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响原创 · 作者|林之柏
2025年,长视频行业仍是充满「变数」。
这种变数一方面体现在用户的喜好瞬息万变,不只是钟爱主流题材、大IP,剧集市场不断有黑马跑出;另一方面,当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文化娱乐行业,信息碎片化、用户注意力的涣散、情绪的上下波动等等,都加剧着内容成功的难度。
经历过泡沫与洗牌,长视频内容无论是质量品相,还是产业健康度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成绩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面对更嘈杂的时代与要求更高的观众,视频平台势必需要保持紧迫感,拥有更强大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一年,网络视听行业持续推出了众多有深度、有锐度的精品内容,同时虚拟拍摄、智能制作等影视工业化的升级,也提振了行业信心。在今天举行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坦言:“如今网络视听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朝着多元共生的方向发展,这时候的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我们作为头部的长视频平台,也是行业的亲历者与建设者,对此感到非常振奋。”
时代的嘈杂中,更要回归初心
信心和决心源自视频产业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同样也源自于长视频平台主动纠偏的快速反应。
比如冲破流量陷阱,不再盲目追逐IP与流量明星。IP改编当然不乏成功案例,但也有失意之作。平台逐渐意识到,只有明星作为卖点、没有好的内容来匹配,注定会被市场淘汰。孙忠怀就曾在去年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表示,平台业务的本质还是内容力,要想行业稳健发展,关键是需要好内容的支撑。
再比如不再过于迷信经验,频繁拍摄同类题材、启用相似演员、盲目堆剧情、忽略观众体验,毕竟市场一直在给出教训,观众也会用手投票。好在目前行业已形成共识,各方都在积极变化,回归内容、回归“以观众为本”的行业初心。
以2021年提出艺术与科技驱动战略为分水岭,腾讯视频找准发力点,有效屏蔽了外界的种种噪音干扰。在该战略下,腾讯视频坚持以艺术为底座,坚持回归内容、做好内容的初心,以夯实发展基础;技术则充当加速引擎,为内容制作的提效、用户体验的优化提供助力。
以今年一季度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腾讯视频多部不同题材的口碑佳剧,在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顶流助阵的情况下取得良好播出效果。
拿下同类题材同期较高评分的《滤镜》、《树下有片红房子》,热度随口碑一起上升,前者一度连续10天霸占猫眼网络剧热度榜榜首;有前作珠玉在前的《鹊刀门传奇 第二季》,拿下今年豆瓣国产古装喜剧最高的8.0分,打破续集魔咒。此外还有年代题材的《六姊妹》、悬疑题材的《棋士》、古装题材的《雁回时》和《似锦》等热剧,都赢得了相应观众群的喜爱。
正如孙忠怀所言,对于平台来讲,现在“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项目的成功率,而不是过度押注超级爆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平台的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

长视频破局:艺术做底座、技术为引擎
事实证明,越是复杂多变的年代,平台越需要定力:找准战略并坚持战略,才能穿越周期。正如腾讯视频的艺术+科技战略,已成为其持续转动增长齿轮的关键。
艺术底座:回归内容,夯实基底
腾讯视频的内容策略其实并不复杂。平台作为枢纽,一边连接着上游的内容制作公司,和上游伙伴共同成长;一边服务好下游用户,持续供应优质内容。
首先是贯彻精品化策略,以质取胜。
长视频行业早期曾一度陷入“大水浸灌”的误区,靠推高产量来赌爆款。孙忠怀认为:“好的内容不能靠‘堆量’取胜,而是要靠精品化、精细化的运作方式,让优质作品真正脱颖而出,这也是我们坚持‘提质减量’策略的初衷——不求数量, 但求质量。”
要做到精品化、精细化,离不开平台对剧本的严格把控,腾讯视频就坚持所有项目决策都要建立在对剧本的理解和评估上;同时更离不开对创作者的尊重。孙忠怀强调,平台希望在行业内形成一种氛围:“让创作者能真正专注于内容本身,不被市场流量、短期利益绑架”。
热播剧《玫瑰的故事》是一个典型例子,导演汪俊曾坦言,亦舒的原著改编难度极大,团队对背景、篇幅、叙事视角、人物动机等进行了调整,使其更符合当代价值取向。而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始终予以充分支持。

其次,提升商业价值,与创作者利益共享。
孙忠怀认为,在保障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要确保作品的商业回报,才能推动行业上下游良性共创。为此,腾讯视频近几年一直在推行后验激励模式,根据作品播出效果提供激励,越是优质的作品,制作方就能得到越丰厚的回报。
黑马剧《九重紫》就是受益者之一,以远低于行业标准的成本赢得了爆款剧的成绩,实现了超预期的商业回报,让腾讯视频与耀客传媒实现了商业共赢。由此可见后验激励模式的核心,在于“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在平台和制作方之间建立全新的合作关系,发挥协同作用,一起专心致志做好内容。

第三是进行多元化内容探索,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保持开放、创新精神,是内容行业必修课。尤其是在用户群变得更丰富的当下,平台更需要不断突破内容边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持续提供新鲜感。
在题材上,腾讯视频今年一季度推出了融合科幻和都市主题的《滤镜》,以及糅杂武侠、动作、情景喜剧等不同元素的《鹊刀门传奇 第二季》等作品;在内容形式上,则采取“长短结合”模式,持续深耕精品短剧品牌“十分剧场”。
而在剧集之外,腾讯视频这些年把目光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剑来》、《斩神》为代表的国漫佳作,《现在就出发》、《喜人奇妙夜》等给观众带来欢乐的综艺节目,以及《布达拉宫》等独具人文关怀精神的纪录片,进一步拓宽了平台内容矩阵。

技术引擎:一手托举制作方,一手改善用户体验
和内容策略相似,腾讯视频技术加速路径,同样围绕制作和用户体验两方面展开。孙忠怀表示,新技术的跃升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科技与内容的结合将会更加紧密,平台也希望能推动行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让科技真正为内容创作赋能。
工业化一直是中国影视行业追求的方向,它意味着更稳定的产能和质量、更可控的成本和回报、更完善的行业生态,是中国影视产业走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长视频平台作为行业中坚力量,无疑正为工业化进阶奉献一份力量。
为赋能制作方,腾讯视频一方面着力打造AIGC内容生产引擎,另一方面也在推动虚拟制作等前沿技术走上内容生产线。
AIGC技术目前已经能够在创意开发、剧本分析、视觉预演、拍摄、后期制作、营销宣发等核心环节为创作赋能,是对影视项目开发、拍摄、宣发流程的一次彻底颠覆。
在创制过程中,AI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拍摄《斗罗大陆》时,画师仅需要提供草图,AI就能完成上色、细节勾勒等工作,快速生成一张理想的法阵效果图。在后期宣发上,AI也在极大提升内容运营的效率,例如在《庆余年第二季》等剧集的宣发中,AI技术可以精确捕捉剧中的关键情节、高能场景,辅助生产高光片段、预告片等素材。
此外,腾讯视频也在依托技术优势和技术方案推动虚拟制作等技术的落地应用,为行业打开更多创作空间与更多可能性。目前,在《我们与法庭的距离》《待我醒来时》《慕胥辞》等项目中,虚拟制作技术已经实现实践运用。
对用户而言,音、画质技术的突破,则正在提供更具沉浸感、真实感的视听体验。
音画质技术上,腾讯视频近期发布了全新升级视听技术产品“臻彩MAX+”,不断尝试突破视听的天花板。正在热播的《棋士》就应用了该项技术,超高清4K HDR Vivid格式搭配超高分辨率、高帧率和高动态范围,达到纤毫毕现,真实还原的效果。
音画质的提升是改善用户观看体验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随着观看经验的积累,用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精益求精的视听呈现,无疑体现了平台对用户价值的重视与维护。

这是一个坏时代,经验会失效,挑战无处不在。但这也是一个好时代。内容的优质程度被摆在了空前的高度,一切都围绕观众与内容本身展开,纯粹而又精彩。
长视频行业发展到今天,遇到的挑战一点都不少,但也都顽强地攀越了一座座大山,平台更在这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径。坚持艺术+科技并举,坚实的内容基底结合强劲的技术引擎,是长视频行业穿越周期的可行之策。
作为行业重要一份子,长视频平台此时最需要定力和信念——就像孙忠怀所说的那样,“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定信心、推动内容创新”。只有这样,方能坚定自己的路线,走过嘈杂时代。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