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当前波浪结构的补充验证
1. 时间对称性方面:A1与A5的时间比例是否符合斐波那契数列(如0.618/1.618)值得关注,若出现典型比率关系可增强判断准确性
2. 量能验证:B浪反弹若持续缩量,特别是反弹高点量能低于A浪下跌中继平台量能,则更可能为弱势反弹
3. MACD背离信号:观察60分钟级别是否出现底背离,若未形成则需警惕B浪夭折风险
二、GJD干预的应对策略
1. 历史规律显示,政策底与市场底常存在时滞,可关注两融余额
2. 权重股动向监测:重点观察银行/保险板块的异常放量,这往往是资金护盘信号
3. 期权市场信号:50ETF期权持仓PCR指标若持续高位,反映市场对冲需求强烈
三、科技股调整的深层逻辑
1. 产业周期角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已连续三个月收窄,行业景气度拐点隐现
2. 估值消化需求:部分赛道股动态PE仍高于行业五年均值30%以上,需警惕戴维斯双杀
3. 资金迁移迹象:科创50ETF持续净赎回与沪深300ETF净申购形成鲜明对比
四、防御策略的立体化构建
1. 仓位管理:建议将整体仓位降至5成以下,其中3成配置高股息板块(电力、运营商)
2. 对冲工具:可考虑买入沪深300认沽期权或融券50ETF进行风险对冲
3. 短线机会:资金连续三日净买入且股价站上20日线的消费电子个股
五、关键转折信号监测
1. 变盘窗口:重点关注LPR报价日与美联储议息会议时点
2. 情绪指标:两市跌停家数若连续三日超过50家,可能触发流动性危机模式
3. 技术临界点:上证指数2923点平台支撑的有效性,跌破则C浪空间打开
总结:
当前市场处于""阶段,建议投资者保持"三不原则":不追高、不抄底、不格局。可重点关注正在形成周线级别底背离的创新药板块,以及业绩预告超预期的航运标的。对于科技股,需等待季报披露后观察机构调仓动向再作决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