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上海重磅推出两个500亿级基金。


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投资上海”活动周正式拉开序幕。会上,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正式发布,为城市产业能级提升注入新动能。

其中,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的总规模达500亿元,首期基金100亿元,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服务等符合市区协同主导产业的项目。

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的总规模达500亿元以上,涉及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文旅消费等领域。


千亿基金群崛起


行业人士看来,两个500亿级基金的推出,将成为资本力量促进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抓手。

大会期间,华兴资本首席执行官(CEO)王力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个500亿级基金,华兴资本参与其中并积极合作,“我们投行有非常丰富的项目源,希望能够助力上海高端制造业以及科技产业的发展”。

王力行进一步表示,国资已经成为创投市场上主导性且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其中,上海国资更是发挥了“表率性”作用,在市场上非常活跃,且有口皆碑,已经是上海招商引资的“名片”,“我们帮助上海招引这么多的项目,也是看中了上海国资非常市场化、专业化的打法。可以说,上海政府部门已成为企业的外部合伙人”。

据王力行介绍,华兴资本仅上海总部,就投资了40家企业,投资规模超过40亿元,投行业务更是服务了近百家企业,参与了黑湖制造、沃兰特、傅利叶等明星企业融资。“未来几年来,华兴资本会延续综合性、全球性的金融服务,扎根产业,助力上海产业升级。”王力行说。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此次推出500亿元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恰逢其时。

据悉,去年,上海就已成为创投圈最大的活水,启动运行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的落地,也将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助推力。

业内人士认为,科技创新往往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上海启动的500亿级基金,既能够为科创企业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促进产业链集聚整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固链补链强链塑链能力,还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定产业的战略性投资,还能够以大基金带动大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能够放大对社会资本的“撬动”效应,从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筑巢引凤的阶段性效果来看,上海新兴未来产业已经“聚链成群”。目前,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瞻10条重点产业链,已全面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向全球投资者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方案”。面向“十五五”,上海将持续强化产业生态、不断孕育优质企业、进一步放大集群磁吸效应,为全球投资者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并购新机遇


为了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大会上,同步发布的500亿级基金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则聚焦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本市重点产业领域强链补链。

此次上海国资委发布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反映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模式的一系列演变。

“从招商引资的角度来看,并购招商能实现更有确定性的招引效果,能实现区域内的产业整合,从而实现地方产业新的转变。”安永战略与交易咨询业务及财务尽职调查合伙人陈播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已开展多年,经历了从1.0到3.0的模式迭代。

“最初,地方政府采用政策招商模式,承诺企业落地后给予各种政府补贴等支持,这属于1.0版本后置各种政府补贴招商。”陈播耘分析,进入2.0版本,开始引入投资元素。投资型招商分为两种,即少数股权直接投资和LP对GP投资,这一模式对企业而言往往是“添砖加瓦”而非“雪中送炭”,主要是投入资金吸引小企业搬迁总部或大企业新厂入驻。

“但随着参与投资型招商的地方渐多,2.0投资型招商模式一是出现了力量间相互抵消的情况,二是出现各地间强弱格局越发分明。从结果看,部分地市通过投资招商取得了显著成就,也有部分地市投资招商招引效果并未达到最初设定的预期。”他说,在这之后,地方政府开始出现有通过获取大股权、掌握控股权、主导决策,来吸引企业迁入,也有与市场化平台或产业资本合作设立并购基金。这体现了一个演变过程:从后置性现金流和政策返还,到前置性投资(先行投入资金),再到现在的3.0版本:投入大额资金,掌握决策权,引导企业总部落地。总体来看,并购招商3.0有望打破产业集聚区低效率竞争,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行业内已形成共识,未来十年,中国主流基金生态很可能转向以并购基金为核心的模式,并购基金将成为产业整合、中企出海的重要力量。”陈播耘认为,随着市场进入相对稳定增长期,并购基金将逐渐成为主流配置方式。

2024年以来,国家和上海市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上海方案》),鼓励企业实施并购重组,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上海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上海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激活总资产超2万亿元。为此,上海国资国企紧抓市场战略机遇期,加快组建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与社会资本开放合作,完善上海并购市场生态,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能级。

记者注意到,上海国资并购走在全国前沿。尤其是上海国资上市公司先行先试,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如国泰君安刚刚完成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券业航母;上海建科集团与上咨集团实施重组,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协同效应;上海电气计划通过收购,获得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50%股权,从而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

据悉,新组建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主要由市属国有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平台公司发起,涉及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文旅消费等领域。

上海国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陆雯表示,目前并购市场正迎来历史性机遇窗口,通过战略性并购整合资源、重塑产业格局,已成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头部企业的关键路径。

记者 潘洁

文字编辑 潘晟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全球忧虑“特朗普变量” 德国回来了? 叶国富走到永辉超市权力中心 美国“鸡肉税”的启示 申万菱信基金怎么了?

直击AWE2025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


恭喜解锁12个月手机L2专属领取资格,立即领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