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的一端“吃进”工程渣土、污泥、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另一端却整齐地“吐出”高性能LPC、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等建材,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环保公司车间里的真实场景。在“双碳”风向标指引下,制造业向着节能、减污、降碳目标“各显神通”,金融支持技术升级成为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绍兴分行积极践行绿色金融使命,为企业发展赶跑资金缺口“拦路虎”。
银企携手“循环经济”
“烧结墙板”是新一代墙体材料,自2019年起,绍兴某环保公司便投身该项目。从研发到实现批量投产不是易事,这期间,没有产出就意味着没有收益。尽管企业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由于缺乏固定资产抵押和销售流水,金融机构给予的资金支持依然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董事长夏先生及其合伙人凭借原始积累,摸索前行。
困难之际,稠州银行绍兴分行了解到了企业的资金需求。2024年3月,该分行营业部团队经理詹良良一行敲响了公司的大门。经过深度交流,绍兴分行决定为企业量身定制免抵押的金融方案,政银担联动,迅速为其投放了2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在多年努力的积累下,该环保公司开创性研发出“装配式烧结墙板技术装备”,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生产+无废化运营”的建筑渣土高效循环再利用。同年5月,产品一经上市,就得到了市场和政府的高度认可,8月起订单供不应求,截至2024年末,企业产值达到了1.2亿元。步入正轨后,企业的融资渠道畅通了起来,多家银行陆续展现出合作意愿,表示愿意提供更高额度的贷款助力企业发展。对此,夏先生表示:“正是稠州银行投放的250万元,将我们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拉回正轨。金额看着‘小’一点,却成为我们项目从‘0’到‘1’的坚固基石。”未来,该企业将与稠州银行携手共进,持续探索“变废为绿”的资源利用之路。

精准滴灌“低碳经济”
在一些不能集中供暖的地区,燃气锅炉和电采暖等方式不但费用高,采暖效果也不好。作为空气源地暖领域的创新先锋,浙江某公司研发的“天氟地氟空气源地暖”采用冷媒供暖技术,较传统地暖节能50%至90%,比空调取暖节省60%以上,凭借“即开即用、精准控温”的优势,成为绿色供暖的优选方案,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然而,企业还是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一方面,技术迭代需要持续投入研发资金;另一方面,订单激增亟需扩大生产线,流动资金紧缺。“我们产品技术优势明显,但资金回笼周期长,扩大生产‘卡’在了融资环节。”企业负责人坦言。
在了解到企业融资需求后,稠州银行绍兴分行快速响应,驻点生产车间开展深度调研。结合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全周期资金波动特点,该行为量身定制“全周期适配”融资方案,用“抵押+保证+融资担保”的方式,动态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为加速资金“输血”效率,绍兴分行启动内部绿色审批通道,各条线高效协同,优化业务流程,加快授信审批节奏,确保贷款快速落地。在接力配合下,该分行已累计发放贷款2800万元,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树立了精准滴灌服务样板。稠州银行绍兴分行负责人表示,除已投放的流动资金贷款外,该行将继续在应收账款融资和设备融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综合,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不仅要“精准滴灌”,更要“长效赋能”。稠州银行表示,支持制造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是写好“绿色金融”文章的关键着力点,通过授信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该行加大了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此外还将持续服务民营、小微经营实体,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