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公募“造星”成过去式。

新经济e线获悉,今年以来,在主题行情驱动下,主动权益型基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3月21日,以万得偏股型基金指数为例,该指数年内上涨5.93%,在各大基金指数回报排行榜上位列首席。其中,年内净值回报率超过50%的主动权益型基金就有10只,最高的鹏华碳中和主题A和鹏华碳中和主题C分别高达73.01%和72.78%。

放在以往,各大基金公司少不了要借机大肆宣传一番。然而,如今一切已大不相同,基金公司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包装变得十分谨慎。

究其原因,一旦基金深度聚焦个人风格可能形成路径依赖,并对基金产品市场环境适应性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当市场风格发生剧烈切换时,基金经理先前根据市场环境形成的投资逻辑或无法带来良好投资效果。加之个人能力圈的固守会限制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很少有基金产品能够做到在大部分市场环境下都能做出良好的业绩表现。极端行情下,明星经理的光环甚至会带来反噬。

Wind统计表明,截至2025年3月21日,最近三年里累计净值回报亏损超过40%的基金产品合计共有306只(A/C分列)。其中,不乏一些昙花一现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如国投瑞银基金旗下基金经理施成管理的国投瑞银新能源(A/C)、国投瑞银进宝、国投瑞银先进制造等产品在2020年、2021年间基金业绩回报,但接下来的2022年至2024年三年里却连续亏损,业绩垫底,最近三年累计回报亏损均超过50%。基金持有人纷纷坐起了“过山车”,严重影响基金持有人体验。

实际上,近年来,无论是在监管层面还是基金公司层面,摒弃打造个人明星基金经理已被多次提及并践行,公募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成为大势所趋。

清仓式卸任频现

据新经济e线了解,在公募“造星”神话终结背后,今年来明星基金经理频现清仓式卸任,引发市场关注。

周海栋投资经理指数表现


来源:Wind

3月12日,华商基金公告称,周海栋因个人原因于12日一口气离任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优势行业、华商甄选回报、华商盛世成长、华商恒益稳健和华商鑫选回报一年持有等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根据公告,周海栋离职后,除了以往共同管理基金的孙蔚和崔志鹏,还有童立、余懿、张明昕、王毅文、张晓、张文龙等基金经理接任。同日,华商基金发布公告称,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自购上述周海栋离任的6只基金中的4只基金。

有市场人士指出,2024年6月华商基金原董事长陈牧退休后,新任董事长苏金奎兼任,新董事长上任后,提拔了固收投研条线基金经理陈杰为副总,但陈杰此前没有权益基金管理经验,周海栋可能因非嫡系背景在权力博弈中处于劣势,晋升空间受限。

公开资料表明,周海栋拥有近17年证券从业经验,于2010年加入华商基金,2012年3月起开始参与管理基金产品;基金经理擅长行业轮动,以自上而下的宏观周期分析作为核心策略,动态追踪并捕捉行业景气度的拐点,偏好左侧布局。2022年至2024年的市场震荡期,周海栋业绩稳健,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周海栋在管基金规模合计达293.47亿元,可以说以一人之力撑起大半个华商基金的权益投资规模。

其中,周海栋管理最大且任职时间最长的华商新趋势优选自2015年5月14日至2025年3月12日任职以来的总回报为368.34%,超越基准回报(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35%)360.50%,基金年化回报达17%,回报排名1/425,位居同类榜首。

据新经济e线了解,在离任前,周海栋作为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及投研核心人物,个人深度参与投资决策与团队管理,其离职可能打破公司现有投研体系平衡。不仅如此,周海栋还是全市场仅有的39位“双十基金经理”之一(从业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其离职对华商基金的影响不可小视。

同样,今年年初,宏利基金基金经理王鹏也清仓式卸任了在管的6只基金经理职务。1月24日,宏利转型机遇(A/C)、宏利成长、宏利高研发创新6个月(A/C)、宏利新兴景气龙头(A/C)、宏利景气领航两年持有、宏利景气智选18个月持有(A/C)均发布公告称,因工作安排,王鹏离任基金经理一职,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了注销手续。

王鹏投资经理指数表现

来源:Wind

公开信息显示,王鹏也是一位有着逾10年证券从业经验的公募老将。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王鹏在中邮创业基金担任TMT行业研究员,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任职于上海磐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电子行业研究员;2015年6月,王鹏加入宏利基金,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等职务,现任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

王鹏从2017年开始管理基金产品,个人管理规模最高时达135.12亿元,截至2024年末王鹏的管理规模约为89.16亿元。另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末宏利基金股票和混合型基金规模约为187.79亿元,王鹏的管理规模在其中占比为47.48%,接近半壁江山。

从任职回报来看,王鹏管理时间最长的宏利转型机遇A自2017年12月19日至2025年1月23日的任职回报达220.66%,年化回报达17.83%,回报排名2/254。不过,自王鹏离职后,作为继任者的孟杰并未能延续辉煌。截至今年3月21日,自1月23日接任以来,其任职回报低至-13.96%,同类排名大幅落后至1009/1013。

除了周海栋、王鹏外,今年以来离任的知名经理还有富国基金谢家乐、建信基金周智硕、嘉实基金洪流、工银瑞信基金张宇帆、华夏基金周克平、广发基金张东一等,以上多数任期业绩优秀。

新人加速上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明星基金经理们清仓式卸任的同时,新人基金经理也在加速上位。Wind统计表明,截至2025年3月24日,当前基金经理数量增加至3995位。今年以来,尽管离任基金经理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84人,但新增129位基金经理,年内净增45位基金经理。

回顾历年基金经理新增和流出的情况,2015年的牛市顶点是基金经理新增和流出的小高峰,2016年大幅减少之后逐渐提升;经过几年公募基金的大发展,2021年基金经理新增数量达到高点,之后略有减少,离任基金经理数量近几年有所增加。但由于基数较大,近三年流出比率整体保持稳定,2023年、2024年略有降低,在9%左右。总体上看,牛市中基金经理流出率更高,如2014-2015年流出率高达20%以上,2019-2021年在11%左右;而熊市中有所降低。

新经济e线注意到,新人基金经理们之所以能够加速上位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不无关注。如今,公募行业已经走过了靠基金经理个人光环打天下的时代。曾经一些星光熠熠的明星基金经理,如今繁华褪去,从公募行业逐渐淡出。这些基金经理从风光无限到黯然退场,折公募行业“造星神话”的脆弱。同样,此前因押注单一赛道偶然崛起而被打造为“明星”基金经理,近年来也曝业绩大幅亏损,留给公司和基金投资者“一地鸡毛”。

与此同时,在人才引进上,近年来市场行情较为极致,绩优基金经理也较为稀缺。在这一背景下,基金公司往往只能通过内部挖潜,在研究员中提拔实力出众的人才。正因为如此,这也给了不少新人基金经理赛马胜出的机会。

Wind统计显示,今年来,招商基金新聘任了9位新人担任基金经理,涉及公司国际业务、主动权益、固收投资、量化投资等多个领域。如谢今、周欣、文雨等三人刚于今年3月首次出任基金经理。其中,谢今于2021年3月加入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今年3月14日刚出任招商普盛全球配置经理;周欣于2022年1月加入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同天接任招商制造业转型基金经理一职;文雨则稍早于2019年10月加入招商基金,任量化投资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今年3月14日,文雨正式出任招商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基金经理。

同样,汇添富基金今年发行了2只公募基础设施REITs,补强了REITs管理团队。3月21日,公司新聘任三位基金经理,分别为李凯、杨振宁、潘德佳,均为公司基础设施与不动产投资部经理。

另据新经济e线了解,目前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销售渠道,对基金产品宣传的着重点上,都更强调产品特征,对基金管理人的介绍反而居于次席。另外,对基金管理人的考核上也从业绩弹性转向持续获取超额收益能力、风格稳定性以及管理规模。

从时间分配维度看,单个基金经理每年可完成的深度调研的公司数量有限,若要实现跨行业配置,需要对更多公司实现动态跟踪,覆盖的数量越多,对每家公司的了解和理解的深度也更难实现。而从决策层面来看,对更多公司和赛道进行配置也意味着决策上更加复杂,难以对于单个标的做出深度思考后的决策。

而在今年年初的科技股行情中,不少产品业绩出类拔萃,但让大家耳熟能详的更多是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对于产品业绩的宣传上也更为谨慎,罕有以基金经理为宣传重点,更多是以投研团队或产品矩阵的形式进行宣传。

业内预计,未来团队协同作战将成为行业主流,基金经理在基金收益上的贡献将大大降低,基金持有人所关注到的产品业绩更多将来自于基金经理背后投研团队的支撑。


新经济e线为胡润百富优秀财经自媒体。新经济e线已入驻今日头条、雪球、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百度百家、企鹅号、网易号、和讯名家、蚂蚁财富社区、同花顺同顺号、东方财富财富号等平台


$华商新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OTCFUND|166301)$ $ $宏利转型机遇股票A(OTCFUND|000828)$ $招商普盛全球配置(QDII)人民币A(OTCFUND|007729)$


恭喜解锁12个月手机L2专属领取资格,立即领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