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工:深海经济的潜力中军?一文带你深度剖析!
中国重工(601989)在国内海洋装备领域可是响当当的核心企业。但它能不能成为深海经济的 “容量中军” 呢?今天咱就从业务布局、技术实力、政策支持以及市场潜力等多个维度,好好唠唠。
一、业务和深海经济紧密相连
1. 核心业务深入深海
中国重工的业务那叫一个广,海洋有航母、核潜艇;海洋运输装备有LNG船、油船 ;海洋开发装备有深海养殖工船、海洋牧场平台 ;船舶配套技术方面还有氢燃料电池、智能装备。就说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还有大型海洋牧场平台“耕海1号”,都是它的杰作,直接为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服务。
2. 技术牛,行业地位稳
在深海装备这块,中国重工技术优势超明显。它可是国内军船的龙头老大,海军核心装备像航母、核潜艇都由它建造 ;LNG船、大型散货船等高端民船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也是名列前茅 ;还突破了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深海液压系统等“卡脖子”技术。
二、政策大力支持,市场机遇多多
1. 国家战略指明方向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深海科技”拎出来,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在“海洋强国”战略下,深海探测、资源开发、海工装备等领域需求肯定会持续增长。中国重工作为央企,专项债、蓝色金融等政策支持那是优先享受。
2. 订单多多,需求潜力大
军品上,国防开支增加,海军装备要升级,海洋订单一路上涨。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暴增951%,主要就靠军品业务。民品方面,全球海洋经济规模越来越大,LNG船、深海养殖装备订单也在持续增加。到2023年6月,公司手持订单有1678万载重吨,新接订单173亿元。
三、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不少
1. 业绩不太稳定,成本压力大
虽说2024年净利润大幅增长,但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还亏损1.11亿元呢,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军品结算周期的影响。而且造船业周期性很强,行业竞争要是再加剧,毛利可就危险了。
2. 重组有不确定性,市场情绪不看好
中船集团的重组计划,让业务整合充满不确定性。以前就因为重组预期,股价被压得死死的。现在市场更喜欢巨力索具、神开股份这些深海科技题材股,中国重工因为体量大、业务多,短期炒作空间不大。
3. 技术转化和商业化有点难
中国重工技术储备是很丰富,可深海装备商业化应用还得时间来验证。像氢燃料电池、智能渔场这些新兴业务还在市场推广阶段,短期内对业绩没啥大贡献。
四、综合来看,能成为“容量中军”吗?
优势很突出
• 战略地位独一无二:作为国内唯一覆盖军船全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在深海装备业务上,政策、技术和资源都有壁垒。
• 订单储备充足:军品订单稳定,民品船型向高端化转变,比如LNG船占比越来越高,中长期增长有保障。
• 政策红利明显:深海科技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国重工很可能成为海洋基建的核心力量。
也存在不足
• 短期业绩波动大:军品结算周期长,民船行业又有周期性波动,财务表现容易受拖累。
• 市场认知有偏差:市场炒作深海经济概念更喜欢中小盘题材股,中国重工市值大、业务杂,容易被低估。
总的来说,中国重工具备成为深海经济核心中军的潜力,不过它更像是“长期价值型龙头”,而不是“短期爆发型标的”。要是政策更细化,技术商业化加快,再加上军品订单大量释放,它在深海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不是没可能。但投资者可得多关注订单转化效率、成本控制能力和政策落地情况,同时也要警惕行业周期和重组带来的风险。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