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权益礼包,开户即送

小小

保险股的投资价值,分析起来很有难度,即便巴菲特持有的盖可保险,主要做的也是“短期财产险”(比如车险这种),因为短期可验性高,股神可能对于寿险有忌惮,认为“不确定高不容易算清楚账”。


但无论是格雷厄姆,还是戴维斯,或者巴菲特,在其真实的投资生涯中,三位大师都投资过盖可保险的。格雷厄姆提出安全边际概念,戴维斯提出“戴维斯双击”,巴菲特更是用保险存浮金打造出伯克希尔帝国。


所以保险股的投资逻辑,似乎值得分析一下,或许它里面存在着某种“财富密码”,再或者可以给我们买股票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保险股的分析方法


如果一个人,用PE来分析保险股,往往难以挣钱,因为保险股其实有“较强的周期属性”,随便的线性外推是危险的。同理,如果只看归母净利或者每股盈利,也可能作用有限,因为金融业主要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高ROE表现,很多是靠着财务杠杆推上去的。


所以,保险股一般怎么分析呢?


从业务维度来看,主要就是寿险和财产险,寿险核心的关注指标是NBV及其增速(新业务价值),反应的是保险未来的盈利能力。具体的分析数据,包含新业务价值率(NBV Margin),代理人规模以及人均产效等。财产险重点关注综合成本率(COR),也就是“(赔付+费用)/保费收入”,这里面主要是车险和非车险(比如健康险)。


从财务维度来看,投资者一般关注内含价值(EV)以及增速表现,在分析过程中,经常用每股EV替代每股盈利(EPS)来分析,同时重视“P/EV”分析法(股价/内含价值),当然同样也会关注核心ROE,以及偿付能力充足率。


在估值维度,保险股具有周期性。其实收了保费之后,保险公司就要去投资,主要投股票和债券,在配资结构上,也主要是“股债平衡”,这是理解保险公司估值特质的关键。因为在债券维度,保险公司是整个金融圈里面少有的拿着长债但基本不动的投资者,一般来说,债券如果交易的话,债券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会上涨,但保险公司是长持着的,所以对它而言,债券利率上涨时候对它才有利。而在股票维度,因为也投资很多股票,所以A股走牛时,其公允价值放大的较快,归母净利表现也会更加出众。所以通过上面对于股债两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债券利率走高,并且股市走强时候,保险股往往会比大盘走的更强。


二、中国平安2024年业绩表现


说到保险股,就不能不提中国平安,因为它不仅是A股的保险龙头,也经常成为A股整体行情走势的风向标。比如2008年1月份的天量定增,导致那轮行情,从牛转熊,至今也让很多老股民记忆犹新。再比如,2015年那波水牛行情中,中国平安作为沪深300指数的权重股(当时权重占比超过3%),成为杠杆资金多空博弈的重点,2015年6月份暴涨到90元,崩盘之后快速跌到28元。还比如,从2021年初到2024年“924”之前,A股连续3年持续走弱,利率也不断走低,这种背景下,中国平安股价也是持续低迷。



这几天中国平安公布了2024年报业绩,我们正好以此为例,具体聊一下保险股该如何分析:


基本上营业收入10289.25 亿元,同比增长12.6%,归母净利1266.07亿元,同比增长47.8%,简单说就是营收超万亿,净利超千亿。很多投资者看重分红,拟派发全年股息每股2.55 元,同比增长5%,分红比例 37.9%,派息连续13年增长,股息率大概4.9%。


业务部分,主要是4部分,一个个来看:


1、寿险业务

这部分主要看新业务价值(也就是所谓的NBV),其实这体现的是一种“现金流折现逻辑”,也就是新签订的保单在理论上每年挣钱的折现加总。寿险这种业务周期很长,变数大,因此其实巴菲特不爱碰,它爱玩财险,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NBV不好估。


中国平安2024年寿险NBV为285亿,同比增长25.6%。新业务价值率从19.2%增长至22.7%。其实保险也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可选消费”,当下经济走弱,业绩承压,所以其实保险公司也在存量客户中逐渐提升高端保单占比,类似于白酒那种高端化趋势。


寿险销售渠道,主要是代理人渠道和银保渠道。代理人渠道,就是“那些促销保险的人”,2024年平安这个渠道NBV是318.7亿元,同比增长26.5%,而银保渠道,就是银行大厅里面那些销售,银保渠道48.25亿元,同比增速62.7亿%,增速最快。


2、产险业务

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综合成本率98.3%,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大增67.7%。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在于大幅度降低之前大亏的保证保险业务。


综合成本率98.3%,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这个有必要解释一下。因为就像NBV对于寿险的重要一样,综合成本率是产险的核心指标,用于衡量产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这是个啥意思呢?简单说吧,比如平安收到10亿元保费,结果销售费用花了40亿元,赔付出去50亿元,公司运营支出10亿元,这个就是综合成本率=100%时的样子,也就是“收支平衡”。


这个指标越低越好,说明收款多,花得少。比如2024年平安综合成本率为98.3%比2023年的100.7%下降了2.3个百分点,这就是向好趋势。意味着每收到100亿元保费,支出98.3亿元,剩下的1.7亿元就是“项目利润”。


3、银行业务

这部分基本就是平安银行的业绩表现,2024年平安银行净利润445.08亿元(微降4.2%),不良贷款率1.06%,拨备覆盖率250.71%,企业贷款增长12.4%,平安银行明显在进行战略收缩。


4、投资业务

总体投资规模5.7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4%,创出历史新高。综合投资收益率5.8%,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高。寿险资金综合收益率6.0%,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3.8%,同比降0.4个百分点,这个主要受利率下行影响,但通过权益资产增厚收益,综合收益率跑赢负债成本。


从各类投资品种来看,债券3.53万亿元(占比61.7%),同比增长28.85%;股票投资4373.79亿元(占比7.6%),同比大增49.73%;长期股权投资1982.29亿元(占比3.5%);不动产投资2025.19亿元(占比3.5%),81.7%为持有型物业(如商业办公、物流地产),风险可控性强。


总体看中国平安的投资策略是“哑铃型策略”。在稳健端,主要偏好银行股,看重高股息优势,同时债券久期延长到5.2年,面对降息趋势,锁定债券的长期收益率(债券仓位未来可能到75%)。在成长端,聚焦新质生产力,这部分就是要阿尔法收益,所以加配科技股,牛市时不吃亏,同时也在做“交易型固收”操作,通过波段操作增强长期收益。


这部分,其实散户也可以学习一下,基本就是“股债平衡+成长价值均配”的思路。


5、总结:

整体看,中国平安2024年营收结构以寿险(近半壁江山)和产险(超三成)为核心,两者合计占比近80%,体现出保险主业的基本盘地位。净利实现47.8%的高增长,主要源于保险主业复苏及投资改善。

寿险通过渠道改革(代理人提质、银保发力)实现价值复苏,产险巩固承保优势,并受益于结构优化带来的业绩增长。银行业务虽然零售端承压,但对公及非息收入韧性较强。投资端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综合收益率显著提升,支撑整体利润增长。未来战略聚焦“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强化生态协同,同时意在通过绿色投资和数字化转型提升长期竞争力。另外,也会提速医疗养老生态落地,构建 “综合金融+医养”的第二增长曲线


三、中国平安的隐患


投资一只股票,需要同时关注“优势和风险”,这样才能公允的评估估值性价比。在看到中国平安2024年业绩亮点的同时,也要洞察到某些隐患,投资需要独立思考。


1、关键数据不披露

今年开始,取消每月保费公告的披露,同时年报也不再公布总投资收益,这基本是心虚的表现,可以想象一下,要是预估这两项趋势向好,似乎没有不披露的理由,这点各位自己想想就明白,也无需多言。


2、假设调整

过去5年,中国平安保险代理人数从116万,下降到现在的36.3万人,进行了快速瘦身。同时,利率也快速降低,而且未来大概会延续低息趋势。同时,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这也会拖累保险业整体业绩增速表现。


也就是人们钱袋子紧,买保险愈发谨慎,增量不好获取,另外净息差持续降低,投资获利也没以前那么容易,所以这些因素导致中国平安整体调低了业绩预期。


具体而言,2024年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为4.5%,相比2023年的4%,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年调降。而传统风险贴现率2024年假设为8.5%,相比2023年的9.5%,下调了1个百分点,分红险更是假设为7.5%,相比之前降低2个百分点。


假设调整,是对于“未来业绩的自估预期”,对于保险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意味着未来成长性承压。


3、资产管理业务低于预期

平安资产管理业务2024年亏损118.99亿元,而2023年亏了207.47元,虽然亏损降低,但“924”之后行情涨了那么多,依然仅仅是“减亏”,而不是“扭亏为盈”,作为股东自然不是很满意。尤其是2024前三季度,这项仅仅亏了23亿元,还以为“止跌企稳”,没想到Q4单季直接亏了96亿,这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其实该业务从2021年开始就走弱,当年地产暴雷第一波冲击开始,夏幸福敞口风险540 亿元,计提资产减值432亿元,导致归母净利润下降29%,资管业务首次出现亏损迹象。到2023时,又由于碧桂园出问题,所以单季计提减值80亿元,再次影响整体盈利表现 。


总体看平安资管规模超8万亿元,居行业第二,但盈利能力落后于头部机构(如中信证券资管)


四、中国平安该投资吗?


1、股息率:

总体看,股息率不到5%,在“924”整体拉涨之后,并不算低,这点也是吸引人的地方。派息连续13年提升,估计今年也会如此,所以诚意是有的。但保险未来业绩不好预判,尤其是自己还连续进行了“假设调整”,这暗示出保险业整体依然处于转型阶段。


PEV分位点:从近5年周期来看,中国平安PEV为0.67,分位点大概61.16%的样子,并不算特别高,但和“924”之前的0.54相比(那时候分位点大概13%),还是有些提升。也就是“和均值比不贵,但和之前比也不便宜”。



3、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寿险密度(人均保费)远低于发达国家,老龄化加速(寿险成为养老刚需),分红险转型(占比超50%)提升利润边际。平安管理层预判寿险进入“黄金发展期”,人口结构红利与客需升级成为业绩增长的长期驱动力。但同时,由于宏观经济走弱,人们收入预期下降,所以虽然“潜在发展空间”存在,但可能发展得也未必多快,因为保险毕竟也属于“可选消费”。


4、总结:

整体看,中国平安在股民群体中关注度很高,一直是市场焦点,如果看重股息其实至少比固收高的多,管理层也重视股息回报表现,因此是一部分“吃息族”的选择。但同时,其业绩成长性未来承压,在低息背景下,净息差受到挑战,从资产管理业务表现来看,投资水平也低于预期。


寿险业务,现在正在筑底,渠道改革也已经推进6年,这部分是基本盘。同时,平安银行明显在“去零售化”,在加速转型,这两部分都还要继续观察。


“假设调整”无疑对于保险估值而言是重要的,这个基本就是“主动调低”未来业绩预期,也会深度影响EV的估值。行业增速整体下移,所以成长性估计够呛。


但不要忘了,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当成长性走弱的时候,金融股由于报表结构复杂,负债率高,需要多留出些“富余量”,所以如果不是看重吃息的投资者,买入中国平安还需谨慎。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平安(HK|02318)$ $上证指数(SH000001)$










恭喜解锁12个月手机L2专属领取资格,立即领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