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电机:机器人的动力之源

最近几年,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领域的 “超级网红”,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这一赛道,推动着人形机器人不断进化。从最初只能简单行走、执行基础指令,到如今能骑自行车、做早餐、演绎功夫,人形机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 “拟人化”,它们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从工业制造到商业服务,从特种作业到家庭陪伴,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突破起着关键作用。而电机,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动力之源,堪称其 “心脏”,直接决定着机器人的性能表现。无论是机器人灵动的手部抓取动作,还是稳健的行走步伐,都离不开电机的精准驱动。 从价值量占比来看,电机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的价值量占比高达 25%。可以说,电机技术的进步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形机器人能走多远,能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人类的生活与工作。 那么,电机究竟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具备怎样的特性,又是如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各种复杂动作的呢? 下面,就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深入探索人形机器人电机的奥秘。

电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工作原理大揭秘

电机,本质上是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神奇装置 。当电流通过电机内的线圈时,会产生磁场,而这个磁场又会与电机内已有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电磁力,推动电机的转子开始旋转,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就像家里的电风扇,接通电源后,电机开始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扇叶高速转动,产生凉爽的风 ;洗衣机在洗衣过程中,电机驱动洗衣桶和波轮转动,实现衣物的清洗和脱水,这些都是电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多样分类,各显神通

电机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按照工作电源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直流电机使用直流电作为电源,它具有启动转矩大、调速性能好等特点,就如同一位灵活的舞者,能够精准地控制转速和转矩。在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直流电机就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车辆平稳起步、工具高效运转。交流电机则以交流电为工作电源,根据相数不同又可细分为单相电机和三相电机。单相电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常见于各种家用电器,如冰箱、空调的压缩机等,默默地为家居生活提供便利;三相电机则凭借功率大、运行稳定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驱动着机床、泵、风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成为工业生产的 “动力担当”。

按照工作用途来划分,电机又可分为驱动用电动机和控制用电动机。驱动用电动机的主要职责是为各种机械设备提供动力,像工厂里自动化生产线的传送带,其动力来源就是驱动用电动机,它源源不断地输出动力,保障生产线的高效运行。控制用电动机则主要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步进电动机和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能够将电脉冲信号精确地转换为角位移或线位移,每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就会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同一个精准的时钟,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设备中,负责精确控制位置和速度;伺服电动机则如同一位反应敏捷的运动员,具备高精度、高响应速度和低惯性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控制信号,常用于对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要求极高的自动化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

人形机器人中的明星电机

空心杯电机:灵巧手的幕后英雄

在人形机器人的众多动作中,手部的操作无疑是最为精细和复杂的。从精准地抓取一支笔,到灵活地摆弄各种小物件,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宛如一双技艺精湛的 “人类之手”,而这背后的关键功臣,便是空心杯电机 。

空心杯电机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直流永磁伺服微特电机,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了无铁芯转子结构,电枢绕组为空心杯状线圈 。这种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其具备了诸多传统电机难以企及的优势 。首先是节能特性显著,由于没有铁芯,彻底消除了铁芯形成涡流而造成的电能损耗,能量转换效率大幅提高,最大效率可达 70% 以上,部分高端产品甚至能突破 90% 。以同样电量驱动,空心杯电机能让人形机器人的手部执行更多动作,工作时长更持久。其次,空心杯电机的控制特性极为灵敏,其起动、制动迅速,响应极快,机械时间常数小于 28 毫秒,部分高性能产品更是能达到 10 毫秒以内 ,这意味着机器人手部能在瞬间对指令做出反应,实现快速、精准的动作。此外,空心杯电机运行稳定性极佳,转速波动极小,能轻松控制在 2% 以内 ,保证了机器人手部操作的平稳与精确,无论是轻柔地拿起一个鸡蛋,还是进行复杂的装配工作,都不在话下。 同时,与同等功率的铁芯电动机相比,空心杯电机重量、体积减轻 1/3 - 1/2 ,能量密度大幅提高,非常适合在空间有限的灵巧手关节中应用 。

目前,空心杯电机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特斯拉的 Optimus 人形机器人便是采用空心杯电机作为灵巧手的动力源 。Optimus 的灵巧手拥有 11 个自由度,拇指采用双电机驱动弯曲和侧摆,其它四指各用一个电机带动,通过蜗杆传动机构和拉线的传动方式,实现了负重 20 磅(9KG)和自适应抓取的强大功能 ,能够完成搬运、浇花等多样化的任务,而这都离不开空心杯电机的高效驱动。 不过,空心杯电机的技术壁垒也较高。其工艺流程复杂,核心技术难点集中在线圈绕组 。一方面,空心杯线圈绕组的设计和加工难度大,需要精确控制线圈的形状、匝数、线径等参数,以确保电机的性能;另一方面,绕线设备也至关重要,高质量的绕线设备能够保证线圈绕制的精度和一致性 。目前,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主要由海外企业主导,市场集中度较高 。德国的 Faulhaber、瑞士的 Maxon 等企业,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在高端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 。不过,近年来,国内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追赶。鸣志电器在空心杯电机领域表现出色,其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公司通过收购 T motion 拓展了空心杯电机业务,拥有成熟的北美销售渠道,具备空心杯电机模组定制化生产能力,有望在国内市场中率先突破,扩大市场份额 。江苏雷利的无刷空心杯电机已进入核心关键客户样品测试阶段,并自研自制绕线及绕线设备,建立了成本壁垒 ;伟创电气自研的空心杯电动机具备高转速、高扭矩和低噪音振动等优势,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也有望分得一杯羹 。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空心杯电机作为灵巧手的核心零部件,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 。据相关机构预测,到 2028 年,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73 亿美元 ,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将成为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无框力矩电机:关节的强力引擎

除了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同样离不开电机的驱动,而无框力矩电机则是目前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的主流选择 。无框力矩电机是一种以输出扭矩为衡量指标的无框架式永磁电机,它仅有转子和定子两个部件,没有传统电机的外壳和轴承 。这种简洁的结构设计,赋予了无框力矩电机诸多卓越的性能 。

首先,无框力矩电机体积小、功率高,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输出强大的动力 ,非常适合安装在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部位,为关节运动提供充足的扭矩 。其次,它在低转速时就能输出大扭矩,能够轻松驱动机器人的关节完成各种动作 ,无论是快速行走、奔跑,还是进行力量较大的搬运工作,都能应对自如 。此外,无框力矩电机还具有高响应速度的特点,能够快速响应控制信号,实现关节的精准定位和运动控制 ,让人形机器人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 。同时,其结构紧凑,易于与机器人关节的其它部件集成,能够有效提高关节模组的集成度和可靠性 。

在人形机器人中,无框力矩电机被广泛应用于旋转关节和线性关节 。以特斯拉 Optimus 为例,其全身共有 28 个关节,每个关节都搭载了一个无框力矩电机作为动力源头 ,这些无框力矩电机协同工作,使得 Optimus 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的动作,如灵活的转身、弯腰、伸展等 。除了特斯拉,宇树、远征、小米、优必选等众多企业所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其关节单元也都采用了无框力矩电机 ,充分证明了无框力矩电机在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中的重要地位 。

不过,无框力矩电机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磁路和工艺设计是其主要的技术难点 。海外厂商起步较早,在工艺技术方面拥有先发优势 。例如,韩国 TM TECH 的转子采用整体充磁磁环技术,美国科尔摩根采用分布式的分数槽及碳纤维绑扎技术,德国 TQ Robodrive 采用模块化定子和环氧塑封灌胶技术 ,这些先进的技术使得他们的产品在转矩密度、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起步较晚,在转矩密度和高端无框力矩电机产品上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高端产品对充磁技术和电机制造工艺要求较高,无框力矩电机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机械设计尺寸来定制,对生产过程中的绕线机设备提出了特殊要求 。同时,在达到高功率密度时需要控制电机温升,对电机的散热设计也提出了挑战 。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全球无框力矩电机市场主要由美国科尔摩根、德国威腾斯坦等国际知名企业主导 。科尔摩根作为全球无框力矩电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电机性能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 ,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国内市场中,步科股份是无框力矩电机领域的佼佼者,作为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公司持续深耕机器人行业,已量产多款无框力矩电机产品 ,2023 年出货量约 1.4 万台,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人形机器人领域 ,其技术与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且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卧龙电驱的无框力矩电机和关节模组已与多家机器人客户送样测试,部分客户已形成小批量订单 ;昊志机电提供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产品,应用于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 。此外,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伺服厂商如汇川技术、禾川科技、无锡信捷、雷赛等也纷纷布局无框电机市场 ,凭借自身在伺服电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有望在无框力矩电机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据 QYRearch 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为 45 亿元,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224 亿元 ,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市场空间为 163 亿元 ,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

电机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技术突破,引领变革

近年来,电机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在效率、动态响应、功率密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大幅提升 。在效率方面,新型材料和设计工艺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电机的能量损耗,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例如,采用高性能永磁材料,能够增强电机的磁场强度,减少磁滞和涡流损耗,使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更加节能高效 。在动态响应方面,先进的控制算法和驱动技术,大大缩短了电机的响应时间,使其能够更加快速、精准地响应控制信号 。像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能够根据机器人的实时运动状态和任务需求,自动调整电机的输出参数,实现更加灵活、智能的运动控制 。在功率密度上,通过优化电机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在减小电机体积和重量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其输出功率 。例如,采用一体化设计和先进的散热技术,有效解决了电机在高功率运行时的散热问题,使得电机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输出更大的功率 。这些技术突破,为人形机器人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使得机器人能够完成更加复杂、高难度的任务 。

前路漫漫,挑战重重

尽管电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人形机器人应用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 。发热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挑战 。人形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电机需要频繁地启动、停止和变速,这会导致电机内部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不仅会影响电机的性能和寿命,还可能导致机器人出现故障 。目前,虽然已经采用了一些散热措施,如风扇冷却、液冷等,但在高负载、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散热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成本问题也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形机器人对电机的性能要求极高,而高性能电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往往较高 。此外,由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对电机的定制化需求也很高,这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以空心杯电机为例,其复杂的生产工艺和高精度的制造要求,使得其价格相对昂贵,限制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定制化生产也是人形机器人电机面临的一大挑战 。不同的人形机器人在结构、功能和应用场景上存在差异,这就需要电机厂商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电机解决方案 。然而,定制化生产不仅要求电机厂商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进行设计、测试和生产,这对许多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在国际市场上,国外企业在电机技术研发和生产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专利,在高端电机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虽然在近年来加大了研发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在核心技术、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过,随着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电机企业正积极追赶,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产业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企业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电机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

电机市场的未来展望

市场潜力,无限可期

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电机作为其核心零部件,市场需求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4 -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以 53.15% 的复合增速高速增长 。到 2035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000 亿元 。按照人形机器人平均每个关节使用 1 - 2 个电机来计算,当人形机器人市场大规模放量时,电机的市场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以 2035 年 3000 亿元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例,假设电机在人形机器人成本中占比 25%,那么电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750 亿元 ,市场潜力巨大 。 除了市场规模的增长,电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展 。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不同场景对电机的性能和功能将提出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例如,在医疗护理场景中,需要电机具备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机器人能够精准地完成手术辅助、康复护理等任务 ;在家庭服务场景中,电机则需要更加安静、节能,以适应家庭环境的使用需求 。这将促使电机厂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高性能、定制化的电机产品,进一步推动电机市场的发展 。

投资机遇,暗藏其中

人形机器人电机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富的机遇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电机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的电机制造企业以及下游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都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 在上游原材料领域,永磁体、钢铁、铜等是电机生产的重要原材料 。随着电机市场需求的增长,这些原材料的需求也将同步上升 。特别是高性能永磁材料,作为提高电机效率和性能的关键材料,其市场需求将尤为突出 。投资于掌握先进永磁材料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企业,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电机产业发展中获得丰厚回报 。 在中游电机制造环节,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像鸣志电器、步科股份等在空心杯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通过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展市场份额,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潜力 。这些企业不仅能够满足人形机器人对电机高性能、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还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投资于这些企业,能够分享人形机器人电机市场快速增长带来的红利 。 下游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的发展,也将对电机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特斯拉、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这些企业对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要求极高,与优质电机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因此,投资于与头部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紧密合作的电机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此外,人形机器人电机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也将催生一系列投资机会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电机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电机、电机控制系统等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投资于这些具有前瞻性技术布局的企业,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 。 人形机器人电机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机遇众多 。无论是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机会,还是聚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投资者都可以在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向 。不过,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在投资之前,建议投资者充分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基本面,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

总结:电机,开启人形机器人新时代

电机,作为人形机器人的 “心脏”,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空心杯电机助力灵巧手实现精细操作,到无框力矩电机驱动关节完成复杂动作,不同类型的电机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尽管当前电机技术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中仍面临发热、成本、定制化等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这些难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电机市场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还是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领域,人形机器人电机都将大显身手,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

让我们共同期待电机技术的进一步突破,见证人形机器人在电机的驱动下,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如果你对人形机器人电机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也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人形机器人电机的魅力 !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