技术前景广阔,但要实现大规模普及,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难题。
兆瓦级充电对电网的瞬时负荷提出了极高要求。
在现有电网条件下,直接接入兆瓦级充电桩可能导致局部电网过载、电压波动等问题,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虽然比亚迪提出了光储充一体化方案,通过储能系统(如比亚迪自研的15.5GWh储能电池)在用电低谷期储存电能,在充电高峰期释放,以平衡电力需求,降低对电网的冲击,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方案,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电网改造工程,涉及电力部门、充电桩运营商和车企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合作,实施难度较大。
这也意味着,兆瓦闪充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兆瓦闪充站的建设和普及,对电力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这就需要特高压输电系统能够更高效、稳定地将电力从发电端输送到用电端。
特高压输电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等优势,能够满足兆瓦闪充技术对大规模电力传输的需求。
以国家电网的特高压工程为例,其“西电东送”项目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将西部地区丰富的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为兆瓦闪充站提供稳定的电力来源。
而兆瓦闪充站的广泛布局,也将进一步促进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完善和优化,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从经济角度来看,特高压输电可以降低输电成本,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对于大规模建设兆瓦闪充站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同时,兆瓦闪充技术的发展也将带动特高压输电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兆瓦闪充技术的发展会导致一些传统技术和行业被淘汰。
首当其冲的是低功率充电技术,随着兆瓦闪充的普及,功率在几百千瓦以下的传统快充技术将逐渐失去竞争力,被市场所淘汰。
依赖于传统充电技术的充电桩生产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技术升级,也将面临被市场边缘化的风险。
此外,如前所述,换电模式在兆瓦闪充技术的冲击下,发展空间可能受到严重挤压,相关的换电站建设、运营企业以及电池租赁企业也将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无疑是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为解决续航焦虑、推动行业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尽管在技术普及和行业整合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成本的降低以及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一技术有望重塑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格局,加速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开启一个全新的“油电同速”新能源汽车新时代。
所以,你认为兆瓦充电会直接把换电给淘汰掉吗?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