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的市场,科技不再一枝独秀。以上周为例,食品饮料、商贸零售、纺织服装、农林牧渔以及轻工制造等大消费领域轮番上演亮眼表现。有鉴于此,关于“行情扩散”或“高低切”的讨论,也渐渐多了起来。
我们以此为关键词,在研报中发现了多个不同角度的解释。
日历效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解释。兴业证券的报告中提到,在统计了近十年各类风格相对全A的胜率后可以发现,3-4月本身就是一个从前期风格明确、向风格趋于均衡、再到进一步向绩优方向聚焦和缩圈的过渡期。具体表现为每年2月到3月上旬,都是风格最为鲜明的阶段之一,这期间的小市值、高弹性板块明显胜率较高,而大市值、低估值往往较难跑赢。从3月中旬到4月上旬,市场将从此前小市值、高弹性板块的一枝独秀,逐渐步入一个更加均衡、各类风格胜率基本相当、没有特别明确主线的阶段。直至进入4月下半月,随着财报披露,市场将迎来全年最基本面、最价值的阶段之一,行情也将向绩优股、业绩确定性强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和缩圈。
国泰君安的报告中也提到,A股存在明显的“财报效应”,即财报披露期(4月/7月/10月),业绩增速对股价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而3月下旬是重要过渡期,历史经验看,中小市值风格的胜率与超额收益均有所回落。

也有报告从增量资金变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一现象。国投证券的报告中提到,“高切低”所对应的顺周期领域的部分增量资金来源,一是以消费风格基金和红利风格资金出现了小幅加仓消费的迹象;二是红利风格资金的存在调仓行为,三是当前理财和固收+产品在股债重新配置过程中,相当一批低风险偏好资金基于性价比角度,布局低位顺周期中大盘成长。不过,报告还提到,并没有观察到科技成长资金明显向外切换的迹象。
还有报告建议关注市场定价方面的变化。信达证券的报告中提到,信贷2月同比偏弱,CPI、出口偏弱,消费节后季节性走弱。局部的看点主要来自二手房销售、挖掘机等行业数据。但从股市演绎的角度,股市对其中乐观的数据定价较多,对悲观数据定价较少。很可能是因为现在悲观的数据之前已经定价充分,稳增长政策和类似AI等新的产业,迟早会带来新一轮景气周期,股市可以提前定价,即“未来预期比高频数据重要”。
除此之外,也有人建议将这种变化放在全球视野下来考虑,A股的变化不止于高低切,而是全球新的投资议题。民生证券的报告中提到,通过科技投资形成正循环的共识正在被挑战,全球投资者的关注点正从美国和信息技术向其他领域转移,中国顺周期资产的上涨并非仅仅是内部的高低切换,沪深300与欧洲股市的相关性正在上升,全球投资者开始往美国与科技议题之外寻找新亮点。
从角度各异的解释中,我们能感受市场的分歧,但更能感受到的,是市场人气的回暖。
不再是一枝独秀的市场,更多机会将陆续涌现,这也会给擅长挖掘阿尔法的投资者提供更友好的环境,让此前的认知储备拥有兑现的舞台。
参考报告
《三月转换:不止于高低切》,民生证券,2025年3月;
《本轮中国资产重估扩散的本质》,兴业证券,2025年3月;
《未来预期比高频数据重要》,信达证券,2025年3月
《谁在买顺周期?》,国投证券,2025年3月;
《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国泰君安,2025年3月
$中泰中证500指数增强A(OTCFUND|008112)$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其他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