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智能成立于1995年,近三十年发展历程中,哪些关键节点对公司影响最大?
90年代国内智能建筑领域尚处空白,温湿度控制、综合布线等技术完全依赖进口。我们预见到智能化将是未来建筑的刚需,尤其欧美已开始普及智能楼宇系统,因此果断切入这一赛道,立志填补国内技术缺口。发展过程中,两大里程碑至关重要:一是2004年承接苏州世界遗产大会项目,我们引入全球首创的“人脸跟踪发言系统”,凭借这一标杆工程赢得国际认可;二是2007年进军智能交通领域,针对国内红绿灯管理粗放、轨道交通智能化需求激增的痛点,成立专项部门参与智慧交通建设,为公司从建筑智能化向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拓展奠定基础。
技术研发是中科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什么核心策略?
在技术研发方面,我们一直秉持着“领先半步”的策略。我们认为,在工程领域,领先半步既能保持公司行业领先地位又能够让客户真正用上你的研发成果。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在真实需求基础上进行技术研发,保持与业主和甲方的紧密沟通,确保我们的技术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面对AI技术革命,中科智能如何布局?
目前,公司已在招投标、工程实施、财务管理等环节引入AI工具。未来三年,我们的战略规划将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布局。一是协同中安科股份布局算力中心建设,为AI大模型训练与应用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二是推动系统国产化迁移,将原有微软、安卓平台替换为华为鸿蒙、昇腾体系,尤其在智能交通领域实现完成自主可控升级。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中科智能如何制定差异化策略以保持核心竞争力?
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与品牌沉淀。一方面,我们每年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智能化解决方案,例如在智慧医院领域首创“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形成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中科智能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我们通过参与政府招投标积累优质业绩,并连续斩获“姑苏杯”“扬子杯”及国家级工程奖项,显著提升了市场认可度。近两年,公司接连中标三个超亿元项目,尤其在医疗领域,三甲医院智能化项目的中标数量和规模均居行业前列,这为后续全国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邵逸夫医院、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等重大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这些项目的成功源于长期积累与精准策略。以邵逸夫医院项目为例,我们此前已在其他大型医疗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智能化经验,形成了标准化服务体系。同时,公司注重“以质取胜”,通过优质工程评选打造精品案例,例如腾龙大道项目,我们凭借十余年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沉淀和AAA级履约信用分,在无本地关系的情况下,以技术方案和合理报价脱颖而出。这印证了中科智能“硬实力驱动市场”的理念。
团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中科智能在人才管理上有哪些独特心得?
人才是中科智能最宝贵的资产。我们倡导“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学历背景,只要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就能获得成长空间。公司通过“导师制”“项目轮岗”等机制,帮助员工在智慧城市多领域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此外,我们格外重视企业文化,将团队视为大家庭,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与家庭福祉。这种凝聚力使得团队在高压项目中始终保持高效协作,这也是中科智能持续交付标杆项目的关键。
中科智能今年中标及签约120个项目,平均每三天斩获一单,这背后有哪些关键因素?
这份成绩源于公司推行的“全员营销”模式和科学的激励机制。我们鼓励技术与施工团队在服务客户时主动挖掘二次商机,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市场优势。从最初仅1万元的小单,到如今单个项目合同额超亿元,每一步都凝聚着全体员工的努力。许多项目的负责人并非专职营销人员,但通过中安科股份完善的奖励机制,每位员工的付出都能转化为切实的业绩回报。
高强度投标工作中,团队如何保持高效运转?
我们的投标团队由平均司龄超10年的资深员工组成,他们始终以“零差错”标准要求自己,技术方案也在竞标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为中标率提供了强力支撑。团队从最初的磨合期到如今的默契协作,始终秉承“1+1>2”的协同理念。面对紧急任务,成员会主动互助;遇到复杂问题,我们将其拆解为阶段性目标,逐步攻克。这种韧性和凝聚力,让团队在高压下依然能高效运转。
回顾过去一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自豪的是团队在行业寒冬中逆势创下合同额新高。这一年,项目稀缺、利润压缩、竞争白热化,但我们凭借韧性和拼搏精神交出了亮眼答卷。这份成绩不仅是对团队努力的认可,也让我们更加清醒: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唯有保持危机意识,才能在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公司发展的亲历者,如何评价中科智能在智能化领域的成长?
在查总和胡总的引领下,中科智能始终践行“领先半步”理念,保持区域智能化集成领域的领先地位。从传统楼宇智能化到音视频工程、交通领域拓展,再到自主研发软件平台,我们始终紧跟市场动态,不断成长蜕变,每一次的业务拓展与模式创新,都是中科智能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更是我们践行“领先半步”理念的生动实践。
瑞金医院太仓分院作为公司首个三甲医院项目,如何平衡医疗流程专业性与智能化便捷性?
我们通过定位技术、3D建模技术、物联网技术、视频流分析技术以及元宇宙等技术,优化了医疗行为管理、医患纠纷处理等场景。瑞金医院对信息化建设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的创新需求推动我们探索更多智能化场景应用。随着我们太仓瑞金医院项目即将顺利落地竣工,该项目成为对诸多系统探索的一次全面检验,其成果未来可推广至其他医院,助力更多医疗智能化升级。
智能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设计部门将如何把最新技术融入项目中?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项目正经历从物理建造向数字驱动的显著转变。直观来看,过去设计超高层建筑时,各专业依赖CAD图纸,而现在则通过BIM建模在虚拟空间中便捷地预演整个建造流程。更重要的是,技术不仅改变了建设过程,还使项目价值延伸至运维阶段,如物联网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和AI预测性维护,使设备故障率下降近40%,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的革命性提升。为有效融合这些技术,我们需要精准应用智能化技术,并在垂直深耕的同时,横向理解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跨领域知识,结合最新技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