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当特斯拉用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取代传统分布式系统时,很少有人预见这场变革会催生新能源汽车的黄金十年。与新能源汽车早期面临的困境惊人相似,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尚未形成标准化的电子电气架构。行走在展台上的仿生机器人,往往内置8-15种异构通信协议,这种“协议混搭”模式导致系统延迟高达传统工业机器人的7倍,严重制约着动态平衡、多机协作等核心能力的突破。
张人杰介绍,在技术验证层面,东土科技AUTBUS展现出跨代际优势。其采用的TSN(时间敏感网络)技术可将关键控制指令的传输抖动控制在20ns以内,相当于人类神经元突触传递速度的千分之一。这种确定性传输能力,使得机器人12个关节的扭矩调整指令能在1ms内完成闭环控制,为动态平衡算法提供了物理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架构设计的战略纵深,通过将20Gbps总带宽动态划分为感知、控制、决策三大虚拟通道,AUTBUS实现了类似生物神经系统的“信号分级传输”。当视觉传感器识别障碍物时,感知通道瞬间提升至15Gbps带宽;而关节电机的微调指令则独占时延<1μs的控制通道——这种“数据立交桥”模式,彻底解决了多模态数据流的拥堵难题。据测算,采用统一通信架构可使硬件兼容性测试耗时减少76%,软件算法复用率提升至82%。
而那个推出“格物”平台、号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看名字让人误以为是国家级中心,其实只是几个公司组建的,连宇树科技都没包括!资料显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联合组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