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中药配方颗粒龙头、股价曾冲破百元的红日药业(300026.SZ),如今却在营收净利连年“双降”、质量抽检不合格、数字化转型失速、巨额服务费遭质疑等一系列风波中,跌落神坛。
2024年,红日药业净利润同比大跌近90%,不仅是连续第三年业绩“滑铁卢”,更凸显出企业深层次运营问题正全面暴露。
利润暴跌90%,转型困顿、竞争挤压成主因
2024年全年,红日药业实现营收44.41亿元,同比下降9.78%;净利润1.68亿元,同比骤降89.92%。面对业绩断崖式下滑,公司将原因归结为中药材价格上涨、项目推进受阻、非经常性损益减少等因素。
但更深层的问题是:红日药业在转型路上明显掉队。
数字化转型投入不足,成效甚微,尽管公司提出聚焦“中医药服务智能化”和“数字制造”,但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为1.54亿元,不仅未增长,反而低于2022年。投入不足导致技术体系缺乏突破,未能改善营收,也未撬动现金流回正;中药配方颗粒竞争白热化,龙头优势不再,2021年起政策放开,配方颗粒生产企业从6家扩展至60余家。红日药业曾依赖的北京康仁堂,从2021年到2023年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市场份额被快速蚕食,成为业绩下滑主因; 国际化战略“雷声大、雨点小”,海外收入从2020年的12.59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3.61亿元,占比由19.4%降至5.91%。国际市场布局未达预期,对冲内需下滑能力有限。
质量抽检频现问题,子公司产品不合格频上榜
2023年,国家药监局通报的48号药品抽检公告中,红日药业旗下河南红日康仁堂生产的丹参配方颗粒因“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不合格被点名处理。
该产品原本用于“活血化瘀”,却在含量标准上未达标,表明原料控制与生产管理存在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子公司由红日药业全资控股,其法定代表人高国伟还是红日药业副总经理,反映出公司质量风险在管理层未形成有效防线。
此外,红日康仁堂的另一款产品“蒲公英颗粒”也因含量不达标被检出不合格。短时间内连续中招,质量问题已不容忽视。
调剂服务费高达37亿元,孙公司举报牵出行贿疑云?
2021年至今,红日药业销售费用超70亿元,其中“调剂服务费”累计高达37亿元,占比极高。
何为调剂服务费?公司并未在年报或公告中作出明确说明。然而,一则孙公司员工举报信息却令人警觉:服务费可能通过“辗转腾挪”的方式,涉嫌行贿用途。
在医药反腐高压态势下,若此类费用背后确实存在违规支出,将对公司声誉与经营构成严重冲击。
关联交易违规,遭证监局“黄牌警告”
2024年,红日药业与联营企业佛慈销售之间的5591万元关联交易未依法履行董事会审议及信息披露程序,被天津证监局出具监管警示函。三位高管包括董事长姚小青、总经理郑丹、董秘杨伊被点名批评。
关联交易违规,既暴露内控机制薄弱,也加剧投资者对其“财务合规性”的担忧。
实控人减持4亿元,信心“用脚投票”?近两年,前实际控制人姚小青累计减持套现约4亿元。而红日药业股价则一路由高位暴跌至4元左右,累计跌幅高达96%。高管减持叠加业绩持续下滑,无疑对投资者信心构成双重打击。
从高光走向危机,红日药业面临“五座大山”
从市值百亿明星到风雨飘摇边缘,红日药业的困局并非偶然,其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主业疲软,龙头优势丧失;二是转型滞后,技术体系薄弱;三是财务合规隐患频发;四是质量监管频踩红线;五是治理混乱,高管频繁调整。
企业兴衰的背后,是对管理、创新与透明治理的长远考验。红日药业的今天,是医药企业“后黄金十年”的缩影,也是资本市场必须警惕的风向标。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让蛇妖小青、法海占通减持不愉快!
两任前实控人清仓式减持!股民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姚小青、李占通那两坨从7块6块一路减持到4块,多时上千万股,少时1万股!少时1万股!少时1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